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传注解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719
颗粒名称: (二)以传注解经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关于以传注解经,发明经义,朱子说:“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若不如此,只是虚设议论,如举业一般,非为己之学也。”从以传注解经出发,朱子强调训诂与经文不相脱离,训诂注释是为了解经,反对把经、注脱离开来作两项功夫。 朱子在这里对汉儒的称许,不过是为了强调训诂对发明经文本旨的重要性,他认为汉儒重训诂,“可谓善说经”。同时朱子也指出,汉儒“只说训诂”,并不一定能够发明经义。朱子主张把训诂、经文合为一道看,二者“不相离异”,借助训诂注疏以通经文,如此识得经文之本旨,可谓意味深长。
关键词: 朱熹 经学 经义

内容

关于以传注解经,发明经义,朱子说:“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若不如此,只是虚设议论,如举业一般,非为己之学也。”④ 强调先读经文,亦要记得对经文的注解,因为传注是对经文的训释,通过对文意、事物、名义等经文内容的训诂疏释,来发明经旨。可见传注是为了解经的,不如此则难以理解年代久远,文字古奥的经文本义。从以传注解经出发,朱子强调训诂与经文不相脱离,训诂注释是为了解经,反对把经、注脱离开来作两项功夫。他说:“盖平日解经,最为守章句者,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非惟屋下架屋,说得意味淡薄,且是使人看者将注与经作两项功夫做了,下稍看得支离,至于本旨,全不相照。以此方知汉儒可谓善说经者,不过只说训诂,使人以此训诂玩索经文,训诂、经文不相离异,只做一道看了,直是意味深长也。”① 朱子在这里对汉儒的称许,不过是为了强调训诂对发明经文本旨的重要性,他认为汉儒重训诂,“可谓善说经”。同时朱子也指出,汉儒“只说训诂”,并不一定能够发明经义。朱子主张把训诂、经文合为一道看,二者“不相离异”,借助训诂注疏以通经文,如此识得经文之本旨,可谓意味深长。
  就重视训诂注疏而言,朱子与汉学学者有相通之处,这是朱子有别于其他大部分宋学学者的地方。在《学校贡举私议》一文里,朱子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经学的发展,对汉学的得失优劣,以及宋学盛行后出现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 其治经必专家法者,天下之理,固不外于人之一心。然圣贤之言, 则有渊奥尔雅而不可以臆断者。其制度名物、行事本末,又非今日之见闻所能及也。故治经者必因先儒已成之说而推之。借曰未必尽是,亦当究其所以得失之故,而后可以反求诸心而正其缪。此汉之诸儒所以专门名家、各守师说而不敢轻有变焉者也。但其守之太拘而不能精思明辨以求真是,则为病耳。然以此之故,当时风俗终是淳厚。近年以来,习俗苟偷,学无宗主,治经者不复读其经之本文与夫先儒之传注,但取近时科举中选之文,讽诵摹仿,择取经中可为题目之句,以意扭捏,妄作主张,明知不是经意,但取便于行文,不暇恤也。……名为治经,而实为经学之贼;号为作文,而实为文字之妖。
  不可坐视而不之正也。今欲正之,莫若讨论诸经之说,各立家法,而皆以注疏为主。…… 治经者不敢妄牵己意而必有据依矣。其命题所以必依章句者,今日治经者既无家法,其穿凿之弊已不可胜言矣。① 朱子评价汉儒的长处是,为了考订名物制度、行事本末而形成各专门家,而考证有据。认为治经必因先儒已成之说而加以推论,这是不可缺少的,即使以往的解说未必尽是,也可作为参考,探究其得失的缘故,然后可反求于心以纠正其谬误。然而汉儒的短处是,专守家法,各守师说,过于拘泥,以致不能精思明辨以求其义理,而产生弊病。朱子不仅对汉学的长短作了评价,而且批评了宋学学者在治经学上的弊端,指出当时宋代的学者既不读经典原文,也不读先儒的传注,而是妄以己意解经以致完全不合经意。虽然在经学发展史上,汉学流行日久而生弊,宋学学者起而纠弊,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义理之学,但宋学学者矫枉过正,全凭己意解经,而缺乏依据,使得穿凿之弊不可胜言。朱子作为宋学的代表人物,以义理解经是他经学思想的主要倾向,但这并不排除他对汉学的吸取和对宋学流弊的批评,事实上,朱子对以传注解经也很重视。为了纠正宋学流行后出现的弊病,朱子提出吸取汉学的长处,甚至主张“皆以注疏为主”,强调“治经者不敢妄牵己意而必有据依”,这是对宋学学者妄以己意解经流弊的扬弃,而主张治经不得臆断,必须要有依据。朱子十分明确地提出应吸取汉学训诂注疏的治经方法,主张以传注解经,可以说朱子既是宋学的集大成者,亦是经学发展到宋代时,集汉、宋学之大成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说,朱子集宋学义理与汉学训诂两家学术之长,既克服汉学重训诂轻义理之流弊,又纠正宋学重义理轻训诂之流弊,对宋学学者如二苏蜀学论道而不守注疏提出批评。他说:“祖宗以来,学者但守注疏,其后便论道,如二苏直是要论道。但注疏如何弃得!”②朱子的观点是以传注解经,在守注疏的基础上,然后便论道。由其“论道”,而与汉唐诸儒有别。但只论道,而不守注疏,也是朱子所反对的,朱子既反对二苏只论道而弃注疏的思想,也反对只守注疏,单纯疏释训诂的倾向,而是主张把训诂与经文结合起来,以传注解经,把经与注视为一个整体,在以经为本的前提下,经注结合,以经统注,以注释经。朱子并把这种以经为本,重视训诂,以传注解经的方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以纠正学者割裂经注,只守注疏而不及经义,或只论道而不重注疏的两种偏向,从而发展了中国经学。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