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用类比推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982
颗粒名称: (三)运用类比推理
分类号: B244.7;N91
页数: 4
页码: 367-370
摘要: 在科学研究中,朱子不仅深入地观察自然现象,阐发前人科学成果,而且非常注重思考,运用类比推理,以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朱子还认为,地不下坠还与天体运动有关。或南北虽亦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则不蚀。除了运用直观的事物作类比,朱子还以阴阳相互作用与消长作类比,解说自然界的变化。阳气伏于阴气之内不得出,故爆开而为雷也。 在解释东部的刮风情况时,朱子说: 今近东之地,自是多风。……盖风随阳气生,日方升则阳气生,至午则阳气盛,午后则阳气微,故风亦随而盛衰。所谓“漏天”处,皆在那里。在解释草木鸟兽的差别时,朱子说: 草木都是得阴气,走飞都是得阳气。
关键词: 朱子 自然科学思想 推理

内容

在科学研究中,朱子不仅深入地观察自然现象,阐发前人科学成果,而且非常注重思考,运用类比推理,以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论述宇宙演化时,朱子曰:“造化之运如磨,上面常转而不止。万物之生,似磨中撒出,有粗有细,自是不齐。”③这里用磨面来类比宇宙造化万物。他还说:“昼夜运而无息者,便是阴阳之两端;其四边散出纷扰者,便是游气,以生人物之万殊。某常言,正如面磨相似,其四边只管层层撒出。正如天地之气,运转无已,只管层层生出人物;其中有粗有细,故人物有偏有正,有精有粗。”④认为宇宙万物以及人是由阴阳二气像磨面那样磨出来的。
  在论及天体结构时,为了说明地悬空在宇宙之中,朱子说,由于宇宙中的“气”把地紧束着,才使得地不至于下坠;同时,又由于天空中的“气”比较宽松,才有日月来往。他说:“天包乎地,其气极紧。试登极高处验之,可见形气相催,紧束而成体。但中间气稍宽,所以容得许多品物。”⑤朱子还认为,地不下坠还与天体运动有关。他举例说:“天地之形,如人以两碗相合,贮水于内。以手常常掉开,则水在内不出;稍住手,则水漏矣。”⑥ 如前所述,朱子曾采用沈括“月形如弹圆”的类比解释月亮盈亏变化的原因。在讨论日蚀形成的原因时,朱子说: 日之南北虽不同,然皆随黄道而行耳。月道虽不同,然亦常随黄道而出其旁耳。其合朔时,日月同在一度;其望日,则日月极远而相对; 其上下弦,则日月近一而远三。如日在午,则月或在卯,或在酉之类是也。故合朔之时,日月之东西虽同在一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远,于日则不蚀。
  或南北虽亦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则不蚀。此正如一人秉烛,一人执扇,相交而过。一人自内观之,其两人相去差远,则虽扇在内,烛在外,而扇不能掩烛。或秉烛者在内,而执扇者在外,则虽近而扇亦不能掩烛。以此推之,大略可见。① 在讨论月中黑影时,朱子认为,这是由于“地形倒去遮了他光”②;他还说: 如镜子中被一物遮住其光,故不甚见也。盖日以其光加月之魄,中间地是一块实底物事,故光照不透而有此黑晕也;今人剪纸人贴镜中, 以火光照之,则壁上圆光中有一人。月为地所碍,其黑晕亦犹是耳。③ 除了天文学的研究,朱子在对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的研究中,都大量地运用了直观的类比推理。比如,在论及雨的形成时,朱子说:“凡雨者,皆是阴气盛,凝结得密,方湿润下降为雨。且如饭甑,盖得密了,气郁不通,四畔方有温汗。”④又说:“气蒸而为雨,如饭甑盖之,其气蒸郁而汗下淋漓;气蒸而为雾,如饭甑不盖,其气散而不收。”⑤在解释雷的形成时,他不仅讲雷“是气聚而成”,而且还说: “雷如今之爆杖,盖郁积之极而迸散者也。”⑥在解释雪花为什么呈六角形时,他说:“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灒开成棱瓣也。”①据《朱子语类》载,“问:‘先生前日言水随山行,何以验之?’曰:‘外面底水在山下,中间底水在脊上行。’因以指为喻,曰:‘外面底水在指缝中行,中间底水在指头上行。'”②对于佛光现象,朱子也曾作过解释。他说:“今所在有石,号‘菩萨石’者,如水精状,于日中照之,便有圆光。想是彼处山中有一物,日初出,照见其影圆,而映人影如佛影耳。”③由此可见,朱子非常擅长运用直观的类比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
  除了运用直观的事物作类比,朱子还以阴阳相互作用与消长作类比,解说自然界的变化。关于雨、云、雷、风等的形成,朱子通过阐发张载的观点予以表述,指出: 横渠云:“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降。”阳气正升,忽遇阴气,则相持而下为雨。盖阳气轻,阴气重,故阳气为阴气压坠而下也。“阴为阳得,则飘扬为云而升。”阴气正升,忽遇阳气,则助之飞腾而上为云也。“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气伏于阴气之内不得出,故爆开而为雷也。“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 阴气凝结于内,阳气欲入不得,故旋绕其外不已而为风,至吹散阴气尽乃已也。“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戾气, 飞雹之类;曀霾,黄雾之类;皆阴阳邪恶不正之气,所以雹水秽浊,或青黑色。④ 在解释东部的刮风情况时,朱子说: 今近东之地,自是多风。……某旧在漳、泉验之,早间则风已生, 到午而盛,午后则风力渐微,至晚则更无一点风色,未尝少差。盖风随阳气生,日方升则阳气生,至午则阳气盛,午后则阳气微,故风亦随而盛衰。⑤在解释西部多雨且春雪不化的现象时,朱子说: 西北边多阴,非特山高障蔽之故,自是阳气到彼处衰谢。盖日到彼方午,则彼已甚晚,不久则落,故西边不甚见日。古语云: “蜀之日,越之雪。”言见日少也。所以蜀有“漏天”。古语云:“巫峡多漏天。”老杜云:“鼓角漏天东。”言其地常雨,如天漏然。① 如那有雪处,直是四五月后雪不融,这便是所谓“景朝多风”处。便是日到那里时,过午时阳气不甚厚,所以如此。所谓“漏天”处,皆在那里。②关于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朱子解释说: 所以大雪为丰年之兆者,雪非丰年,盖为凝结得阳气在地,来年发达生长万物。③在解释草木鸟兽的差别时,朱子说: 草木都是得阴气,走飞都是得阳气。各分之,草是得阴气,木是得阳气,故草柔而木坚;走兽是得阴气,飞鸟是得阳气,故兽伏草而鸟栖木。然兽又有得阳气者,如猿猴之类是也;鸟又有得阴气者,如雉雕之类是也。唯草木都是得阴气,然却有阴中阳、阳中阴者。④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