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学而上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27
颗粒名称: (五)下学而上达
分类号: B244.7;G40-09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朱子提倡的治学与修养方法,意为治学、修身要从粗的、末的、形而下的实事下手,逐一理会得透,循序渐进,积累多了,便会贯通,达到理会精的、本的、形而上的理的境界。
关键词: 朱子 教育思想 下学而上达

内容

朱子提倡的治学与修养方法,意为治学、修身要从粗的、末的、形而下的实事下手,逐一理会得透,循序渐进,积累多了,便会贯通,达到理会精的、本的、形而上的理的境界。《论语·宪问》记述:“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子阐释说:“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妙。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③朱子认为这段对话是孔子启发教育的实例,其要义在于启导子贡领悟治学、修身的功夫。什么是下学与上达呢?朱子在自己的教学中对门人的相关提问作了明确的回答,其要点有:(1)下学是事,上达是理,这是朱子阐释下学而上达的基本观点。他说:“下学只是事,上达便是理。下学、上达,只要于事物上见理,使邪正是非各有其辨。若非子细省察,则所谓理者,何从而见之。”①“下学、上达虽是两件理,会得透彻厮合,只一件。下学是事,上达是理。理在事中,事不在理外。一物之中,皆具一理。就那物中见得个理,便是上达。如‘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然亦不离乎人伦日用之中,但恐人不能尽所谓学耳。果能学,安有不能上达者!”②(2)是为学之要与为学之序。程颢说:“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朱子循此意而发挥说:“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③“学之至,即能上达,但看着力不着力。十五而志乎学,下学也;能立,则是上达矣。又自立而学,能不惑,则上达矣。层层级级达将去,自然日进乎高明。”④“圣人只是理会下学,而自然上达。下学是立脚只在这里,上达是见识自然超诣。到得后来,上达便只是这下学,元不相离。”⑤“如做塔,且从那低处、阔处做起,少间自到合尖处。若只要从头上做起,却无着工夫处。‘下学而上达’,下学方是实。”⑥此外,朱子在《答江元适》中说:“熹之所闻,以为天下之物,无一物不具夫理,是以圣门之学,下学之序始于格物以致其知。不离乎日用事物之间,别其是非,审其可否,由是精义入神,以致其用。其间曲折纤悉,各有次序,而一以贯通,无分段,无时节,无方所。以为精也而不离乎粗,以为末也而不离乎本。必也优游潜玩,餍饫而自得之,然后为至。固不可自画而缓,亦不可以欲速而急。”⑦(3)孔门讲下学而上达,释氏只说上达,此乃儒释之辨。朱子说:“须是下学,方能上达。然人亦有下学而不能上达者,只缘下学得不是当。若下学得是当,未有不能上达。释氏只说上达,更不理会下学。然不理会下学,如何上达!”⑧朱子此论意在纠正当时的士风与学风。他在《答汪尚书》中说:“窃观来意,似以为先有见处,乃能造夫平易,此则又似禅家之说……圣门之教,下学上达,自平易处讲究讨论,积虑潜心,优柔餍饫,久而渐有得焉,则日见其高深远大而不可穷矣。”①朱子在《答廖子晦》中说:“圣门之学,下学而上达,至于穷神知化,亦不过德盛仁熟而自至耳。若如释氏理须顿悟,不假渐修之云,则是上达而下学也,其与圣学亦不同矣。”②他在《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中指出:“秦、汉以来,道不明于天下,而士不知所以为学。言天者遗人而无用,语人者不及天而无本;专下学者不知上达而滞于形器,必上达者不务下学而溺于空虚。”③朱子阐释孔门“下学而上达”的真义,意在启导后学由此而下工夫,循循有序,自然上达。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