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楚辞》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961
颗粒名称: (二)《楚辞》研究
分类号: B244.7;I206
页数: 2
页码: 340-341
摘要: 《楚辞》最早的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本十六卷,东汉王逸增订注释,为《楚辞章句》十七卷。北宋晁补之删《九思》篇,成《重定楚辞》十六卷,又选历代受屈氏影响较大之文,编《 续楚辞》《变离骚》各二十卷(均佚)。复有洪兴祖对王逸本修订,成《楚辞补注》十七卷,所补虽间有新义,亦未能有所突破。至南宋时,朱子编成《楚辞集注》,又撰《楚辞辩证》《楚辞后语》,成为《楚辞》 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朱注《楚辞集注》的动机,或谓“朱子作牧于楚”,或谓“庆元党禁”,或谓赵汝愚被贬暴死,或谓“ 纠王逸、洪兴祖之失”,都有很充分的理由。
关键词: 朱子 文学研究 楚辞研究

内容

《楚辞》最早的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本十六卷,东汉王逸增订注释,为《楚辞章句》十七卷。北宋晁补之删《九思》篇,成《重定楚辞》十六卷,又选历代受屈氏影响较大之文,编《 续楚辞》《变离骚》各二十卷(均佚)。复有洪兴祖对王逸本修订,成《楚辞补注》十七卷,所补虽间有新义,亦未能有所突破。至南宋时,朱子编成《楚辞集注》,又撰《楚辞辩证》《楚辞后语》,成为《楚辞》 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朱注《楚辞集注》的动机,或谓“朱子作牧于楚”,或谓“庆元党禁”,或谓赵汝愚被贬暴死,或谓“ 纠王逸、洪兴祖之失”,都有很充分的理由。今人莫砺锋据朱子自序,认为,朱子“不满于旧注只注意到屈赋的训诂名物,而没有能发明屈原忠君爱国之诚心”,所以,“纠王、洪之失”是不错的。但周密、陈振孙 、赵希弁、王应麟都有“寄意汝愚”之说,且朱注《楚辞集注》的直接触发因素是“庆元党禁”,而从其更深广的时代背景来看,重视《楚辞》的思想意义也有其时代背景。因而,我们可以综合以上各说:“作牧于楚”是朱子《楚辞》整理的最初动因;“寄意汝愚”则是整理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朱子集注的强大动力;“庆元党禁”乃《楚辞》文献整理的历史脉络;“纠王、洪之失”才是朱子在《楚辞》文献整理过程发现的纯粹的学术依据。
  我们认为,朱子《楚辞集注》的思想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情怀。蕴藏在《离骚》之《九章》《九歌》中的是屈原高尚的人格和“忠君爱国之诚心”,朱子致力于“发明屈子之微意”, 是以屈原高尚的人格,自抒怀抱,寄寓他对无端遭受的政治迫害的抗争情绪。二是在注释过程中把自己遭谗被逐和对时事的感慨寓于注义、题解、辩证和序文之中,从而丰富了《集注》一书的时代内容。朱子实以屈原人格精神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从“发愤著书”的角度来理解朱子的《楚辞集注》,这是十分精当的。
  朱注《楚辞》在文学艺术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他把《诗经》和《楚辞》两部伟大的古代名著从汉唐诸儒的谬解中解放出来,恢复其本来面目,承认其为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个功绩是极大的;从“露才扬己”到“ 忠君爱国”,这是对屈原人格评价上的一个飞跃,是朱子《楚辞》研究的最大功绩。
  朱注《楚辞》对比兴手法的分析也大大超越前人:一是纠正旧注逐句作注的做法,改以一章为单位来解析,无王逸附会穿凿之弊;二是注意到屈原笔下的比喻用得轻虚空灵,具有多层次关系,不能死板实在,否则,就会直致而太迫。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