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政治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46
颗粒名称: (三)社会政治思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26-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真晟基于其心学,指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他在《正风教疏》中,以古鉴今,认为三代所以盛者,学校兴,师道立而心学正教倡明于天下。后世虽有学校之设,然专以科举俗学为教;殊不知俗学益盛,则心学益废。先儒每以为论者是。陈真晟强调,当时虽有学校,“然专以科举俗学为教”,“则心学益废”,危害甚大。
关键词: 陈真晟 政治思想 朱子文化

内容

陈真晟基于其心学,指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他在《正风教疏》中,以古鉴今,认为三代所以盛者,学校兴,师道立而心学正教倡明于天下。后世虽有学校之设,然专以科举俗学为教;殊不知俗学益盛,则心学益废。先儒每以为论者是。陈真晟强调,当时虽有学校,“然专以科举俗学为教”,“则心学益废”,危害甚大。他说:“正学……其道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其要在于择善……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现今)科举虽曰考理学以出贤才,而其实累贤才妨正学,使后生晚进奔竞浮薄而士风大坏者,科举实为之也。”③他强调“科举不罢则正教不可得而行”。因此,陈真晟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彻底改革。
  陈真晟基于其程朱理学即治心之学,提出学校必须真正进行程朱理学的教育。他曾向明英宗朱祁镇进呈他的《程朱正学纂要》,提出“所谓圣学者,程朱之学也”。当时学校虽用程朱之书,但由于八股取士,教育士子“不过使之勤记诵训诂攻举业而已”,而实际上没有进行治心的教育。陈真晟说:士习不正,民风不淳,三代盛治未能全复。盖由学校虽用程朱之书,然不过使之勤记诵训诂攻举业而已,而于身心正学之教,则实未尝举行故也。①陈真晟指出的当时科举考试的弊病是对的,是有眼光的。他认为,宋元以来,学校虽用程朱之书,但科举取士仍用隋唐旧制,这实际上是视圣贤正学为无用。圣贤之道自孟子以后千有余年晦而不明;自周、程、张、朱出,此学才大明;但自朱子去世后,此学又复晦。因此,他提出科举要用程朱理学,圣贤之学才能由晦而复明。当他看到学校颁行敕谕教条有合程朱教法时,高兴地说:“此学校正教也。”陈真晟采敕谕中要语,参以程氏学制、吕氏乡约、朱氏贡举私议,作《正教正考会通》。他把考文与考德结合起来,而且认为考德比考文更为重要。这是极有见解的思想。他把考德与考文各分为几等。考德:上上等,即能主敬穷理修己者,就是已经自觉践履封建道德的;上中等,即能求以主敬穷理修己者,就是正在努力去践履封建道德的;中上等,即性行端洁,居家孝悌、廉耻礼逊、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者;中中等,即通明学业、晓达治道者;下上等,即能习经书(学而不实践者);下中等,即惟记诵旧文、务口耳之学(道德品质极差、不务正学者)。考文:上等,考德名在下之中(下等),则考文虽上亦降;中等,考德名在上之中、中之上(中等),则考文虽下必取;考德名在上之上(上等),则考文虽下必取;考德名在中之中、下之上(下等,即为学不务修身者),则专考其文,然亦不得魁选。陈真晟在教育问题上,始终重德教。这是符合朱子思想的。
  在社会历史观点上,陈真晟主张复古礼,亦即复先王古制。他说:世人言执古贵乎通今,执古而不通今,犹执一也。此言不然。夫所谓古者,即先王之制,著于礼经者是也。所谓今者,何礼也?岂非流俗之弊,习与性成者乎?姑以丧礼言之,古者以不饮酒食肉为礼,今人必以饮酒食肉为礼,如执古则不能以通今,通今则非所谓执古,岂一人真有两个口,其一则执古,又其一则通今乎?抑只是一个口,但遇酒食则通今,及醉饱之后则执古,斯谓可贵乎?愚意古礼用意着力执之犹不能及,多得罪于先王,况今乃以执古为非,以通今为是,则其伤礼败俗宜无不至,又岂可胜言乎!吁!孔子执古拜君而从下,犹为时之所讥;孟子行古礼尚为王驩所怒,况某以区区而欲执古孔孟之礼,其为所讥毁宜也。然则宁百见毁于世俗,幸无一得罪于先王。①陈真晟认为古今制度不一,执古不能通今,通今不能执古。但是,他认为古者为好,今者为差,今不如古,这种颂古非今思想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这也是多数朱子学者共同的毛病。
  此外,在陈真晟的历史观点中还有不少宿命论和神秘主义的东西。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