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之内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750
颗粒名称: (一)义之内涵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25-127
摘要: 本文内容包括1.义者,天理之所宜, 2.义者,心之制。
关键词: 朱子 内涵

内容

“义”的概念由何而来,缘何而发呢?朱子认为“义”根源之于天理,人得之而所成。他说: 正义便是利贞,中是亨,仁是元。② 元亨利贞,天道也,人得之,则为仁义礼智之性。① 天之生物,便有春夏秋冬,阴阳刚柔,元亨利贞。以气言,则春夏秋冬;以德言,则元亨利贞。在人则为仁义礼智。② 朱子认为《周易》中的“元亨利贞”就是天道,并且具有道德属性,正义就是遵循天道,在人身上则体现为仁义礼智这四德。朱子把“元亨利贞”看成天道,是一种自然状态,是符合天地运行的法则,并且用仁义礼智与之相对应,通过仁为本体,义为功用,把“义”看作是方法、功夫,是人在追求天道的道德践行,以此阐明了人之道遵循天之道的功夫,实现了天道与人道的统一,贯穿了传统儒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朱子的义德思想内涵丰富,其“义”的本质规定主要包括合理适宜和心之规范两大方面。
  1.义者,天理之所宜在朱子的理学思想中,“义”首先是指一种符合天道的道德规范。
  义者,宜也。君子见得这事合当如此,却那事合当如彼,但裁处其宜而为之,则何不利之有。君子只理会义,下一截利处更不理会。③ 这里的“宜”在朱子看来应该是“合当合适”之意。那么,怎样才是“合当”呢?朱子对此进行了解释: 君子只知得个当做与不当做。当做处便是合当如此……君子则更不顾利害,只看天理当如何。“宜”字与“利”字不同,子细看。④ 由此可见,是否合乎“天理”是朱子评价一件事是否“合当”的标准。因此,“义”首先就是做当做的事,做合乎天理的事。义之所在,君子自当勉力不息,否则就有沦为小人的危险。朱子对此还举例说,“如今做官,须是恁地廉勤。自君子为之,只是道做官合著如此。” 2.义者,心之制天理层面上的“义”落实到人生意义上,朱子对其又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指出义为“心之制”。 “心之制”却是说义之体。……“事之宜”虽若在外,然所以制其义,则在心也。程子曰:“处物为义。”非此一句,则后人恐未免有义外之见。如“义者事之宜”,“事得其宜之谓义”,皆说得未分晓。盖物之宜虽在外,而所以处之使得其宜者,则在内也。① 人之所以能使事“得其宜”,关键不在外而在于人的内心。心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自有这制,制如快刀利斧,事来劈将去。”朱子还说:“人人得其本心以制万事,无一不合宜者,夫何难而不济?不知出此,而曰事求可,功求成,吾以苟为一切之计而已。是申(不害)、商(鞅)、吴(起)、李(悝)之徒所以亡人之国而自灭其身。”②朱子重视人之内心的主导作用,这种源自内心的制约作用,正是恰当处理事务的主要原因。是否符合于义,也在于心在多大程度上制约着自己的行为。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