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还提出了当世之用的社会价值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50
颗粒名称: 朱子还提出了当世之用的社会价值论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46-248
摘要: 也就是说,治史要有利于学者个人的修养,同时又要对社会有效用。⑤显然,朱子所称“不可以不之习”的“当世所须而不可阙”的一些内容,保存在诸史里,换言之,诸史中有当世所需的价值,即治史可以为当世之用。其实,在朱子看来,治史有补于学者格物致知,能使学者真正了解天理的无所不在。⑥值得重视的是,朱子已注意到在历代兴亡治乱中,蕴含着一些对人们的道德修养有补益的东西,也注意到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他所作的事业之间的关系,这是有一定价值的,不应该轻易加以否定,实际上这是一种经世致用的思想。可见朱子反对割裂经史,不同意重经弃史,也不同意重史轻经。
关键词: 朱子 史学思想 社会价值论

内容

也就是说,治史要有利于学者个人的修养,同时又要对社会有效用。朱子曾说:“至于诸史,则该古今兴亡治乱得失之变。时务之大者,如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世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⑤显然,朱子所称“不可以不之习”的“当世所须而不可阙”的一些内容,保存在诸史里,换言之,诸史中有当世所需的价值,即治史可以为当世之用。其实,在朱子看来,治史有补于学者格物致知,能使学者真正了解天理的无所不在。他对门人陈淳说:“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为甚要格物致知?便是要无所不格,无所不知。物格知至,方能意诚、心正、身修,推而至于家齐、国治、天下平,自然滔滔去,都无障碍。”⑥值得重视的是,朱子已注意到在历代兴亡治乱中,蕴含着一些对人们的道德修养有补益的东西,也注意到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他所作的事业之间的关系,这是有一定价值的,不应该轻易加以否定,实际上这是一种经世致用的思想。
  虽然朱子承认治史有益学者自身修养,但他对学者治史是有明确要求的,即持先经后史的治史顺序说。他强调: “读书须是以经为本,而后读史”①,“盖为学之序,为己而后可以及人,达理然后可以制事。故程夫子教人先读《论》《孟》,次及诸经,然后看史,其序不可乱也”②。显然,朱子坚持读书应“以经为本,而后读史”的观点,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为己而后可以及人,达理然后可以制事”,即可以对自身修养有益并可经世致用。朱子强调治史要量力而行:“所谕读《通鉴》、正史曲折甚善,学不可不博,正须如此。然亦须量力,恐太拽出精神向外,减却内省功夫耳”。③由此,朱子把为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个人的道德修养;第二阶段则是措之事业,即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措之事业,这种区分应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朱子反对割裂经史、以为治史应有具体的顺序、主张设立史科取士,这是他有价值的观点。他批评“旧例经义禁引史传,乃王氏末流之弊。而论子史者不复订以经指,又俗学卑近之失”④。可见朱子反对割裂经史,不同意重经弃史,也不同意重史轻经。他强调治史应有个具体顺序:“史亦不可不看。看《通鉴》固好,然须看正史一部,却看《通鉴》。”⑤即读史要从容易记忆入手,先纪传体正史后编年体史书。他还主张设立史科取士,他专门撰写了长达六千余言的《学校贡举私议》一文,对改革科举考试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意见,其中便提到设史科取士问题。他对有经世作用的史著尤为看重,说“《通典》亦自好设一科”⑥。据《宋史》记载:“时朱熹尝欲罢诗赋,而分诸经、子、史、时务之年。……其议虽未上,而天下诵之”①,可见朱子的见解在当时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