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27
颗粒名称: 1.本体论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8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许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理”(亦即“道”)。“道是日用事物当行之理”,“道者,天理之当然。”许衡对“理”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年他认为:“太极之前,此道独立。道生太极,函三为一。一气既分,天地定位。万物之灵,惟人为贵。”
关键词: 许衡 本体论 朱子文化

内容

许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理”(亦即“道”)。“道是日用事物当行之理”,“道者,天理之当然。”①许衡对“理”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年他认为:“太极之前,此道独立。道生太极,函三为一。一气既分,天地定位。万物之灵,惟人为贵。”②《汉书·律历志》有“太极元气,函三为一”之说,许衡所谓的“太极”当即“元气”。许衡认为“道”在“太极”之前,这个思想不合朱子的哲学立场,在后者那里,太极是最高本体,不能说“道生太极”。许衡此时还没有获读朱子的主要著作,这个观点可能来自他早年读到的王弼《周易注》。在其思想成熟之后,许衡的表述可以看出更多朱子的影响,比如,他将“理”或“太极”看作最高本体,如说:“天下皆有对,唯一理无对,便是太极也。”③有时又将阴阳二气与天道并提作“天道二气”④。许衡认为,天道就是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春夏秋冬,寒暑代谢,天之道也。”⑤万物消长的过程就是阴阳二气聚散的过程:“凡物之生,都是阴阳之气合;凡物之死,都是阴阳之气散。”⑥关于理气关系,许衡一方面认为,理气二者相即不离,他说:“事物必有理,未有无理之物。两件不可离,无物则理何所寓?”⑦另一方面,又说:“凡物之生,必得此理而后有是形,无理则无形。”⑧在回答究竟是理出于天还是天出于理的时候,许衡说:“天即理也。有则一时有,本无先后。有是理而后有是物。”⑨这反映出他继承了朱子的有关理气无先后但在逻辑上理在气先的思想。
  在心、性、理的关系问题上,许衡说:“古之圣人,以天地人为三才。天地之大,其与人相悬不知其几何也,而圣人以人配之,何耶?盖上帝降衷,人得之以为心,心形虽小,中间蕴藏天地万物之理,所谓性也,所谓明德也。虚灵明觉,神妙不测,与天地一般。故圣人说天地人为三才。”①以往有些学者根据这里的心“与天地一般”的说法,认为许衡主张心就是天,其实不然。许衡讲心与天地一般,是在心与天同的意义上说的,看下面这段话就非常清楚:“人与天地同,是甚底同?人不过有六尺之躯,其大处、同处指心也,谓心与天地一般。”②同样道理,许衡论天地人三才的这段话,意思是说,人之所以能与天地相配,是因为人心蕴藏了天地万物之理,在虚灵明觉、神妙不测的功用方面,心与天地可以说是一样的。
  当有人问他:“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何如?”许衡回答说:“便是一以贯之。”③所谓一以贯之,是指一理贯通万物。此外,许衡又说“心之所存者理一”④。很清楚表明,许衡是认为理存于心中,亦即所谓心具理,而不是心即理。事实上,许衡说过“天即是理”“性即是理”,⑤但从没有说过“心即是理”。
  总起来看,许衡对心与物、心与理关系的论述,并没有超出心具理的涵义,因此,许衡所主张的不是“心即理”或“心即天”式的以心为本体的心本论,而是“性即理”这样的理本论。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