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传相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715
颗粒名称: (二)经传相分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98-100
摘要: 超越传注,直求经文之本义是朱子经学的一大特色。这一思想的重要表现就是分别经传,不以传注之学和推说之理来取代对经文本义的探求。因是对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解释,故为传。以提出和解释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在逻辑,把《大学》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而重在探求《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之本义。对待《礼》书,朱子提出以《仪礼》为经,以《礼记》为传的思想,认为《礼记》是为了说明《仪礼》的。以上可见,朱子提出经传相分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只讲传注,不重经义,或只重阐发传文之义理,而脱离经文之本义的偏向。这正是朱子唯本义是求解经原则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 朱熹 经学思想 经传相分

内容

超越传注,直求经文之本义是朱子经学的一大特色。这一思想的重要表现就是分别经传,不以传注之学和推说之理来取代对经文本义的探求。
  经传相分作为普遍的经学方法论原则,贯穿在朱子经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对待《大学》,朱子把“四书”之首的《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的经传两个部分。认为《大学》开始的第一章为经的部分,共205字,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①,因讲的是三纲领八条目,阐发《大学》之道,故为经。而以下为传的部分,共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②。因是对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解释,故为传。以提出和解释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在逻辑,把《大学》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而重在探求《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之本义。
  对待《周易》,朱子把《周易》分为上下经与十翼的经传两个部分。在他的《周易本义》里,他把十翼从基本的经文中分离出来,列于上下经之后,体现了经传相分的原则。而程颐则仿效王弼的排列,把《彖》《象》《文言》《序卦》等传文参入卦中,“分经合传”,与它们所注解的卦加以对照,合为一体,这体现了义理学派经传合一的特点。朱子根据《周易》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参正古《易》版本,提出经传相分的思想,这正是针对易学之义理学派以传释经,以传代经,废弃经文之卜筮本义的流弊而发,这在易学史和经学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待《诗经》,朱子提出《毛传》“不与经连”的经传相分的思想。指出《汉书·艺文志》是把《诗经》与《毛诗诂训传》分开著录的,“毛为诂训,亦不与经连也。……然则后汉以来,始就经为注,未审此《诗》,引经附传,是谁为之?”③为了区分经传,以经说经,朱子提出“风、雅之正则为经,风、雅之变则为传”④的经传相分的原则,即对现存的《毛诗》,根据风、雅的正变来区分经传。这为经传相分,以经解经,以《诗》说《诗》,而不以《序》说《诗》,提供了依据。
  对待《礼》书,朱子提出以《仪礼》为经,以《礼记》为传的思想,认为《礼记》是为了说明《仪礼》的。他说:“《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记》乃秦汉上下诸儒解释《仪礼》之书,又有他说附益于其间。”①强调于《礼》书中“分经分传”,批评王安石“废罢《仪礼》,而独存《礼记》之科,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其失已甚”②。这是对宋学中王安石新学一派的批评,亦是其经传相分,不以传废经思想的表现。
  以上可见,朱子提出经传相分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只讲传注,不重经义,或只重阐发传文之义理,而脱离经文之本义的偏向。从而把经文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以作为经学的基础,强调以经为本,而不以传注为本,道理应从经文本义中得出,或通过以义理解经来探求,但反对以推说义解经,以就己说。这正是朱子唯本义是求解经原则的充分体现。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