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本万殊的世界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48
颗粒名称: (一)一本万殊的世界观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130-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瑛认为形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太极(理),由太极(理)产生气之阳动阴静而成天地。周瑛基于其天地通过气产生物和人的思想,提出人死后复归气,复归天地,因此人死后是没有鬼神的。这种由太极(理)通过气产生物和人的宇宙生成论,周瑛概括为一本与万殊、体与用的关系。
关键词: 周瑛 哲学思想 朱子文化

内容

周瑛认为,形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太极(理),由太极(理)产生气之阳动阴静而成天地。他说:天地何始?曰:自太极生阴阳始,阳动而阴静,阳清而阴浊。其动而清者,日旋于外,积一万八百年而天成焉。天成,日月星辰备矣。其静而浊者,日聚于内,积一万八百年而地成焉。地成,山岳河海备矣。①天地形成后,天地又通过气产生万物。由于气化有“伸缩盈虚错综杂揉”之不同,便产生天地间形形色色的不同事物。他又说:“天地生物,气化不齐,伸缩盈虚错综杂揉,故其偏驳乖戾之甚,必生而为毒螫馋噬之物,盖非天地欲生此物也,气之所至不得不生之也。”②天地生万物,人为贵,故王者养万民亦以人为主,若夫水土之产,昆虫草木鳞介之属皆为人之用,不可与人论轻重。在周瑛看来,天地产生万物不是随意的,是要受气的制约的;天地所生万物之中包括人,人是万物之中最高贵者。在这里,周瑛把民为贵进一步解释为王者要以民为主,是具有进步思想的。
  周瑛基于其天地通过气产生物和人的思想,提出人死后复归气,复归天地,因此人死后是没有鬼神的。他说:“人之生也,泊乎其气耳。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散而未尽而崇兴焉,盖气尽而死者,魂归于天矣,魄归于地矣。
  崇何从兴?……气未尽而死者,魂升而沉,魄降而滞。”③因此,“死而为怪,气未尽也。然则无鬼者,其常也;有鬼者,其暂也。虽曰暂,有终化而无君子,谓之无鬼可也”。④由于周瑛没有鬼神思想,把自己的死看得非常淡然,认为是自然现象,任其自为,不必悲观。他在生前就自撰圹志,深刻地论述了生死为气聚散,可以等闲生死。他说:气聚吾生兮,气散吾死。聚散常事兮,吾何悲喜。人授吾地兮,壶山之颠。屹立万仞兮,摩于青天。中有灵湫兮,我其司汝。鞭笞灵物兮,为云为雨。愧无利泽兮,遍于八荒。愿藉杯勺吟,以泽我故乡。①在这里,周瑛愿自己死后灵魂化气为青天,为云降雨露八方,泽故乡。周瑛的这种思想境界是比较高的。
  这种由太极(理)通过气产生物和人的宇宙生成论,周瑛概括为一本与万殊、体与用的关系。他认为,理产生万物后,理在物中,是物之必然,物之当然之则,物之理隐蔽在物中,又能通过物表现出来。周瑛把这种关系就叫作体用一元,他说:求其理谓求其自然与其当然,又于自然当然求其所以然。积累既多,自然融会通贯,而于所谓一本者或自得之矣。一本固非学者所敢言,然闻之《中庸》有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此譬如谷种,虽曰块然,而根苗花实皆聚于此。又如鸡卵,虽曰浑然,而羽毛嘴爪皆具于此。及其发见于行事,在圣人则体用一贯,在学者未免差悮,盖在己者有所拘蔽,故所发不无偏重之殊。在外者有摇夺,故所施不无迁就之异。然而既见本源,则于处善亦安,循理亦乐,至于患难事变虽以死易生,亦甘心为之矣。此圣学之大略也。②这一段话集中地反映出周瑛的世界观。周瑛认为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为一本,就是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都离不开天理。就人来说,圣人由于气质全正,行事全是天理;一般人由于气质有偏和物欲干扰,不能事事符合天理,但可以通过改造使之符合天理。这就是周瑛的体用一元论。
  由于体用一元,理和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所谓无,不是如佛家的“真无”(什么也没有),而是“虽无而实有”。其在《题嘉鱼李氏义学》中说:僧曰:“吾所谓静与儒同,静无而动有也。”予曰:“是恶得同,儒于静言无,虽无而实有也。惟其实有,是以见诸用也。天高地下,万物散殊,不可改易。子谓无则真无耳。”这就把儒与佛区分开了。
  周瑛基于其体用一元的观点,进一步提出“天人为理一而已矣。人能顺理则合乎天矣,人能顺天则天与之矣。故以人责天而天无不应者,其几在此也”①。“几”是周瑛哲学中的一个范畴。他说:“天下之事有几有势有形。
  几,善恶也;势,轻重也;形,治乱也。几动则势趋,势趋则形就。是故几动于善,则其势趋于善矣。”②由此可见,他把善看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或动力。周瑛认为,善能天人一致。他说:予少读书,见史传论福庆于人必归于有德。始尝疑之,晚潜心世故,玩志天人,始知感应之理甚微也。盖天人相去虽远,而其理未尝不一,其理一而其气未尝不相通。其理一而其气相通,而感应之机在我矣。……包氏……自其先世以来,皆积德行善重于乡邦。
  他认为,包氏行善,因果相应,其三子伯仲皆举甲科。“予观包氏福庆之隆,而知天人感应之机不爽也。……诸君……退省于其私,以为修德保家之惩劝。”③周瑛说的天人感应与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很大的不同。周瑛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进行了新的解释。在董仲舒那里,天是人格神,天用谴告和灾异来处罚人事,是由天到人;而在周瑛这里则是强调人力可以感天,重视人为,是由人到天。如周瑛又说:“天下事常以贤者理,以不贤者败。九折坂称破车而使王良御之则无虞,三峡水善覆舟而使三老渡之则必济。”④这就是强调事在人为。周瑛所谓的天人感应,是一种顺天理(即事物道理)而从事的思想,强调人们做事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要按事物的道理办事,才能成功。他说:世固有直道事人而为人所弃者,有枉道事人而为人所取者。然为人所弃者,而天喜之,为人所取者,而天厌之。一得天一得人,轻重何如耶!①这就是说要按照客观事物规律办事,此含有某些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因素。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