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提出明道正谊的治史功利说,反对说利道霸的治史功利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49
颗粒名称: 朱子提出明道正谊的治史功利说,反对说利道霸的治史功利说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45-246
摘要: 由此,朱子激烈地批评陈亮,认为他的错误便在于治史只讲功利、王霸,而缺乏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朱子看来,治史必须明道正谊,即首先应该加强道德上的修养,深明天理,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及人”境界,这才是治史的价值所在,由此也充分显示出朱子把史学作为经学附庸的观点。
关键词: 朱子 史学思想 明道正谊

内容

他批评道:“陈同父学已到江西,浙人信向已多。家家谈王伯,不说萧何、张良,只说王猛;不说孔、孟,只说文中子”③,认为只讲功利,必然“流而入于功利变诈之习,其势不过一传再传,天下必有受其祸者,而吾道益以不振,此非细事也”④。由此,朱子激烈地批评陈亮,认为他的错误便在于治史只讲功利、王霸,而缺乏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朱子看来,治史必须明道正谊,即首先应该加强道德上的修养,深明天理,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及人”境界,这才是治史的价值所在,由此也充分显示出朱子把史学作为经学附庸的观点。
  朱子的明道正谊的治史功利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明道正谊在于有利于其本身的道德修养。朱子解释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⑤时说:“道、义是个体、用。道是大纲说,义是就一事上说。义是道中之细分别,功是就道中做得功效出来。”⑥显然,朱子把道与义区分为体用关系,即道是“大本”,义是“大本”的具体运用。“大本”当然是天理,在人类历史上体现为三纲五常,那是不可变易的,也就是亘古亘今不可变易的核心;而义是三纲五常具体的运用,因而一举一动、一静一默都必须符合“义”,即符合三纲五常,反之就“不义”,即违反了三纲五常、违反了天理。朱子并不反对“利”:“这‘利’字是个监界尘糟的物事。若说全不要利,……少间便使人生计较,又不成模样”①, “利不是不好。但圣人方要言,恐人一向去趋利;方不言,不应是教人去就害,故但罕言之耳。”②可见,他一方面承认“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承认人们求利去害是合理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又反对“专说”利而最终害义的行为,因为这是违背三纲五常的。朱子强调“得道义则功利自至”,即使“有得道义而功利不至”,也不能“不顾道义”去追求。③显然,朱子从道德角度立论,特别强调个人的修养,认为这就是治史的“功利”。同时,治史者明天理后,要用“义理”去评判历史上的是非。他说:“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④这种“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是基于明天理之上的,明天理就是明道正谊,既是前提,又是结果,这就是朱子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的史学观。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