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朱子年谱简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617
颗粒名称: 附录三 朱子年谱简编
页数: 17
页码: 291-307

内容

本《年谱简编》以王懋竑《朱子年谱》为基础,参考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加以整理、删补而成。建炎四年(1130)一岁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紫阳等。祖籍宋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本年五月,其父朱松因避兵乱至尤溪,馆寓于友人郑安道宅。
  九月十五日午时,朱子出生于尤溪县郑氏寓舍。小名沋郎(一说沈郎),小字季延,行五十二。绍兴元年(1131)二岁二月,朱松携家避乱,经古田龙爬;秋季,辗转至长溪(今福建省霞浦县),寓居于龟龄寺。绍兴二年(1132)三岁春,朱松携家由长溪往福州,渡鸡屿洋,寓桐江,因其时韩世忠率军已讨平范汝为起义军,朱松又欲携家返回尤溪,经福州得到福建路抚谕使胡世将之荐,朱松得任泉州石井镇监税。
  五月,朱松携家赴泉州石井任职。绍兴三年(1133)四岁张栻(字敬夫)出生。绍兴四年(1134)五岁朱松携家归尤溪。朱子始入小学,朱松作《送五二郎读书诗》。朱子始诵《孝经》,即书八字于其上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其父曾指天说:“此天也。”朱子问:“天之上何物?”朱松奇之。
  朱子此时阅读的教材还有“四书”。
  三月,朱松应诏单身入都,除秘书省正字。
  八月,祖母程氏卒。
  九月,朱松丁忧归。绍兴五年(1135)六岁朱松携家至政和,葬母于政和将溪山铁炉岭,庐墓守丧。朱子在政和星溪书院、云根书院,及邻县松溪的湛庐书院读书。绍兴六年(1136)七岁绍兴七年(1137)八岁朱松守孝期满,移家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城南环溪精舍。朱子曾与群儿在河滩嬉游,“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六月,朱松入都,将朱子母子寄居其师浦城肖觊家。
  八月,朱松被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本年,吕祖谦(字伯恭)生。绍兴八年(1138)九岁三月,随母至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朱松延请杨由义教子读书,授以管仲《弟子职》、司马光《温公杂仪》等。本月,朱松除著作佐郎。
  四月,朱松除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
  十二月,朱松与同僚范如圭等上书反对议和。绍兴九年(1139)十岁正月,朝廷与金议和。朱松叹惋不已。
  八月,朱松除尚书吏部员外郎,仍兼史馆校勘。
  是岁,朱子继续苦读“四书”,慨然有成圣成贤之志。
  陆九渊(字子静)生。绍兴十年(1140)十一岁三月,朱松因反对和议,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何铸劾朱松,被出知饶州。朱松请祠不赴而归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
  五月,金撕毁和约,大举南侵。
  六月,刘锜在顺昌以五千精兵大破十万金兵。捷报传来之时,朱氏父子正在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崇雒丘家。朱松为朱子解读《后汉书·光武纪》,并手书苏轼《昆阳赋》以畀之。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岁在建安环溪精舍,奉祠家居的朱松以二程的《论语说》等著作为教材,悉心指导朱子的学业。绍兴十二年(1142)十三岁九月,朱松携子前往福州访福建安抚使程迈。时傅自得为提刑司干办,因得以与朱松对榻论诗。朱子于此时初识傅自得。绍兴十三年(1143)十四岁三月,朱松病逝于建安环溪精舍。临卒前,朱松手书友人刘子羽、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以家事相托刘子羽,命朱子前往师事武夷三先生。刘子羽为朱子筑室五间于五夫潭溪之滨,与胡宪、刘勉之协理其家事。
  朱子约于本年下半年,寓居五夫。从学于刘氏家塾,正式师从二刘一胡。绍兴十四年(1144)十五岁葬父于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里西塔山。
  在刘子翚处初识道谦,并向其学禅,开始其出入佛老的心路历程。绍兴十五年(1145)十六岁刘子翚为朱子取字“元晦”。绍兴十六年(1146)十七岁十月,刘子羽卒。作《挽刘宝学二首》。绍兴十七年(1147)十八岁八月,举建州(治今福建省建瓯市)乡贡。
  十二月,刘子翚卒。弥留之际,传“不远复”三字符给朱子。绍兴十八年(1148)十九岁正月,与刘勉之长女刘清四完婚。赴临安省试。
  二月,参加省试中举。
  四月,参加殿试,以第五甲第九十人中举,赐同进士出身。
  绍兴十九年(1149)二十岁二月,刘勉之卒。绍兴二十年(1150)二十一岁正月,至婺源省亲及祭扫先祖墓。绍兴二十一年(1151)二十二岁三月,赴临安铨试中等,得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主簿,待次。
  名斋室曰“牧斋”,日读六经百氏之书于其中。绍兴二十二年(1152)二十三岁九月,道谦卒,有文祭之。
  本年撰成《曾子固年谱》。绍兴二十三年(1153)二十四岁五月,赴泉州同安主簿任。经南剑(治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访李侗,其禅学所得被李侗否定。
  七月,至同安。任县主簿兼主县学。十日,长子朱塾(字受之)生。
  十二月,奉檄往安溪、永春一带按事。访永春县令黄瑀,学敦礼义、戢吏奸、恤民隐之法。绍兴二十四年(1154)二十五岁整顿县学,颁示《谕学者》《谕诸生》《谕诸职事》等。
  五月,置县学讲座,作《讲座铭》。修建县学四斋,作《四斋铭》。选拔优秀弟子员入县学,作《补试榜谕》《策试榜谕》。增补师资,并亲为诸生讲学。
  七月,次子朱埜(字文之)生。绍兴二十五年(1155)二十六岁正月,奉檄至福州,见安抚使方滋,为县学募得图书九百八十五卷。又清理县学旧籍,建经史阁藏之。
  夏,县有盗警,率兵守城西北,建射圃练兵,作《射圃记》。
  冬,建苏颂祠于县学。
  绍兴二十六年(1156)二十七岁七月,任主簿期满,暂留候代。奉檄往漳州,与漳州教授陈知柔游,作《漳州教授厅壁记》。
  八月,因差至泉州,与傅自得游,有诗唱和。二十二日,序《家藏石刻集》。
  闰十月,在泉州与傅自得、吕少卫等唱和往来。为傅自得作《至乐斋记》;为徐元聘作《芸斋记》;为柯翰作《一经堂记》。
  十一月,奉檄走旁郡,遂载老幼东归。绍兴二十七年(1157)二十八岁春,再还同安候代者。县廨倾圮,暂借邑人陈良杰之馆以居,名其室为畏垒庵,读书讲学其中。致书向李侗问学。
  六月二十六日,李侗有答书,勉其于涵养处着力。
  十月,久候代者不至,以四考满而罢职还乡。绍兴二十八年(1158)二十九岁春正月,奉亲讲学。徒步往剑浦(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尽弃所学而师事焉”,正式拜李侗为师。向李侗请教忠恕一贯之旨等问题,前后三阅月而返。
  九月,门人许升返乡,作《存斋记》以赠。
  十二月,差监潭州(治今湖南省长沙市)南岳庙。绍兴二十九年(1159)三十岁三月,《上蔡先生语录》校订成书,胡宪作跋。
  八月十三日,因参知政事陈康伯举荐,召命赴行在。
  九月二十六日,上《辞免召命状》,乞候岳庙满日赴行在。绍兴三十年(1160)三十一岁六月,胡宪入都赴秘书省正字任,作《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二首。
  六月十八日,范如圭卒,为作《范直阁墓记》。
  十月,赴剑浦再学于李侗,寓居西林院月余。作《题西林院可师达观轩》诗。
  十二月,胡宪上书乞起用主战派人士张浚、刘锜,罢职,改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而归。绍兴三十一年(1161)三十二岁二月,与李侗有书信往来,讨论周敦颐《太极图说》。
  五月,与李侗书信往来,讨论《论语》等。
  十月,宋军于皂角林之战大败金兵。朱子作《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十一月,采石大捷,金主完颜亮被杀。作《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十二月,金兵北退,朝廷却休兵求和,作《感事书怀十六韵》。又上书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进献自治之策,抨击主和苟安的时政。绍兴三十二年(1162)三十三岁春正月,至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主簿李信甫(李侗次子)处拜谒李侗,遂共至剑浦,三至西林院从学,至三月而返。
  四月十二日,胡宪卒,作《祭籍溪胡先生文》《挽胡籍溪三首》。
  五月,祠秩满,再请祠。
  六月十一日,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复差监南兵庙。同月,孝宗诏求直言,决意上封事。
  七月,封事成初稿,寄李侗修改。
  八月七日,上《壬午应诏封事》。
  九月,汪应辰来知福州,途次崇安与朱子相见,赞其“问学材识足为远器”,即致书吏部侍郎陈俊卿,荐举朱子。隆兴元年(1163)三十四岁四月,应汪应辰招至福州,讨论闽中盐法等事宜,对北伐用兵等时政交换意见。
  六月,李侗赴铅山途经崇安五夫,正决意入都奏事的朱子向其请教奏事所言。
  七月一日,汪应辰除敷文阁待制,举朱子自代。
  八月,李侗从铅山返,复见于武夷。
  九月十八日,赴行在奏事。
  十月十五日,李侗卒于福州。
  十一月六日登对,奏事垂拱殿,连上三札。论诚正格致之学,抗金复仇之策,内修政事之道。
  十二月,除武学博士,待次。在都下与张栻初识,讨论主战用兵之策。
  十二月十二日,离临安归。韩元吉、刘珙有诗送之。隆兴二年(1164)三十五岁正月,赴剑浦哭祭李侗,作《祭延平李先生文》等。
  四月,往剑浦为李侗送葬。
  七月,汪应辰以新除四川制置使入都奏事,途次崇安与朱子会面,讨论入对事宜。
  八月二十八日,主战派人士张浚在赴贬所途中卒于余干。
  九月,赴豫章哭祭张浚,与其子张栻护送灵柩从水路由豫章至丰城,三日而别。
  十二月,隆兴和议成。朱子作书陈俊卿,痛斥议和之说。乾道元年(1165)三十六岁正月,省札趣就武学博士职。
  四月,至行在。因与执政钱端礼、洪适主和之议不合,上书请祠。
  五月,复差监南岳庙。
  六月,序魏掞之《戊午谠议》,斥责绍兴、隆兴和议祸国殃民。乾道二年(1166)三十七岁三月,古田林用中(字择之)来学,为作字序。
  五月,邵武何镐来书问学。二人论学始于此时。
  六月,蔡元定、范念德相继始来问学。与张栻书信往来讨论“已发未发”,建立“中和旧说”。乾道三年(1167)三十八岁八月,偕林用中、范念德赴潭州拜访张栻。
  九月八日,至潭州,在岳麓书院等处与张栻论学两月。
  十一月六日,在张栻等陪同下往游南岳衡山。有《南岳唱酬集》。
  十一月二十三日,别张栻东归。途中三人一路唱酬,有《东归乱稿》。
  乾道四年(1168)三十九岁四月,崇安饥荒严重,受知县诸葛廷瑞之托,参加赈灾救荒五十余日。
  五月,受崇安知县之请为作《建宁府崇安县学二公祠记》。
  七月,崇安水灾,奉府、司之托,下乡巡视灾情。乾道五年(1169)四十岁三月,与蔡元定讲学,顿悟“中和新说”,作《已发未发说》。
  五月,省札催促就任枢密院编修官,以家贫母老,急于禄养而辞。
  九月五日,母病逝于五夫。乾道六年(1170)四十一岁正月,葬母于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崇泰里后山寒泉坞。在墓侧建庐,名“寒泉精舍”,在此守丧、讲学和著述。
  四月,李伯谏来学,与之论儒佛之异。
  七月,迁父朱松墓于崇安白水鹅子峰下。
  十二月,因胡铨之荐诏赴行在,以丧制未终辞免。乾道七年(1171)四十二岁五月,创建五夫社仓。
  九月,至政和为祖父朱森、祖母程氏夫人扫墓。
  十一月,因舅父祝峤病逝,前往尤溪吊唁,与知县石〓相见论学。石〓作《韦斋记铭跋》,摹刻于碑。
  本年,《知言疑义》成。乾道八年(1172)四十三岁正月,《语孟精义》在建阳刊行。
  四月,《资治通鉴纲目》编成初稿。
  十月,《西铭解》成书。作《名堂室记》《敬斋箴》。乾道九年(1173)四十四岁二月,为何镐作《味道堂记》;为刘清之作《刘氏墨庄记》;为范念德作《尽心堂记》。
  四月,作《序和靖言行录》《太极图说解》。
  五月二十八日,有旨特改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上状辞免。
  六月,《程氏外书》成,《伊洛渊源录》成。
  七月,作《魏元履墓志铭》。
  十月,作《南剑州尤溪县学记》。
  十一月,省札降旨不合辞免,授左宣教郎。淳熙元年(1174)四十五岁二月,复上状辞免。
  三月二十六日,有旨不许辞免,复辞。编订《弟子职》《女诫》刻印于建宁府(治今福建省建瓯市)。
  五月一日,作《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十三日,《古今家祭礼》编成。
  六月二十三日,始拜命,改宣教郎,奉祠。淳熙二年(1175)四十六岁四月一日,吕祖谦偕潘景愈来五夫相会。朱子陪同参观了五夫社仓、刘氏庄园和密庵等处。二十四日,共至建阳寒泉精舍,编订《近思录》。
  五月十六日,与吕祖谦共赴铅山鹅湖寺。二十八日,至鹅湖,与陆九龄、陆九渊相会。
  七月,云谷晦庵草堂落成,作《云谷记》《云谷杂咏诸诗》。又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作跋。
  十一月,何镐卒。前往邵武吊丧,作《何叔京墓碣铭》。淳熙三年(1176)四十七岁三月中旬,回婺源祭祖墓,蔡元定偕行。途次衢州、常山、开化,与吕祖谦相会、讲学。
  四月十二日,抵达婺源,祭扫祖墓。徽中士子多来从学。
  六月,受婺源县宰张汉之请作《婺源县学藏书阁记》,并将所编《程氏遗书》等赠县学。
  六月,以龚茂良等荐,授秘书省秘书郎。朱子于七月、八月两度力辞,并请祠。
  九月,差管武夷山冲佑观。
  十一月十三日,夫人刘氏病卒。
  淳熙四年(1177)四十八岁四月,葬刘氏于建阳县唐石里大林谷。
  六月,《论语集注》《论语或问》《孟子集注》《孟子或问》成书。
  九月,《诗集解》成书。淳熙五年(1178)四十九岁七月,作《籍溪先生胡公(宪)行状》;作《少傅刘公(子羽)神道碑》。二十九日,与廖德明、刘尧夫、方仕繇从五夫潭溪出发,留芹溪、登云谷,再游武夷而归。
  八月,以史浩荐,差知南康军(治今江西省庐山市)。十七日,上状辞免。
  九月,作《祭刘共父枢密文》。
  十月,有旨不许辞免,复辞,上《乞宫观札子》。
  十二月,省札催促前往南康就职。淳熙六年(1179)五十岁正月二十日,复上状请祠,二十五日启行。二月四日至铅山候命。学者多来访论学。
  三月,陆九龄来访,相会于铅山观音寺。省札复催促上任,遂于三十日抵南康。
  四月,发布《知南康榜文》《牒文》。首下教三条,以恤民力、励风俗、端士风。
  六月,上札乞减星子县(今江西省庐山市)税钱。
  十月,发布《白鹿洞牒》,上状申修白鹿洞书院。淳熙七年(1180)五十一岁二月二日,张栻卒,遣人祭奠,颁布《劝农文》《劝谕筑埂岸》《申谕耕桑榜》。
  三月,白鹿洞书院建成。行释菜之礼,自任洞主讲学。作《白鹿洞赋》,定《白鹿洞书院学规》。
  四月,应诏上《庚子应诏封事》。
  七月,南康大旱,大修荒政。上状乞放免租税及拨钱米充军粮赈济。
  九月,请杨日新任白鹿洞书院堂长。上札申修沿江石堤。
  十一月,提举尤袤以其救荒之法推行于江东诸郡。淳熙八年(1181)五十二岁正月,在南康辖区三县共设场三十五个,开场济粜。
  二月,陆九渊来访。邀其至白鹿洞书院讲论“君子喻于义”章。
  三月,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待次。
  闰三月二十七日,南康任满东归。
  七月八日,与刘彦集等同登五夫仙洲山,游密庵,作《游密庵记》。二十三日,与学友游武夷山,在水帘洞题字刻石。二十九日,吕祖谦卒,设位哭之,作《祭吕伯恭著作文》。
  九月二十二日,改除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拜命。乞赴行在奏事。
  十一月二十六日,奏事延和殿,共上七札。
  十二月六日,接任职事,即着手救荒事宜。二十二日,诏下朱子社仓法于诸路州郡。二十四日,施行。淳熙九年(1182)五十三岁正月,巡视绍兴府、婺州(治今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及各属县。前后奏劾密克勤、朱熙绩、李峄、张大声等一批贪官污吏。中旬,在武义县明招堂与陈亮相会,讲论数日而别。
  三月,上《救荒事宜画一状》等一系列奏状。
  五月,上状乞住催受灾州县积年旧欠,推赏献助人。
  六月八日,上书宰相王淮,斥责朝廷苟安腐败,“爱民之心不如惜费之甚”。本月,又上《修德政以弭天变状》。
  七月,奏蝗虫伤稼,条上赈荒事宜。十六日,开始第二次巡历灾区。上状奏劾江山知县王执中、宁海知县王辟纲不职,乞赐罢黜。六上奏状劾前台州知州唐仲友贪污不法。
  八月,上状乞减绍兴府和买。兴修水利,拨帑金黄岩、定海两县修水闸。
  十八日,改除江西提刑。移文毁永嘉县学秦桧祠。
  九月十二日,上状辞免江西提刑之命。是日,去任归。淳熙十年(1183)五十四岁正月,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开始营建武夷精舍。
  二月十五日,作《曹立之墓表》。
  三月,作《行视武夷精舍》诗。
  四月,武夷精舍成,四方学者云集。作《武夷精舍杂咏》,韩元吉为作《武夷精舍记》。陆游寄题武夷精舍诗。
  七月,编《武夷精舍小学之书》。
  十月,南下福州访赵汝愚,赴莆田访陈俊卿,至泉州访陈知柔,吊傅自得。
  十二月,作《傅自得行状》。淳熙十一年(1184)五十五岁正月,作《鄂州社稷坛记》《建宁府崇安县学田记》。
  二月,与学友游武夷山,作《武夷棹歌》十首。
  三月,书致陈亮,论王霸义利之辩。
  九月,编订《张南轩文集》成,序而刊之。淳熙十二年(1185)五十六岁二月,祠秩满,复请。与陈亮书札往返,继续讨论王霸义利之辩。
  四月,差管华州云台观。
  五月,杨万里荐以朱子为首的六十人,为王淮所沮。
  十月,作《婺州金华县社仓记》。淳熙十三年(1186)五十七岁三月,《易学启蒙》成书。
  七月,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建阳县大阐社仓记》。
  八月,《孝经刊误》成书。
  十月,《诗集传》成书,刻印于建阳。淳熙十四年(1187)五十八岁正月,为蔡元定《律吕新书》作序。南下莆田吊唁陈俊卿。归经福州,与王子合、陈肤仲等同游鼓山。
  三月,《小学》成书。
  四月,差主管南京鸿庆宫。作《衡州石鼓书院记》。
  七月,三女朱巳卒,作《女巳埋铭》。因周必大、杨万里荐,除江南西路提刑,待次。以疾辞。
  九月,《周子通书》成,作后记。
  十一月,为程端蒙、董铢所撰《学则》作跋。淳熙十五年(1188)五十九岁正月,有旨催入朝奏事赴任。
  二月,复以疾辞并请祠,不允。
  三月十八日,启程入都。
  五月四日,王淮罢相。
  六月一日,兵部侍郎林栗来访,论《易》不合。七日,奏事延和殿。八日,除兵部郎官。以足疾辞。十二日,离临安归。
  七月,除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
  十一月,上《戊申封事》。十七日,除主管西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淳熙十六年(1189)六十岁正月,除秘阁修撰,依旧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
  二月二日,孝宗内禅,光宗即位。拟就《己酉拟上封事》而未上。四月,作《大学章句序》。
  三月十八日,作《中庸章句序》。
  四月,复辞秘阁修撰职务。
  五月,诏依旧直宝文阁,降诏奖谕。
  八月九日,以留正荐,除江东路转运副使。以有祖坟、田产在本路婺源,理应回避而辞。
  九月,更化覃恩,转朝散郎,赐绯衣、银鱼。
  十月五日,诏免回避,催速赴任。二十一日,再辞。
  十一月,改知漳州,再辞,不允。
  十二月,始拜命。
  绍熙元年(1190)六十一岁正月,对镜写真,作《书画像自警》。
  二月,启程赴漳州任。沿途经政和、南剑、福州、仙游。
  四月二十四日,抵漳州,发布州县官牒。
  五月,发布《漳州晓谕词讼榜》。上状乞蠲减经总制钱等无名苛赋。
  六月,申诸司行经界,条具经界利弊,陈述行经界之法。
  八月,诏相度漳、泉二州先行经界。上《条奏经界状》,颁布《晓示经界差甲头榜》。颁布《劝女道还俗榜》《揭示古灵先生劝谕文》《劝谕榜》,整治民风。
  十月,刊“四经”于郡。
  十二月,刊“四书”于郡。绍熙二年(1191)六十二岁正月,申转运司,上《回申转运司乞候冬季打量状》。请将行经界延至冬季实行。颁示《漳州延郡士入学牒》,整顿郡学。发布《龙岩县劝谕榜》,整治吏治与风俗。二十四日,长子朱塾卒于婺州。
  二月,以嗣子丧请祠。
  三月,复除秘阁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
  四月二十九日,离任归。
  五月二十四日,抵建阳,寓居童繇桥。
  七月四日,复辞职名,不允。
  八月二十三日,乃拜命。
  九月,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十月九日,上状辞,不允。
  十二月,上状再辞。并以经界不行自劾。绍熙三年(1192)六十三岁二月,有旨催赴湖南转运副使任,上状辞并请补祠秩,许之。辛弃疾赴福建提刑任,途经建阳与朱子会晤问政。
  六月,考亭新居落成,移家居之。辛弃疾来考亭,讨论经界、钞盐事。
  十一月十五日,葬长子朱塾于建阳大同山北麓。
  十二月,陈亮来访,讲学论政。十四日,陆九渊卒,率门人行寺中设位哭之。是月,以留正荐,除知静江府(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上状辞免。绍熙四年(1193)六十四岁正月,有旨催其赴任,辞。
  二月,差主管南京鸿庆宫。
  八月,辛弃疾再知福州,经建阳,与朱子共游武夷山。
  十一月,以赵汝愚荐,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上状请辞。绍熙五年(1194)六十五岁正月,有旨催赴任,再辞。
  二月,有旨复催赴任,遂拜命。
  四月中旬,启程赴潭州任。途次临川、新喻、宜春等地。
  五月四日,至潭州。本月,遣使招降瑶民蒲来矢,罢免不称职的将官。奏请飞虎军归本州节制。二十六日,拟封事,劝诫光宗“不应以小嫌废彝伦”。因孝宗卒而未上。
  六月,修复岳麓书院,亲往讲学。
  七月,光宗内禅,宁宗即位。十一日,以赵汝愚荐,诏赴行在奏事。本月,筹措重建湘西精舍。发布约束榜,申教令,严武备,戢吏奸,抑豪民。以捧表恩奏补黄榦为将仕郎。
  八月五日,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六日,上状辞赴行在召命,乞祠,并于是日离任东归。下旬,在临川道中,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命下到,上状辞免。
  九月下旬,至临安。
  十月四日,奏事行宫便殿,上五札,面辞待职侍讲,不许。十日,奉御笔不允,乃拜命,系衔供职。上《孝宗山陵议状》,不报。十四日,受诏进讲《大学》。差兼实录院同修撰,再辞,不允。十七日,更化覃恩,授朝请郎,赐紫金鱼袋。十八日,晚讲《大学》。二十三日,讲筵进讲,留身面奏劝罢修东宫等四事。
  闰十月一日,晚讲。次日,编次讲章以讲。三日,早讲。四日,晚讲。
  六日,上《论灾异札子》。八日,封婺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三子朱在补承务郎。十一日,入史院。作《史馆修史例》。十九日,晚讲,留身。乞赐施行前所奏四事。内批宫观。二十一日,内批付下,即附奏谢,出居灵芝寺待命。二十五日,除宝文阁待制,与州郡差遣,辞。二十六日,起程。
  十一月十一日,至玉山县,讲学于县庠。二十日,还至考亭。
  十二月,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十二日,沧洲精舍成。十三日,率诸生行释菜之礼。庆元元年(1195)六十六岁正月十一日,拜祠命。十四日,上状辞职名。
  二月,赵汝愚被诬劾罢相。
  三月三日,复辞焕章阁待制职名,并以议庙祧自劾。本月,以磨勘转朝奉大夫。
  五月,复辞职名,并乞致仕。
  六月,草成封事万言,极言奸邪蔽主之祸,以明赵汝愚之冤。蔡元定入谏,请以蓍决之,遇遯之家人,遂取奏稿焚之,更号“遯翁”。
  十二月,诏依旧秘阁修撰、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1)六十七岁正月二十日,赵汝愚卒于衡阳,往寒泉精舍哭吊。
  二月,知贡举叶翥、倪思、刘德秀奏论“伪学”之魁,乞毁《语录》。
  六月十五日,国子监上奏乞毁理学之书,朱子《四书集注》与《语录》在禁毁之列。
  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奏劾朱子。二十六日,落职罢祠。庆元三年(1197)六十八岁正月二十七日,上落职罢宫观谢表。本月,蔡元定编管道州(治今湖南省道县),饯别于靖安寺。
  三月,《仪礼集传集注》成。
  闰六月六日,朝散大夫刘三杰论“伪党”变为“逆党”,以朱子为“党魁”。
  十二月,为黄榦筑室于考亭新居之旁。
  庆元四年(1198)六十九岁正月,作《聘士刘公(勉之)先生墓表》。贻书黄榦告诀,以深衣及生平所著书授黄榦。
  八月,蔡元定卒于道州,为文祭之。庆元五年(1199)七十岁正月初七,作《书钓台壁间何人所题后》一词。
  三月,《楚辞集注》《辩证》《后语》成书。
  四月,有旨令朝奉大夫致仕,拜命谢表。
  十一月中旬,委蔡沈作《书集传》。庆元六年(1200)七十一岁正月,作《聚星亭赞》。
  三月八日,手书黄榦告诀。九日,逝世。
  十一月二十日,与妻合葬于建阳县唐石里之大林谷(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大林谷)。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