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朱子“改井田”的凸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86
颗粒名称: 2.朱子“改井田”的凸现
分类号: B244.7;F301.1
页数: 4
页码: 285-288
摘要: 朱子结合宋朝当时的实际情况,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借鉴了王莽的“王田令” 。如果一家人中男丁不满八人,但土地超过了九百亩,就要将多余的土地交给国家,再分给本族人耕种。以前没有土地的家庭则依照一夫一妻一百亩的标准分配。朱子参考王莽的法令而做出了自己的改革。所以,朱子坚决要求土地国有,通过国家对土地所有权转移的控制来遏制土地兼并。在当时内忧外患、物欲横行、政治黑暗的背景之下,朱子能有这样的魄力,积极的手段,实际的作为,无疑显示了其人格魅力的伟大。
关键词: 朱子 土地买卖 井田制

内容

朱子结合宋朝当时的实际情况,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借鉴了王莽的“王田令” 。据史料记载:王莽参照了夏商周的井田制,将天下土地改称为“王田”,同时禁止土地的买卖。如果一家人中男丁不满八人,但土地超过了九百亩,就要将多余的土地交给国家,再分给本族人耕种。以前没有土地的家庭则依照一夫一妻一百亩的标准分配。朱子参考王莽的法令而做出了自己的改革。
  首先,他在《井田类说》里控诉道:“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③所以他坚决主张禁止土地买卖,提出把土地收归国有,以防止土地兼并而造成贫富差距过大进而导致民不聊生。朱子还说:“夫土地者,天下之大本也,《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 ,是自专封也。买卖由己,是自专其地也。……就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立科限,民得耕种, 不得买卖,以赡贫弱,以防兼并。”①可以看出,土地的自由买卖日益严重,而那些权贵靠买卖兼并抢占了众多的良田,不仅自己不用交税,而且占田太多,致使许多田地无人打理,许多田地就这样成为了废田、荒田。所以,朱子坚决要求土地国有,通过国家对土地所有权转移的控制来遏制土地兼并。这样那些皇亲国戚 ,达官显贵就分别被固定在自己的分封之内,不会去打民田的主意,从而也可以提高农民们的积极性。
  其次,朱子认为对于田地的拥有应该“宜以口数占田”,按照人口的多少来占有土地,防止豪强恶霸们的强取豪夺。他在《井田类说》里描绘了自己的“井田蓝图”:“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交,伫望相接,疾病相救。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更耕之,换易其处。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此比。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②在朱子描绘的蓝图里可以看到,无论哪个阶级,无论家庭地位,人人都可以分到田地,而且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授田也不同,可谓是“因人制地”而又体现了“均田”的思想。
  当时还有林勋③的《本政书》说道: 宜仿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占田五十亩,其有羡田之家,毋得市田, 其无田与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以耕田之羡者,而杂纽钱谷,以为十一之税。……今本政之制,每十六夫为一井,提封百里,为三千四百井,率税米五万一千斛、钱万二千缗;每井赋二兵、马一匹,率为兵六千八百人、马三千四百匹,岁取五之一以为上番之额,以给征役。无事则又分为四番,以直官府,以给守卫。是民凡三十五年而役使一遍也。① 朱子对林勋的《本政书》是十分赞赏的,“朱文公、张宣公(即张栻)皆喜其说,谓其有志复古”②,夸赞道:“林勋《本政书》每乡开具若干字号田,田下注人姓名,是以田为母,人为子,说得甚好。”③可以看出人和地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绑定关系”,朱子还认为良农要为自己所授予的五十亩地负责,不得荒废,尽力耕作,而且可以把多出来的羡田卖给不足五十亩田地的次农和隶农;也可以转租给他们,收取地租。如果不想买卖的话,其田地就由子女所继承,这样一来不仅使民众有土地以维持生计,而且减轻了民众的赋税压力,解放了田地。这样的做法已经不是单纯的“复古主义”了,这是对“复古”所做出的创新。
  从朱子的土地改革中可以看出他的改革一方面是为了缓和当时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巩固风雨飘摇的宋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他从一定的民本立场出发,对土地兼并所造成的民不聊生,背井离乡,使得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感到痛惜,从而希冀通过改革使得上层阶级关注下层阶级的生活。但是朱子的“正经界”“改井田”虽然为民众带来了益处,但是这一做法触犯的是上层阶级的利益,是以那些达官贵人、豪强乡绅的资产为代价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这些上层阶级的利益被侵犯,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进行抵制,他们必然通过自己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来阻挠土改的实施。宋朝政权的腐败,冗官、冗兵的盛行,导致赋税繁多,加上地主的压迫,土地兼并的难以遏制,不是百姓简单的通过耕作就能应付得了的,农业经济势必会遭到破坏。一旦意识形态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注定会遭到统治阶级的驱逐,朱子的土改难免会像王安石变法那样走向失败。但是,我们不能抹去朱子土地改革的光辉。在当时内忧外患、物欲横行、政治黑暗的背景之下,朱子能有这样的魄力,积极的手段,实际的作为,无疑显示了其人格魅力的伟大。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