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利观:义中自有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68
颗粒名称: (一)义利观:义中自有利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66-268
摘要: 义利观是朱子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石。朱子认为,义利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利虽有害于义,但义未尝不利。
关键词: 朱子 经济思想 义利观

内容

义利观是朱子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石。朱子认为,义利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利虽有害于义,但义未尝不利。“凡事不可先有个利心,才说着利,必害于义。圣人做处,只向义边做。然义未尝不利,但不可先说道利,不可先有求利之心。盖缘本来道理只有一个仁义,更无别物事。义是事事合宜。”①在解释文言四德时,朱子进一步提出义中自有利。“‘利物足以和义’者,使物物各得其利,则义无不和。……义中自有利,使人而皆义,则不遗其亲,不后其君,自无不利,非和而何?”①为什么义中自然有利呢?朱子解释说:“‘义者,心之制,事之宜。所谓事之宜,方是指那事物当然之理,未说到处置合宜处也。”②由于“义”能使事物各得其所,处置合宜,故能利于万物。
  朱子坚信仁义是人之本心,利心生于外物对人心的诱惑。“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③做任何事情不要先有个利心。对学者而言,利心只会令人远离王道。“在学者身上论之,凡日用常行应事接物之际,才有一毫利心,便非王道,便是伯者之习,此不可不省察也。”④对于君主而言,“盖人主不能絜矩者,皆由利心之起”⑤。甚至于“杀身成仁”都不能先有名利之心,“亦只是义当杀身,即是成仁。若为成仁而杀身,便只是利心。”⑥如果以功利之心来追求仁义,那不是真正的仁义,相反,它还会阻碍仁义的实现。“以利心为仁义,即非仁义之正,不待有不利然后仁义阻也。”⑦在《孟子见梁惠王章注》中,朱子极力推崇孟子非功利主义的“仁义说”:“程子曰:‘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当是之时,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⑧倡导仁义,反对名利,这才是拔本塞源、拯救时弊的方法,才是圣贤的真心追求。
  作为君子,应当审慎地对待富贵而安贫乐道,这是朱子对待财富和贫贱的基本立场。朱子肯定君子与小人对财富都有同样的诉求:“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君子小人,未尝不同。”⑨但是,朱子认为获取财富的手段必须符合道的要求:“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①君子对于财富和贫贱所应持的态度和标准是道和仁。如果道就是道义或道德的话,那么,得到不当富贵,则应视之如浮云,就应安于贫贱,此是君子的重要品德。所以朱子说:“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②君子在富贵与贫贱的取舍之间,要合乎仁的标准,合乎天理的要求。“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安于义理而已矣。”③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