(二)修养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69
颗粒名称: (二)修养论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183-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蓝鼎元在《棉阳学准》中运用他的天地民物是理气相结合的观点反复说明了人性问题。蓝鼎元认为,“仁义礼智信为吾性中所自具之理。”以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为基础,蓝鼎元提出人心和道心、天理和人欲的关系问题。蓝鼎元把天理和人欲的区别归结为公与私,是对程朱“天理、人欲”含义的通俗解释。
关键词: 蓝鼎元 清代学者 修养论

内容

蓝鼎元在《棉阳学准》中运用他的天地民物是理气相结合的观点反复说明了人性问题。蓝鼎元认为,“仁义礼智信为吾性中所自具之理。”如仁,他说:仁者,生人之理也。此理与生俱来,岂容一日去之。一日不仁,则生理灭绝,纵使幸生,亦不可谓之人。①在蓝鼎元看来,人由于有了理,才具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人由于有了气,才能够语言动作和思考营为。由于仁、义、礼、智、信等理是天赋于人的,所以叫天命之理;理体现在人身上时,要同人所禀受的气相结合,构成人的气质之性。
  以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为基础,蓝鼎元提出人心和道心、天理和人欲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心的本体,是先天具有的,没有受到物欲牵累的,即天命之性,是理的体现,没有不善的,所以感物而动便产生合乎天理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行为,便是道心;感物而动受到物欲的牵累便产生不道德的行为,便是人心。他说:何谓人心虚灵?知觉者是也。何谓道心所以主宰?此虚灵知觉之义理是也。朱子曰:“如人知饥渴寒暖,此人心也。恻隐羞恶,此道心也。”又曰:“如喜怒,人心也。喜所当喜,怒所当怒,道心也。”②在蓝鼎元看来,道心和人心的界限就在于:人的思考动作是满足于“饥渴寒暖”等欲望,同时服从于仁、义、礼、智等天理。“天即理也。理在吾心,不假外求,暗室屋漏事事无愧于天”。这样,蓝鼎元又提出天理和人欲的问题。他说:凡自然而然者,为天理;私意而为者,为人欲。理欲之别,则公私二字尽之。故朱子曰:“饮食之间,亦有天理人欲焉。”则以饮食者,天理也,欲求美味,人欲也。③蓝鼎元把天理和人欲的区别归结为公与私,是对程朱“天理、人欲”含义的通俗解释。不过,其所讲公与私的含义与今天所讲的是不同的,如其谓“忠者天下大公之道”。又说:“忠之一字,乃学者大本领,所以异于人者。故事君必忠,一出言而必思忠,为人谋不敢不忠。凡使在己之心,无一毫之不尽也。……朱子曰:‘忠者天下大公之道,怒所以行之也。’”①蓝鼎元指出,“圣狂贤,不肖之分,天理人欲而已矣。循天理,则日进乎高明;狗人欲,则日沦乎污下。”②因此,蓝鼎元反复说明人们必须“存天理,灭人欲”。
  他说:存天理遏人欲,入圣之门也。学者循是而求之。时时处处实用其存养省察之功,使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是亦圣人而已矣。③他特别强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如朱子所谓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于此处体认省察之,自然当然之,天理则存守而勿失,自私自利之人欲则遏绝而不留。
  为了存天理,灭人欲,蓝鼎元提出“克己复礼,克己则无欲而静”“复礼则循礼而安”④。这种克己复礼工夫,就是所谓“主敬”。在蓝鼎元看来,内圣外王,明体达用,不外一敬。主敬则天理常存人欲不能入,而其要在于穷理。“朱子曰:‘儒者之学,大要以穷理为先。’此言居敬中实事,而吾道异端所以判也。异学求心而不求理,是以其流为清静寂灭。圣学格物穷理,以致其知,是以泛应曲当。至于从心所欲,不踰矩,故知居敬穷理,圣贤彻始彻终之也。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有交修并进,而无先后者也。
  居敬则此心有主,必穷理以充之。穷理则此心有物,必居敬以纯之。敬至而穷理始精,理明而居敬愈固。二者缺一不可,而分为两事者亦非也。”⑤蓝鼎元把“穷理”看成是“居敬中实事”,把主敬看成是“吾道异端所以判”,即相互区别的标志。
  蓝鼎元进一步提出“居敬则此心有主”。所谓“此心有主”,就是使“身心不敢放纵”,或者能“收放心”,把心中已散失的仁义礼智寻找回来。他说:“朱子曰:‘敬止是整齐收敛,使身心不敢放纵而已矣。’世人看得敬字太拘苦,如擎拳曲跽、摄心坐禅,皆非所谓敬。”①蓝鼎元特别强调,主敬与佛家的“摄心坐禅”有原则上的不同。他说:居敬非幻冥昏默,如异端坐禅入定之谓也。随时随处以天理为准绳,无斯须之敢忽,无一毫之敢肆。静而处暗室屋漏之中,罔弗敬也。
  动而应天下国家之务,罔弗敬也。②在蓝鼎元看来,主敬或主一,都要以天理为一。他还指出,“学莫大于涵养。
  常存义理之心,使邪僻不得而入,视听言动无非礼”,就是事事时时都要以天理为一,都要谨慎地遵守社会人际之伦理道德原则,符合做人的标准。
  蓝鼎元认为,“居敬以立其本”,就要“读圣贤书,当句句反求诸己。思我必能行之,思我必如何而后可以行之。切实体验,方为有得。”③学者立志做圣贤,则一举一动自不敢与圣贤相违悖,日积月累,由粗而精,由勉强而自然,何圣贤之不可及哉!义利之分,人生大关,圣凡分途,实由于此。
  这就是蓝鼎元特别强调的在读书穷理中“彻始彻终”贯串主敬或主一。他说:“居敬则此心有主,必穷理以充之。穷理则此心有物,必居敬以纯之。
  敬至而穷理始精,理明而居敬愈固。”④对于体察圣人之道,蓝鼎元特别强调要“诚”。惟诚可以生明,遇事一以忠信为主。“诚,实而已矣。真实无妄,则尽乎诚之义矣。”⑤所谓诚,是人事之实,无为虚假,无伪妄。不欺己,不欺人。无妄之谓诚。“无妄便是诚者天之道,不欺便是诚者人之道。”“诚”原是指道德观念,是完美无缺的至善的精神境界。战国时期的子思把“诚”说成是世界本体,万物的创造者。理学家则将“诚”拉回到人间,强调“存诚以致其实”。蓝鼎元说:朱子“以《大学》为入道之序,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克己以灭其私,存诚以致其实,所以集周程之大成,绍鲁邹之嫡统。前圣后贤之道,该括全备”①。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