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书”之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08
颗粒名称: 2.“四书”之教
分类号: B244.7;G40-09
页数: 3
页码: 183-185
摘要: 朱子教学的主要内容或课程,相对于六艺之教或五经之教而言,其主要教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或称“四子书”。朱子六十一岁时,《四书章句集注》刊刻于漳州,此后尚不断修改,至死方休。⑤此条语录王过录甲寅朱子六十五岁以后所闻,可见朱子研治“四书学”长达半个世纪,而其代表之作是《四书章句集注》。黄榦在《朱文公行状》中称其师“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而其讲学的主要课程则是“四书”。《朱子语类》是朱子讲学的实录,其一百四十卷,有关“四书”讲学的内容多达五十卷。朱子“四书之教”的特色是:第一,启导学习者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关键词: 朱子 教学 教本

内容

朱子教学的主要内容或课程,相对于六艺之教或五经之教而言,其主要教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或称“四子书”。朱子承二程尊“四书”之余绪,费毕生精力研读“四书”,早年就发愤读“四书”,自谓“某自卯读‘四书’,甚辛苦”③。“某年十七八时,读《中庸》《大学》,每早起须诵十遍。”④直至晚年,身处逆境,仍然笔耕不辍,其治“四书学”与年俱进,精益求精,《四书章句集注》最后定稿,征引汉以下诸家之说五十余人,寓创造于注疏之中,开辟“四书学”的新时代。朱子从二十五岁左右,撰写《论语要义》《论孟精义》起,先后研治“四书”的著作有《孟子集说》(佚)、《论语详说》、《论语纂训序》(佚)、《论语训蒙口义》(佚)、《论语要义》(佚)、《论语精义》、《论语或问》、《孟子或问》、《论孟集注》、《论孟或问》、《孟子要义》(佚)、《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庸辑略》、《大学或问》、《中庸或问》等。朱子六十一岁时,《四书章句集注》刊刻于漳州,此后尚不断修改,至死方休。朱子说:“某于《论孟》,四十余年理会,中间逐字称等,不教偏些子。”⑤此条语录王过录甲寅朱子六十五岁以后所闻,可见朱子研治“四书学”长达半个世纪,而其代表之作是《四书章句集注》。朱子的“四书之教”是与他治“四书学”相辅相成的。黄榦在《朱文公行状》中称其师“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而其讲学的主要课程则是“四书”。朱子从十九岁考中进士至七十一岁逝世,五十二年间,除任官五任与在朝四十六天外,聚徒讲学时间长达四十余年,其中“四书之教”一直不曾间断。《朱子语类》是朱子讲学的实录,其一百四十卷,有关“四书”讲学的内容多达五十卷。朱子“四书之教”的特色是:第一,启导学习者循序渐进,熟读精思。朱子说: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①《朱子语类》记述:“问:‘看《论语》了未?’广云:‘已看一遍了。’曰:‘太快。若如此看,只是理会文义,不见得他深长底意味。所谓深长意味,又他别无说话,只是涵泳久之自见得。”②舍熟读精思,则不能理会其“深长意味”。第二,切己体验,涵养德性。朱子说:“《论语》难读。日只可看一二段,不可只道理会文义得了便了。须是子细玩味,以身体之,见前后晦明生熟不同,方是切实。”③“先看《大学》,次《语》《孟》,次《中庸》。果然下工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己,看得透彻,一生受用不尽。”④“《大学》‘在明明德’一句,当常常提撕。能如此,便有进步处。”⑤ “学问,就自家身己上切要处理会方是,那读书底已是第二义。”⑥足以警示后学。第三,博采众长,综合创新。朱子说:“本之注疏,以通其训诂,参之释文,以正其音读。然后会之于诸老先生之说,以发其精微。”⑦他又说:“河南二程先生独得孟子以来不传之学于遗经……熹年十三四时,受其说于先君,未通大义而先君弃诸孤。中间历访师友,以为未足,于是遍求古今诸儒之说,合而编之。……慨然发愤,尽删余说及其门人朋友数家之说,补辑订正,以为一书。目之曰《论语要义》。盖以为学者之读是书,其文义名物之详,当求之注疏,有不可略者,若其要义,则于此其庶几焉。”①此二文虽是朱子中年之作,但其治“四书”与教“四书”的脉络却是由此确定。义理与训诂交相明,经学与理学冶一炉,圣意与己见相交融,传统与创新互涵摄,此乃朱子“四书之教”最大特色。第四,北宋以前,《大学》《中庸》是《小戴礼》中的二篇,尚未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太学教本以五经为主。宋代开始孔孟并称,范仲淹启示张载读《中庸》,二程始重《大学》,又开示学者读“四书”。朱子继二程之后,立“四书之教”,于淳熙中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始著闻于天下,至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诏定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试士子,自此之后,“四书之教”影响中国社会近六百年。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