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兴朱子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65
颗粒名称: (一)复兴朱子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75-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学者李光地复兴朱子学,李光地是朱子的崇拜者,《清儒学案》中说“安溪学博而精,以朱子为依归”。李光地说:“朱子之门,守章句,践规矩,故其学于诸家为无弊也。象山之学,见之者慈湖,闻之者姚江;由其言,‘六经’不可作也,文、武之道尽矣,虽后有贤圣而焉师乎?”他为在清初振兴朱子学作了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李光地 清代学者 朱子文化

内容

李光地是朱子的崇拜者,《清儒学案》中说“安溪学博而精,以朱子为依归”。①李光地说:“朱子之门,守章句,践规矩,故其学于诸家为无弊也。象山之学,见之者慈湖,闻之者姚江;由其言,‘六经’不可作也,文、武之道尽矣,虽后有贤圣而焉师乎?”②他为在清初振兴朱子学作了不懈的努力。
  李光地积极向朝廷推荐朱子学。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李光地被授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和值经筵兼充日讲起居注官之后,经常和康熙皇帝一起研究程朱理学。特别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后,李光地影响康熙皇帝更深,《清史稿·李光地传》称日召入殿切磨性理,君臣相得。康熙尝谓“知光地莫若朕,知朕亦莫若光地”。清人说:“左右圣祖(指康熙皇帝——编者注)者孝感(指熊赐履——编者注)、安溪(指李光地——编者注),后先相继,而资赞助者安溪为独多。”③李光地在编纂《朱子全书》过程中,每卷稿成,进呈御裁,以相互商议。君臣这样深入地商议朱子学问题,足见李光地影响康熙皇帝之深。
  康熙五十二年(1713)、五十四年(1715),皇帝先后谕敕李光地编纂《朱子全书》《性理精义》。在康熙朝所编纂的一系列大型典籍,编纂者皆非一人,而反映清初统治思想的《性理精义》的编纂则只委命李光地一人,此足见李光地之朱子学思想在康熙皇帝眼中的地位。此外,李光地根据康熙皇帝提倡程朱理学的宗旨,摘录《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和《朱子文集》一百卷中的精华,以类排比,分成十九门,成《朱子全书》六十六卷。依李光地意,是书包含了朱子一生之微言大义,是以“御纂”的名义颁行全国。《性理精义》乃是赓续《朱子全书》而作,是在明人胡广等编纂的《性理大全》的基础上选录、增益而成的。康熙皇帝在《性理精义》序文中说,《性理大全》择焉不精,乃命李光地省其品目,撮其体要。李光地所编纂的《性理精义》是以朱子思想为线索的。这一方面反映出朱子学在清初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力地说明李光地倾慕朱子,为在清初振兴朱子学而努力。
  李光地虽主程朱,但又不像一般朱子学者那样墨守门户之见,一味指责他人的学说或学派为非,否认别家的学术成果。李光地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见解,即认为在学术理论上不论哪家,有错误要批评,有优点要学习。他说:“夫徒以言出夫子而不敢疑之也,又乌能信?”①李光地不赞同“元明以来诸儒仅守朱说”,认为朱子之言不能无疑。他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持比较客观的公允态度。
  李光地对朱子学笃信而时有不同。李光地的易论极为有名,其最有学术成就的著作是《周易折中》。在这部著作中,他对汉宋以来的诸家易论之优兼收并容,不病异同,而一切支离幻渺之说咸斥不录,成一家之言。他指出,朱子否认王弼不应该调整《周易》经传次序的合理性而复古本经传是不对的。他遵从王弼所调整的《周易》经传,不用朱本《周易》。但是,他又认为,自己对《周易》的解释与朱子是一致的。在他看来,朱子的《易》之卜筮说是对《易》的大贡献。他的易论与朱子的易论有异而无背,只是发其所未备。李光地于《尚书》重考证,不据理悬揣,较符合朱子实事求是的治学观。李光地对《诗经》见解与朱子差不多,不主训诂名物,而主涵泳,文句得其美刺之旨而止。
  李光地不同意朱子认为《大学》错乱而需要加以调整、更改,《大学》格物致知有经无传而为之补上。他认为,《大学》宜还古本,古本无误;《大学》宜以“知本”为格物第一义。他不同意朱子把《大学》中的格物之格训为“至极”、物训为“事”,认为格物应训为“知本”。但是,李光地承认朱子对《大学》内容解释的正确性,认为是“圣人复起,不能易焉”。李光地的根本立场是站在朱子一边的,并在此基础上调和朱子学派与其他学说的矛盾。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