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义理为指导,从事训诂辨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718
颗粒名称: (一)以义理为指导,从事训诂辨伪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虽然朱子以玩味义理为主,但在义理的指导下,亦主张从事训诂,甚至字字亦不放过。表明朱子对经书义理的阐发与对其文字的训诂分不开。这是对只重训诂而不及义理的汉学的扬弃,同时也是对只重义理而轻训诂的宋学流弊的修正。与求经文本义相比,朱子认为,虽然对字画音韵的考证是“经中浅事”,但离开了考证训诂,则难以求得经之本义。在这里,朱子的意思并不是说文字考证、音韵训诂无碍大局,而不予重视。表明朱子重视训诂考证,而批评先儒不留意于此。并指出,不仅考证训诂对易学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凡治经之学,对文字音韵的考证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朱熹 经学 训诂辨伪

内容

站在宋学的立场,朱子批评了汉学学者只重训诂而不及义理的经学学风。他说:“圣人教人,只是个《论语》,汉魏诸儒只是训诂,《论语》须是玩味。”①指出须玩味《论语》中的义理。虽然朱子以玩味义理为主,但在义理的指导下,亦主张从事训诂,甚至字字亦不放过。他说: “某所集注《论语》,至于训诂皆子细者,盖要人字字与某著意看,字字思索到,莫要只作等闲看过了。”②表明朱子对经书义理的阐发与对其文字的训诂分不开。这是对只重训诂而不及义理的汉学的扬弃,同时也是对只重义理而轻训诂的宋学流弊的修正。与求经文本义相比,朱子认为,虽然对字画音韵的考证是“经中浅事”,但离开了考证训诂,则难以求得经之本义。他说:“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儒得其大者,多不留意。然不知此等处不理会,却枉费了无限辞说牵补,而卒不得其本义,亦甚害事也。非但《易》学,凡经之说,无不如此。”③在这里,朱子的意思并不是说文字考证、音韵训诂无碍大局,而不予重视。其实他的意思是,看起来训诂考证是小事,所以一些先儒不曾留意,但正是由于对训诂考证不理会,才带来了本义不明的消极后果,以至甚为害事。表明朱子重视训诂考证,而批评先儒不留意于此。并指出,不仅考证训诂对易学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凡治经之学,对文字音韵的考证都是十分重要的。
  朱子不仅重视考证训诂,而且还以义理为标准,从事经书辨伪工作。他说:“熹窃谓生于今世而读古人之书,所以能别其真伪者,一则以其义理之所当否而知之。”①指出古今时代不同,文字亦有异,要辨别古书的真伪,须通过考查其义理之所当否来识别,即以义理及其内在逻辑为依据来辨伪。由此出发,朱子对《尚书》详加考证,黜伪《孔传》《孔序》,疑《书序》。指出:“尝疑今《孔传》并《序》,皆不类西京文字气象,未必真安国所作,只与《孔丛子》同是一手伪书。”②并疑伪《古文尚书》,指出:“某尝疑孔安国《书》是假书。……况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曾见,可疑之甚!”③认为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晚出之书。这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阎若璩等分辨今古文,从而辨古文之伪,提供了依据和启发。这是朱子对经学辨伪的重要贡献。
  需要指出,朱子从事的考据辨伪虽与清代考据学家的训诂辨伪工作有相通之处,但亦存在着基本的区别。这就是朱子的训诂辨伪是与义理相结合,而清儒考据学家则是为考据而考据。是否讲义理,这是双方区别的原则界限,亦是朱子超出单纯讲考据训诂的汉学家的地方。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