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庸辑略二卷(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465
颗粒名称: 19.中庸辑略二卷(存)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44
摘要: 此书成于淳熙十六年,乃据石〓辑《中庸集解》一书删节而成。故朱子《中庸章句序》有“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且记所尝论辨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诸语,说的就是《中庸辑略》的成书过程。石氏所编《中庸集解》,汇集了周敦颐、二程、张载、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诸家之说。说明在南宋时,已有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两种刊本行世。《中庸辑略》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宋庆元元年至嘉定十七年浙刻本,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
关键词: 朱熹 编著 中庸辑略

内容

此书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乃据石〓辑《中庸集解》一书删节而成。故朱子《中庸章句序》有“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且记所尝论辨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①诸语,说的就是《中庸辑略》的成书过程。
  石氏所编《中庸集解》,汇集了周敦颐、二程、张载、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诸家之说。乾道九年(1173)朱子为之作序,赞扬此书谨密详审。淳熙十六年(1189),朱子在二次序定《中庸章句》之时,取石氏之书重为删定,更名为《辑略》,而仍以《集解》原序冠其首,且与《章句》《或问》诸书并行于世。故在宋人的版本目录,就有这样的著录。如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卷五上载:“《中庸章句》一卷《或问》二卷、《中庸辑略》二卷、《大学章句》一卷《或问》二卷。右晦翁先生既定著章句于经文之下,又述平时问答所疑以为《或问》。《中庸》又述《辑略》两卷,盖集伊洛诸儒之说也。希弁所藏各两本,岳麓书院精舍及白鹿洞书院所刊者。”说明在南宋时,已有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两种刊本行世。
  《中庸辑略》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宋庆元元年(1195)至嘉定十七年(1224)浙刻本,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

附注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中庸章句序》,《朱子全书》第24册,第3675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