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各种自然现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980
颗粒名称: (一)观察各种自然现象
分类号: B244.7;N91
页数: 4
页码: 360-363
摘要: 朱子于乾道七年四十二岁时就已经开始研究天文。该年,朱子在《答林择之》中要其弟子林择之测量日影,其中说道:“竹尺一枚,烦以夏至日依古法立表以测其日中之景,细度其长短。”测量日影的长度是古代重要的天文观测活动之一。朱子之所以要在异地测量日影,似乎也是要比较不同地区日影的长短。淳熙十六年,朱子在《答蔡季通》中写道:“极星出地之度,赵君云福州只廿四度,不知何故自福州至此已差四度,而自此至岳台,却只差八度也。”在这里,朱子又对不同地区的北极高度进行比较。朱子不仅重视天文观测,而且还注重对其他自然现象的观察。 除了天文、地理,朱子对其他各种自然现象也颇有兴趣,并时常予以细心观察。
关键词: 朱子 自然科学思想 自然现象

内容

朱子于乾道七年(1171)四十二岁时就已经开始研究天文。该年,朱子在《答林择之》中要其弟子林择之测量日影,其中说道:“竹尺一枚,烦以夏至日依古法立表以测其日中之景,细度其长短。”①测量日影的长度是古代重要的天文观测活动之一。朱子之所以要在异地测量日影,似乎也是要比较不同地区日影的长短。淳熙十六年(1189),朱子在《答蔡季通》中写道:“极星出地之度,赵君云福州只廿四度,不知何故自福州至此已差四度,而自此至岳台,却只差八度也。”②在这里,朱子又对不同地区的北极高度进行比较。
  由于要进行天文观测,朱子非常强调要有观测仪器。就在要其弟子林择之测量日影的同一年,朱子在《答蔡季通》中写道:“历法恐亦只可略说大概规模,盖欲其详,即须仰观俯察乃可验。今无其器,殆亦难尽究也。”③朱子认为,要研究历法,就必须使用天文仪器进行实际的天文观测。据《朱子语类》载,朱子曾对门人说:“天转,也非东而西,也非循环磨转,却是侧转。”义刚言:“楼上浑仪可见。”朱子曰:“是。”④显然,朱子家的楼上是有浑仪的。《宋史》也载:“朱熹家有浑仪,颇考水运制度。”⑤ 除了浑仪,朱子还希望有浑象。淳熙十三年(1186),朱子在《答蔡伯静》中写道: “《天经》之说,今日所论乃中其病,然亦未尽。彼论之失,正坐以天形为可低昂反覆耳。不知天形一定,其间随人所望固有少不同处,而其南北高下自有定位,政使人能入于弹圆之下以望之,南极虽高,而北极之在北方,只有更高于南极,决不至反入地下而移过南方也。但入弹圆下者自不看见耳。盖图虽古所创,然终不似天体,孰若一大圆象,钻穴为星,而虚其当隐之规,以为瓮口,乃设短轴于北极之外,以缀而运之, 又设短柱于南极之北,以承瓮口,遂自瓮口设四柱,小梯以入其中,而于梯末架空北入,以为地平,使可仰窥而不失浑体耶?”① 在这里,朱子设想了一种人可以进入其中观看天象的浑象,又称假天仪。庆元二年(1196),朱子在《答蔡伯静》中说道:“浑象之说,古人已虑及此,但不说如何运转。今当作一小者,粗见其形制,但难得车匠耳。”②可见,当时已六十七岁的朱子还希望制作一个小浑象,以弄清其结构。
  朱子不仅重视天文观测,而且还注重对其他自然现象的观察。他对风、霜、雪、雷等天气现象的形成作了解释,认为,“风只如天相似,不住旋转”“霜只是露结成,雪只是雨结成”;又认为,“高山无霜露,却有雪”的原因在于“上面气渐清,风渐紧,虽微有雾气,都吹散了,所以不结。若雪,则只是雨遇寒而凝,故高寒处雪先结也”;还认为,雷是“气聚而成”。③他曾比较春夏之际与秋冬之际气候状况的差异,说:“春夏间天转稍慢,故气候缓散昏昏然,而南方为尤甚。至秋冬,则天转益急,故气候清明,宇宙澄旷。所以说天高气清,以其转急而气紧也。”④他还对不同季节所开的花的凋谢做过比较,说:“冬间花难谢。如水仙,至脆弱,亦耐久;如梅花蜡梅,皆然。至春花则易谢。若夏间花,则尤甚矣。如葵榴荷花,只开得一日。必竟冬时其气贞固,故难得谢。若春夏间,才发便发尽了,故不能久。”⑤ 朱子非常重视地图的作用。他曾对地图的制作要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要作地理图三个样子:一写州名,一写县名,一写山川名。仍作图时,须用逐州正斜、长短、阔狭如其地形,糊纸叶子以剪。”⑥庆元二年(1196),他在《答李季章》中说:“闻黄文叔顷年尝作地理木图以献,其家必有元样,欲烦为寻访,刻得一枚见寄。”⑦庆元四年(1198),69岁的朱子在《答李季章》中又说:“近已自用胶泥起草,似亦可观,若更得黄(即黄文叔——引者注)图参照尤佳。”①可见,朱子还亲手用胶泥制作了地图。通过地图,朱子对许多地区的地理状况,包括山脉的走向、河水的流向等,作过评价,比如,他说:“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又说:“尧都中原,风水极佳”;“河东地形极好”;“荆襄山川平旷,得天地之中,有中原气象,为东南交会处……最好卜居”,等等。② 在对古代地理学著作《禹贡》的研究方面,朱子认为,研读《禹贡》必须以当今实际的地理为依据。他说:“《禹贡》地理,不须大段用心,以今山川都不同了。理会《禹贡》,不如理会如今地理。如《禹贡·济水》,今皆变尽了。又江水无沲,又不至澧。九江亦无寻处。后人只白捉江州。又上数千里不说一句,及到江州,数千里间,连说数处,此皆不可晓者。”③正因为如此,针对当时学者以为《禹贡》“既出于圣人之手,则固不容复有讹谬”,而且“无以核其事实”,“不过随文解义,以就章句”,朱子提出了批评,而且还通过对当时地理的考察分析,对《禹贡》中的一些叙述作了纠正。④ 除了天文、地理,朱子对其他各种自然现象也颇有兴趣,并时常予以细心观察。据《朱子语类》载,有道人云:“笋生可以观夜气。尝插竿以记之,自早至暮,长不分寸;晓而视之,已数寸矣。”朱子则认为,这种说法需要验证;于是,“在玉山僧舍验之”,发现竹笋“日夜俱长”,完全不像那道人所说。⑤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