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恤民:国家之大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69
颗粒名称: (二)恤民:国家之大务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68-270
摘要: “恤民”是朱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恤民”首先必须“养民”。在朱子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腐朽衰微,社会矛盾尖锐。所谓“恤民”,就是体恤民间疾苦,关心民瘼的意思。省赋,即减轻人民赋税负担,这是恤民的最主要措施。朱子还提出了“足食之本在农”的经济主张。他十分推崇陆贽的观点,认为“财”是系乎民心的国家之本,经济问题处理不好会失掉民心,失掉民心必然动摇国本。朱子为挽救赵宋政权,极力主张“恤民”,可谓抓住了要害。
关键词: 朱子 经济思想 恤民

内容

“恤民”是朱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他说:“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恤民”首先必须“养民”。在朱子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腐朽衰微,社会矛盾尖锐。为了挽救危局,朱子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所谓“恤民”,就是体恤民间疾苦,关心民瘼的意思。朱子认为:“恤民之大者有六:曰重放税租,曰通放米船,曰劝分赈乏,曰截留纲运,曰严禁盗贼,曰纠劾贪懦。”④在这六条“恤民”之政中,他又认为恤民之实在省赋,“臣尝谓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⑤省赋,即减轻人民赋税负担,这是恤民的最主要措施。欲“恤民”必须“养民”,为政之道“特在乎养民而已”,养民则要重视农业,奖励垦荒,兴修农塘。朱子还提出了“足食之本在农”的经济主张。“窃惟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⑥他十分推崇陆贽的观点,认为“财”是系乎民心的国家之本,经济问题处理不好会失掉民心,失掉民心必然动摇国本。朱子为挽救赵宋政权,极力主张“恤民”,可谓抓住了要害。
  朱子的财政指导思想就是“养民”“恤民”,其基本方针就是“撙节财用”。朱子充分认识到“节用”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朝廷撙节财用,重惜民器,以为国之大政”①。如不“节用”,统治者的挥霍必然导致地方财尽民穷,“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②反之,节用“则财用足矣”,“故爱民必先于节用”③。然而,当时的统治者恰恰只是穷奢极侈,“不知名园丽圃,其费几何?日费几何?”④结果因此造成官吏巧作名色、横征暴敛,而民力大穷。究其原因,除上所述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统治者不知道量入为出,只知一味取财于民。国家应该藏富于民,民富与君富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朱子说:“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⑤君与民本属一体,切不可夺民之财以富其君。“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犹恶之。况为土地之故而杀人,使其肝脑涂地,则是率土地而食人之肉。其罪之大,虽至于死,犹不足以容之也。”⑥理想的状态是君民共享财富。“财者,人之所好,自是不可独占,须推与民共之。”⑦在朱子看来,民的贫、富与君(即国家)的贫、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百姓富裕、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民富是君富的基础,百姓富足了,君(国家)也不会贫困。只能是水涨船高,民富而国强。
  与节用思想相对应,朱子提出了自己的“俭奢适中”消费观,即主张俭、奢都要合乎“中”,俭、奢都以“礼”为标准。“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①奢侈则容易过于华丽,节俭就会不及而显得简朴。“过”和“不及”都失掉“中”,“奢俭俱失中”②。失中,就是不合礼。由此,可以得知朱子的消费标准是“奢不违礼”,“俭不失中”。也就是说,朱子的消费观必须遵循等级(“礼”)的规定来进行消费。他认为不同的阶层应按不同的等级标准来享受,不应超越。针对南宋统治者的挥霍无度,他反复强调:“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③当然“节用”并不是要求人们不用,“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④如何做到俭奢适中?朱子提出了“撙节财用”“量入为出”“罢去冗费”三项措施,要求统治者“正心”“荒政”。“正心”要求统治者施仁于民,“存天理,灭人欲”;“荒政”是要求统治者宫省事禁,减免赋税,惠康小民,扫除朝廷上宫廷内外一切“浮费”和“冗费”,减少军费开支。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