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气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53
颗粒名称: (一)理气观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150-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琛的世界观中,理是通过一而和太极、虚、道、天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具有相类似的含义,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本原。陈琛在《圣人所由惟一理》中说:“理非有物也,当然而已矣!气有参差杂扰,而所谓当然者,则皆万古而不易也。”在陈琛看来,理不是具体事物,是事物中“万古而不易”、当然或自然的东西。
关键词: 陈琛 理气观 朱子文化

内容

在陈琛的世界观中,理是通过一而和太极、虚、道、天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具有相类似的含义,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本原。陈琛在《圣人所由惟一理》中说:“理非有物也,当然而已矣!气有参差杂扰,而所谓当然者,则皆万古而不易也。”在陈琛看来,理不是具体事物,是事物中“万古而不易”、当然或自然的东西。他说:至一者,理也。物皆有二,惟理则无二,故谓理为一;以其至一不二,而物莫与对,故又谓之太极也。③这就是说,由于理是至一,因而理又是太极。理以之而得太极之尊,同时,由于一即虚,因而虚也和理有相同的含义。陈琛在《正学篇》中说:“凡无形者皆虚也,凡有形者皆实也。虚者神也,实者器也。是故地与人皆器也,而天之神至矣!”陈琛这里有个较重要的思想,就是不管一还是虚,以至理,皆是天。在陈琛的世界观中,天和理具有相同的含义,是世界万物的主宰。
  这种主宰,陈琛称之为神。但不是人格神。他又说:“道者,中而虚者也,是故谓之神。夫神也者,宰万物而莫之名者也。圣人因而名之曰道。”④理或天主宰世界万物的职能叫神,又叫作道,因而理又和道联系起来。
  天理主宰世界万物。天理首先主宰的是气。陈琛说:大气之运有分限节度焉。分限节度者,气之数也。气数用事不慊人意者甚多,盖理有当然,而气数不尽合夫当然也。然是理尊严正直自在不移,而气数者虽暂悖之,久则亦必复其常,而不能出于范围之外焉。
  使或气数自用而一不听命于理,则生生之意斩绝无余,而人类之灭久矣。①在陈琛看来,如果气离开理的主宰,世界就没有变化发展(“产生”)了。
  但是,“万物之生,有变者焉,有不变者焉。变者器(指具体事物——编者注)也,不变者道(指理——编者注)也。”道(理)之所以不变,就是因为它是主宰者,是造物主。这是陈琛哲学中最糟粕的部分,也就是理学家之所以为理学家的共同弱点。器(具体事物)之所以变化,就是因阴阳五行造成的。在陈琛的哲学中,阴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陈琛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的普遍现象。由于阴阳五行之气的对立斗争和融合,便产生于世界万物。他说:天下无无对之物,盖皆阴阳五行为之也。阴阳有交易、有变易。交易则其对待之体而显然有对者也。变易则其流行之用一动一静、一阖一辟而互为其根,亦未尝不以两而相对也。若五行则五其数而不对矣。然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土则寄寓乎四者之间。故时有春夏秋冬,位有东西南北,要皆一阴一阳,彼此互换,谁谓五行之数而非阴阳之对乎?故以言乎天地之造化,则阴阳尽之矣;以言乎民生之气质,则刚柔尽之矣。
  ……有反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对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盖亦纷纷然其不一矣。然不一之中有至一焉,至一者默寓于不一之内,而不者斯一矣。②陈琛这段话的辩证法思想是比较深刻的。第一,对立面的统一关系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下无无对之物”“天地之造化则阴阳尽之矣”。第二,事物的对立面既有同一,又有斗争,“有反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对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陈琛还认为,无相互则非阴阳矣。陈琛这里所谓“和而解”,并非完全是矛盾的调和论,因他所说的“和而解”是“对必反其为”的结果,应该是指对立面的互相转化。阴阳两个对立面的地位可以互换(转化),是陈琛的新说法。理学家的传统说法是阳尊阴卑,阳主阴次,这种尊卑、主次的地位是不能互换的,以此说明封建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妇等纲常关系是永恒不变的。陈琛又说:一阴一阳者,道之体也。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者,物之用也。吾见阴阳之偏胜者矣,未有独阴而独阳者也。①陈琛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平衡的,“未有独阴而独阳者也”。这里所谓“阴阳互主”,就是指阴阳主次、尊卑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具体地说,阴也可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可以占据主要地位。第三,提出“五行之数”是“阴阳之对”,五行“要皆一阴一阳,彼此互换”,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理解五行问题,抛弃传统的五行“生克”观点。他说:自昔圣贤言命,或以理言,或以气言,而以气言者又有所禀所值之不同。术家以人生之年月日时、五行之生克制化逆定夫人之吉凶祸福。
  余不以为然。谓其不自夫有生之初论也,然间有甚验不爽者,岂其亦以气之所值者言欤!②陈琛之所以不用传统的“生克制化”观点来分析五行之气,就是因为“生克制化”被术家利用为说明人的吉凶祸福,把它神秘化了,因而不能更好地说明阴阳五行之气演化世界万物的问题。陈琛的这种观点是合理的。第四,一般寓于个别之中,个别包括一般。这就是上引陈琛所说的“纷纷然其不一(指形形色色的世界万物——编者注),然不一者斯一矣”。
  陈琛基于他的“一”和“不一”即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观点,对理学家的理一分殊论作了新的解释。他说:“太极一物也,而有两体焉。……理非有万也,以事物有万而此理无乎不在。故既曰一理而又曰万理,其实则一以贯之而无余矣。”①用“一以贯之而无余”解释理一分殊,在理学家中颇为新颖独到。所谓“一以贯之”,就是“一不能不散于万,万不能不归诸理也”。用“一以贯之”解释理一分殊,含有明显的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本来意为“月印万川”的“理一分殊”论,把一与万等同起来,却是形而上学的。
  陈琛认为,天地生灭变化有一定的秩序。天地虽无始无终,仍应从气说起。他在《正学篇》中说:天地间充满了气。“盈天地间阴阳而已矣。阴阳者,天地中正之道也。是故无阴阳则非天地矣。”阴阳是理生万物的第一步。
  “有阴阳而后有五行,而后有万物。五行者,质之始也;……三皇者,人之始也。”理产生世界万物的秩序是:先有阴阳,而后五行,而后物和人。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是动力,五行是质料。由五行之气这种质料产生的有形的世界万物分两个方面,即物和人。陈琛认为,人与物同源于阴阳五行之气。
  他说:人与物一也。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何也?得其正而常者,人也;得其异而变者,物也。故中正之道存乎人者,所以自别于禽兽者也。可不思乎?②而在人之中有上智和下愚之分,上智是得山川之秀气,人得山川之秀气者心灵。陈琛的这些说法尽管不科学,但他企图从物质性的原因上寻找人与物以至人们之间的智力差别,比天命论、生知论要好得多。他认为,人的道德好坏和性情刚柔是由仁气、义气之多寡而决定的。他说:“天地四方之气,合而两之仁义而已矣。仁气盛于东南,故东南之人多温厚;义气盛于西北,故西北之人多严厉。阴阳刚柔彼此对立,非谓西北尽无柔仁而东南尽无刚义也。东夷西夷固有豪杰诞生而不限于风气。”又说:但大概言之,则彼此分数不无轻重多寡之偏耳。夫唯仁义之禀有偏,则仁义之用或过。仁义固皆美德,过则各有其弊焉。此所以又有变化气质之说也。然亦难矣,吾观四方士夫能不为气质所使,而以刚柔仁义斟酌其中而施之政者几人哉!……君其能变化气质而不囿于山川风气之偏者与!余曰君固不囿于山川风气也,而实于山川风气有得焉。君光人也。光属河南,于天下为中土,盖东南西北之极而刚柔仁义之会也。
  谓君之美,无得于天与之秀,而尽归诸学问人事之力,则先儒气质用事之说为不然乎!虽然亦不可专主气质也。①陈琛这种用人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来说明人的道德品质的差异,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他企图用人的社会环境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用人在同周围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差异来说明人的道德品质,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合理因素的。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