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的工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778
颗粒名称: (四)智的工夫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50-152
摘要: 本文内容包括1.谨守孝悌之道2.格物致知3.敬鬼神而远之 4.冷静 。
关键词: 朱子 哲学思想

内容

智是天理的内涵,又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那么我们如何达到智呢?朱子在言论中也试图探索智的实现方式。
  1.谨守孝悌之道朱子重视孝道,认为仁义礼智等德性都是从孝悌之道开始的,智也不例外。朱子说:“知事亲事长,为智之本。”③孝悌之道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果不能做到,那么一切的道德原则都是空谈。他还说:“若是知得亲之当爱,兄之当敬,而不违其事之之道,这便是智。只是这一个物事,推于爱,则为仁;宜之,则为义;行之以逊,则为礼;知之,则为智。”④在朱子看来,天理流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智,可是最基本的还是要知道“孝悌之义”,这是智德的根本。
  2.格物致知朱子把格物致知看作获得智慧的必要途径。朱子重视对外物的认识,在他看来,通过不断学习,就可以获得一种融会贯通的智的境界。
  林士谦初见,问仁智自得处。(朱子)曰:“仁者得其为仁,智者得其为智,岂仁智之外更有自得?公此问不成问。且去将《论语》从‘学而时习’读起,《孟子》将‘梁惠王’读起,《大学》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读起,《中庸》从‘天命之谓性’读起。某之法是如此,不可只摘中间一两句来理会,意脉不相贯。”① 朱子认为智就是在不断学习和磨炼中逐渐形成的意脉贯通的境界。现实中,人们常常试图去寻找获得智慧的捷径,不是安心读书,格物致知,而是凭空想象,或者追名逐利、人云亦云,其实都是舍本逐末,智慧只能从自己的刻苦学习中得到。
  3.敬鬼神而远之朱子对当时很多人们向佛寺求福的方式做出了批评。占卜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并不是佛教的专利,可佛寺里面却用占卜的方式吸引人们求福。朱子认为只有在有疑时才有必要去向鬼神求助,平日里如果符合义理之事就不必向鬼神求助。
  问:“‘敬鬼神而远之’,莫是知有其理,故能敬;不为他所惑,故能远?”曰:“人之于鬼神,自当敬而远之。若见得那道理分明,则须著如此。如今人信事浮屠以求福利,便是不能远也。又如卜筮,自伏羲、 尧、舜以来皆用之,是有此理矣。今人若于事有疑,敬以卜筮决之,有何不可?如义理合当做底事,却又疑惑,只管去问于卜筮,亦不能远也。盖人自有人道所当为之事。今若不肯自尽,只管去谄事鬼神,便是不智。”② 迷信鬼神本身就是是非不分的表现。朱子说:“若能分别此事之是,此事之非,是我之智。”①还说: “须是知得是非,方谓之智;不然,便是不智。”②用鬼神来决断人事,本身没有建立在通达事理的基础上,所以是不智的。朱子并不反对占卜,只是更强调占卜背后的意义,那就是要通达万事万物的变化倾向。如果迷信占卜,那实际上违背了易学的基本精神。如果人们只知道向鬼神求助,用占卜的方式决断一切事情,本身是想让自己做出明智的判断,可实际上却不分是非,也是对自己智慧的否定。 4.冷静人在不同时候,面对不同的事情,总有不同的态度。可是智的内涵告诉我们,一定要冷静,无论何时都不能心浮气躁。就如朱子所说:“当贞静时错了,便是贼其智。”③当然,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需要贞静,可是我们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暂时的冷静总是会给自己带来更理智的选择,冷静处事,可能还无法保证万无一失,但是,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包含人生大智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就有可能成为智者,成为圣人。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