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 朱子论历代文学及古文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963
颗粒名称:
三 朱子论历代文学及古文家
分类号:
B244.7;I0
页数:
8
页码:
343-350
摘要:
本文内容包括 (一)论韩愈,(二)论欧阳修,(三)论王安石,(四)论曾巩,(五)论苏轼,(六)论时文与古文。
关键词:
朱子
古文家
历代文学
内容
(一)论韩愈朱子对唐宋古文家有过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评价,一方面肯定他们文学方面的成就,一方面批评他们主于文次于道的倾向,对韩愈的批评尤其如此。朱子对韩愈的评论集中于《韩文考异》《读唐志》及《朱子语类》中。《韩文考异》成于晚年多病之时,又遭“伪学之禁”,乃以极大气力,成此校勘末务之书,若非服膺其人,爱好其书,显然是不可能的。
1.朱子对韩愈推尊孟子为孔子之正传,而“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的行动大为赞赏。他说:“这个道理,自孔、孟既没,便无人理会得。只有韩文公曾说来。”①又说:“韩退之则于大体处见得……如《 原道》一篇,自孟子后无人,似它见得。”②但也批评韩愈之学的“不全”,一是在儒学理论上“只说到正心、诚意,而遗了格物、致知”③;二是在儒学实践上,只晓得大纲,而“不去践履玩味”④,“不曾向里面省察,不曾就身上细密做工夫”⑤。
2.朱子指出韩愈主于文而次于道的总体倾向。他说:“韩文公第一义是去学文字,第二义方去穷究道理”⑥,所以是一种“倒学”。
3.朱子肯定韩愈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历史功绩,批评时人于韩文“知其力去陈言之为工,而不知其文从字顺之为贵”的弊端。他说:“汉末以后,只做属对文字,直至后来,只管弱。……直至韩文公出来, 尽扫去了,方做成古文。”①“大氐今人于公之文,知其力去陈言之为工,而不知其文从字顺之为贵,故其好怪失常,类多如此。”②体现了朱子欲以自然平易之风,力矫宋以来奇涩新巧之弊的愿望。
4.赞美韩愈的诗文成就。《朱子语类》载其晚年所论甚多,如“韩文大纲好”③,“韩退之议论正, 规模阔大”④,“退之文字尽好,末年尤好”⑤。《韩文考异》中,更就具体篇章,肯定韩文“文气笔力之盛,关键纪律之严”⑥,“反覆曲折,说尽事理”⑦,“语意接连,文势开阖”⑧等等。
(二)论欧阳修朱子论古文家有个基本思路,即把文章的理论内容是否合道作为根本评价标准,进而探究作者立身进德之序,而从学道作文孰先孰后、孰本孰末找寻原因。所以他论欧阳修等古文家便有一个基本观念:以文自立,因文得道。朱子说:“韩退之、欧阳永叔所谓扶持正学,不杂释老者也。然到得紧要处,更处置不行,更说不去。便说得来也拙,不分晓。缘他不曾去穷理,只是学作文,所以如此。”⑨“韩退之及欧、苏诸公议论,不过是主于文词,少间却是边头带说得些道理,其本意终自可见。”⑩《朱子语类 》还有载:“问:‘欧公如何?’曰:‘浅。’久之,又曰:‘大概皆以文人自立,平时读书,只把做考究古今治乱兴衰底事,要做文章,都不曾向身上做工夫,平日只是以吟诗饮酒戏谑度日。'”?这体现理学家对政治家、文学家的批评。但朱子对欧阳修的学术文章是评价很高的,他说:“江西文章如欧永叔、王介甫 、曾子固,做得如此好,亦知其皓皓不可尚已。”? 朱子从三方面肯定欧公之文:一是肯定其内容充实,兼有文采,说欧文“文字好,议论亦好”①,“说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②。二是肯定欧公政论文笔锋犀利,说“欧公文字锋刃利”③,富有战斗力。三是肯定委婉曲折的文章结构,说“欧公文字敷腴温润”④、“一倡三叹”、“纡余曲折,辞少意多,玩味不能已”⑤,等等。还联系具体篇目,作出评价,如说:“欧公为蒋颖叔辈所诬,既得辨明,《谢表》中自叙一段,只是自胸中流出,更无些窒碍,此文章之妙也。”⑥ (三)论王安石与韩、欧、苏、曾不同,朱子论王安石并没有使用“因文得道”“倒学”之类的模式,主要原因是王安石并没有以作文为一生事业,他的熙宁变法在政治上的影响要比其文学大得多。
1.朱子对王安石变法是基本肯定的,他说:“介甫是个修饬廉隅孝谨之人……论来介甫初间极好,他本是正人,见天下之弊如此,锐意欲更新之,可惜后来立脚不正,坏了。”⑦朱子赞同改革,但其改革的内容方法与王安石并不相同,至于他批评“立脚不正”,却正是政治家所考虑的大事。朱子说:“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⑧“财利兵革”正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对王安石学术的否定。谓“荆公德行,学则非”⑨,“神宗令介甫造《三经义》,意思本好。只是介甫之学不正,不足以发明圣意为可惜耳”。⑩ 3.批评王安石之文晦涩新巧。说:“荆公文暗”,“似南丰文,但比南丰文亦巧”。①这其实是他的偏见。王安石是个具有卓越识见和创新精神的政治改革家,他的文章也无例外地表现出这种识见和创新。他的文章取法孟、韩,简劲精洁,瘦硬通神,而用意深刻,与理学家所倡平易自然不同,所以朱子说他“文暗 ”。至于说巧,则与朱子反对当时文坛文字奸巧之弊相关,是在认同其文似曾巩文的基础上,而指出比曾巩文巧的特点。
(四)论曾巩论宋代古文家,朱子往往欧王曾并提,虽分论各有同异,而最推崇者为曾巩。他“未冠而读南丰先生之文,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常诵习,以为人之为言,必当如此,乃为非苟作者”②。后为曾巩作年谱,并选有《欧曾文粹》六卷(今佚),且多有谓:“曾南丰……之文,岂可不看”③,欲学文者“ 固宜以欧、曾文字为正”④。朱子论曾巩文,大略有三:第一,他认为曾文“质而近理”,即内容充实,议论平正,文字依傍道理做,不为空言。《朱子语类》言:“曾南丰议论平正,耐点检”⑤,“南丰文却近质 。……比之东坡,则较质而近理”⑥,“拟制内有数篇,虽杂之三代诰命中亦无愧”⑦。第二,认为曾巩文峻洁平正,气脉浑厚。《朱子语类》言:“曾南丰文字又更峻洁,虽议论有浅近处,然却平正好。”⑧又说 :“南丰《列女传序》说《二南》处好……《范贯之奏议序》,气脉浑厚,说得仁宗好。”⑨《朱子语类》 还载,朱子说,陈师道(后山)尝携文谒曾巩,曾巩爱之。适欲作一文,事多,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南丰请删冗字,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 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洁如此。①第三,认为曾巩文有法度布置。朱子说:“欧、曾却各有一个科段。 ”②又说:“退之、南丰之文,却是布置。”③所谓科段、布置,均指文章谋篇布局之形式诸要素。曾巩为文讲求法度,他的理论后成为桐城派古文“义法”论的先声。朱子并反对法度布置,所以指为特点,给以肯定。
(五)论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集中代表,至南宋时,苏轼的文学艺术早已蜚声国内,出现“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的盛况,甚至孝宗皇帝也特赠“太师”,亲制赞文,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有“雄视百代,自作一家”“跨唐越汉,自我师模”之论。
朱子却站在时代学术的高峰,以纵览古今、涵盖千古的气概,论苏轼之学,辨苏轼之文,褒贬论定,极具眼光。首先,朱子对苏轼学术提出了最严厉的批评:其一,指明苏氏学术的实质是“儒名而释学”。他说 :“苏氏兄弟乃以仪、秦、老、佛合为一人”,④是“早拾苏、张之绪余,晚醉佛老之糟粕”⑤,也即杂合了纵横家、佛家、道家思想。其二,对苏氏之学害道的性质,看得比王学更为严重。因为苏氏之学“高者出入有无而曲成义理;下者指陈利害而切近人情。其智识才辨、谋为气概,又足以震耀而张皇之,使听者欣然而不知倦,非王氏之比也”。⑥其三,指出苏氏蜀学之弊的原因是“学不知道”,即不能将圣人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学习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以保证设心造事、学问文章永远立于正道。其次,朱子对苏轼文学成就的高度肯定,也包含有不同程度的批评。《朱子语类》云:“(东) 坡文雄健有余”①“东坡文说得透。”②“欧公文章及三苏文好,说只是平易说道理”③,“东坡天资高明 ,其议论文词自有人不到处”④。其褒贬兼有处亦可从三方面看:其一,发明义理与抒写性情。朱子认为“ 治经必因先儒已成之说而推之”⑤,“东坡一生读尽天下书”⑥,“亦皆于经术本领上用功”⑦,按照“发明义理”的标准,他赞同苏轼《富公神道碑》能发明己意,也批评《峻灵王庙碑》《伏波庙碑》全无发明。 其二,批评苏轼语言风格“华艳处多”,“伤于巧”。《朱子语类》说:“国初文章,皆严重老成……到得东坡,便伤于巧。”⑧“自三苏文出,学者始日趋于巧。”⑨就影响一代文风而言,此说有针砭时弊之用; 而就苏轼驰骋不羁的创作风格言,则未中肯綮。其三,对东坡文“初无布置”“里面有法”的肯定。《朱子语类》载朱子与游道夫论苏氏《温公神道碑》,“问:‘大凡作这般文字,不知还有布置否?’曰:‘看他也只是据他一直恁地说将去,初无布置。如此等文字,方其说起头时,自未知后面说甚么在。’”⑩“东坡虽是宏阔澜翻,成大片滚将去,他里面自有法。今人不见得他里面藏得法,但只管学他一滚做将去。”?这是对苏轼创作上的自由境界和法极无迹的深刻认识。
(六)论时文与古文朱子对时文与古文有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评价:“所喻学者之害莫大于时文,此亦救弊之言。然论其极,则古文之与时文,其使学者弃本逐末,为害等尔。”①表明朱子对南宋以来衰变的古文同样持否定态度。宋代散文承晚唐五代淫靡之风,当时流行于贡举和学校考试的文体,仍以四六对仗的骈文为主,称为时文。而台阁重臣杨亿、刘筠倡以“雄浑奥衍”以革其弊,号为西昆。而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则倡导古文,以反对西昆。时文既遭古文家的反对,也遭理学家的反对,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科场文字中,并经过古文家和政治家的共同努力,而逐渐发展,最后定型于十段文,开启后世八股文的先河。而身为理学家的朱子,却在宋代时文尚处在八股文雏形阶段时,就自觉地进行反对和抨击。他说:“时文之弊已极,虽乡举又何尝有好文字脍炙人口?若是要取人才,那里将这几句冒头见得?只是胡说!今时文日趋于弱,日趋于巧小,将士人这些志气都消削得尽。”②朱子对国家设太学、聘教授教习时文,考官出怪题偏题 ,考生迎合主司之意,争为新奇,竞尚浮薄等问题,都提出严厉的批评。对欧阳修的反对西昆、反对时文给以肯定,对王安石改革贡举也给以认同。但朱子也看到,自欧阳修提倡以不受对偶、声韵和典故约束的古文取代科场时文,确立古文在科考中的地位后,古文也就开始了它的蜕变历程。王安石时,已开始有意识使用对偶排比,其所作范文很快风行天下,成为程式。哲宗元祐时,张庭坚等“四俊”经义程文已明显出现官题 、破题、承题等格式。至南宋高宗时,便有了《绍兴重修通用贡举式》,对古文形式作出人为规定。至孝宗时,学者中为适应贡举需要,而深入探索文章的章法、句法,使古文迅速朝着规范化、程式化方向转化。于是,原本平易自然的古文体式,一变而为繁文缛节、格律森严的时文格调,失去秦汉时骈散不拘的精神风貌 。朱子对以上各阶段均有评述,对南渡后文坛弊端尤多批评。《朱文公文集》有云:“大抵今日后生辈以科举为急,不暇听人说好话,此是大病”,“此间(古文)与时文皆已刊行,于鄙意殊未安也。近年文字奸巧之弊熟矣,正当以浑厚朴素矫之,不当崇长此等,推波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九《朱子六·论取士》,第2702页。
以助澜也”①。正是在这个基点上,朱子把古文和时文放在一起批评。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 古文家总喜欢攻击时文,以自高身价,朱子却把古文看作时文一样,是学者之害,这在他说来,“颇能使古文家丧失其自豪的胆气”。
附注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八《大学五·或问下》,第421页。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卷一百三十七《战国汉唐诸子》,第3255页。③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八《大学五·或问下》,第421页。④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战国汉唐诸子》,第3261页。⑤ 〔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战国汉唐诸子》,第3273页。⑥〔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卷一百三十七《战国汉唐诸子》,第3273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298页。②〔宋〕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 》卷一《南山诗》,《朱子全书》第19册,第376页。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3页。④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2页。⑤ 〔宋〕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战国汉唐诸子》,第3270页。⑥〔宋〕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 卷一《南山诗》,《朱子全书》第19册,第376页。⑦〔宋〕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卷五《禘袷议》, 《朱子全书》第19册,第474页。⑧ 〔宋〕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卷一《南山诗》,《朱子全书》第 19册,第376页。⑨〔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战国汉唐诸子》,第3276页。⑩〔宋〕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战国汉唐诸子》,第3276页。?〔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本朝四·自熙宁至靖康用人》,第3113页。?〔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三《江西诗文 》,第284页。 ①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8页。 ②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9页。 ③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 》,第3308页。 ④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9页。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8页。 ⑥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8页。 ⑦〔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本朝四·自熙宁至靖康用人》,第3112页。 ⑧〔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王安石传》,第10553页。 ⑨〔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本朝四·自熙宁至靖康用人》,第3097页。 ⑩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九《朱子六·论取士》,第2694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9页。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三《跋曾南丰帖》,《朱子全书》第24册,第3918页。 ③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6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1页。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本朝四·自熙宁至靖康用人》,第3117页。 ⑥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4页。 ⑦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4页。 ⑧〔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9页。 ⑨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4页。 ①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1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0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9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本朝四·自熙宁至靖康用人》,第3113页。 ⑤〔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九《学校贡举私议》,《朱子全书》第23册,第3360页 。 ① 〔宋〕黎靖德编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9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20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2页。 ④〔宋〕宋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答詹元善》,《朱子全书》第22册,第2136页。 ⑤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二《二苏》,第33页。 ⑥〔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答汪尚书》,《朱子全书》第21册,第1300页。 ⑥〔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0页。 ⑦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8页。 ⑧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7—3309页。 ⑨〔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09页。 ⑩〔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12页。 ⑪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第3322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答徐载叔》,《朱子全书》第23册,第2648—2649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三《答吕伯恭》,《朱子全书》第21册,第1452—1453 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