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著编纂的根本纲领是正统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56
颗粒名称: 史著编纂的根本纲领是正统论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50-252
摘要: 朱子的正统论继承汉儒董仲舒、刘向、刘歆、班固而来,但又有较大的不同。刘氏父子则创立五行相生、汉为尧后之说,建立了神秘的正闰史观。班固《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的“三统”史观,神化了五行学说,并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及风俗习惯都纳入了这一体系,确立了封建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班固著《汉书》,强调“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后代史家为了标榜某一王朝得“天统”,炫夸君权神授,于是也全盘接受五行相生的正闰史观。
关键词: 朱子 正统论 史著编纂思想

内容

朱子的正统论继承汉儒董仲舒、刘向、刘歆、班固而来,但又有较大的不同。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学说,提出了三统史观:夏为黑统,商为白统,周为赤统,三统循环不已。刘氏父子则创立五行相生、汉为尧后之说,建立了神秘的正闰史观。班固《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的“三统”史观,神化了五行学说,并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及风俗习惯都纳入了这一体系,确立了封建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班固著《汉书》,强调“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①。后代史家为了标榜某一王朝得“天统”,炫夸君权神授,于是也全盘接受五行相生的正闰史观。
  朱子对正统论是赞赏的,不过,他认为前代学者没有贯通历史,在推衍五行时常常出错误。如“问:‘五行相生相胜之说,历代建国皆不之废,有此理否?'曰:‘须也有此理,只是他前代推得都没理会。”②在朱子看来,“宇宙之间,一理而已”③,“自下推而上去,五行只是二气,二气又只是一理”④,显然,他在继承董仲舒、刘向等人以“天”“神”主宰历史发展的理论时,用“理”来代替“天”“神”,实际上是从哲学高度来解释历史演变的规律。因此,朱子声称《资治通鉴纲目》的根本纲领便是“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监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⑤。不过,朱子对王朝“正统”有独特的看法,他说:“只天下为一,诸侯朝觐狱讼皆归,便是得正统”⑥,即有否统一的政权、大权是否归一,是正统的唯一标准。以此标准,朱子认为宋之前只有周、秦、汉、西晋、隋、唐六个统一王朝属于正统;正统王朝分裂,或偏安一地时,只能算正统之余,如东晋、蜀汉便是;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其余便属“无统”(或称僭国,或称篡贼)。这种以国家是否统一、大权是否归一、某一姓的统治是否中断作为正统标准的观点,与董仲舒、刘向父子、班固等人附会谶纬迷信的正统论有显著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朱子把正统论作为史著编纂的根本纲领,以便解决史著书写年号问题。他认为正统王朝书写年号是不存在问题的,但其他王朝则要区别对待:“如周亡之后,秦未帝之前,自是无所统属的道理”⑦,因为诸国“不相主客”⑧;“三国南北五代,皆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皆不得正统”,“此等处,合只书甲子,而附注年号于其下,如魏黄初几年,蜀章武几年,吴青龙几年之类,方为是”①。如果暂且不论正统,那么,朱子基于各国不相统属的历史事实,主张采用书写甲子的办法来解决年号争端,应该说是公平合理的,这比在分裂时期时各个政权自命为正统要进步得多。至于正统王朝出现外姓篡权或正统王朝灭亡后而后继正统王朝尚未建立时,朱子认为可以采用权宜办法,如唐代武后改唐为周,应书写“帝在房陵”,以示唐祚未绝;而“蜀亡之后,无多年便是西晋。中国亦权以魏为正”②。这些都是编纂史著的权宜方法。显然,朱子的正统论在继承董仲舒、刘向等人的基础上,用理学思想进行改造,将正统论哲理化,纳入理学轨道,实际上是从哲学角度来解释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前人的见解都要深刻得多。他把是否有个统一的王朝和大权是否归一作为正统的标志,以便解决史著编写中的具体书写体例,也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