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孝经刊误一卷(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463
颗粒名称: 17.孝经刊误一卷(存)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42-243
摘要: 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八月。《孝经》是儒家专讲孝道的典籍,相传为孔子、曾参所著,实为孔子再传弟子以后的儒者所作。全书共十八章,主要内容教臣民行孝道,并由孝而劝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在东汉末被列为七经之一。在汉代,此书已有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之别,又有今文之郑玄注与古文之孔安国传之分。对其内容之异同,学者颇有争论。唐代,玄宗李隆基御注《孝经正义》颁行天下,郑注和孔传从此散佚不行。淳熙间,朱子对此书的经文产生了怀疑。此外,他还发现,《孝经》中有些言语,竟然抄自《左传》和《国语》等书。对《孝经》有疑,前人早已有之。据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卷五上载,宋本后有庐山胡冰叙。
关键词: 朱熹 编著 孝经刊误

内容

成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八月。《孝经》是儒家专讲孝道的典籍,相传为孔子、曾参所著,实为孔子再传弟子以后的儒者所作。全书共十八章,主要内容教臣民行孝道,并由孝而劝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在东汉末被列为七经之一。在汉代,此书已有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之别,又有今文之郑玄注与古文之孔安国传之分。对其内容之异同,学者颇有争论。唐代,玄宗李隆基御注《孝经正义》颁行天下,郑注和孔传从此散佚不行。
  淳熙间,朱子对此书的经文产生了怀疑。此外,他还发现,《孝经》中有些言语,竟然抄自《左传》和《国语》等书。有门人问,是否《左传》和《国语》引用《孝经》的文字呢?朱子回答说,不是,因为“其言在《左氏传》《国语》中,即上下句文理相接,在《孝经》中却不成文理”。因此,他认为此书“只是前面一段是当时曾子闻于孔子者,后面皆是后人缀缉而成”①。
  有见于此,他于淳熙十三年(1186),依据古文《孝经》重新刊定,撰《孝经刊误》一卷。其要点是,将《孝经》分为经文和传文两个部分,即经一章,传十四章。首章从“仲尼闲居,曾子侍坐”起,至“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为经,乃“夫子、曾子问答之言,而曾氏门人之所记也。”以下十四章为传,乃后儒“杂引传记以释经文”①。此外,朱子还将其考定,系后人掺入的223字从旧文中删去。
  对《孝经》有疑,前人早已有之。宋代则还有胡宏、汪应辰等人,而对经文予以大胆删削,则始自朱子。故前人对此评价云:“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②清朱彝尊《经义考》也认为“自汉以来注疏家莫能删削经文只字者,删之自朱子《孝经刊误》始也。”③正因为如此,也引起后人的颇多指责,如清人毛奇龄曾著《孝经问》一书,专门攻驳朱子的《孝经刊误》。
  此书在宋代,曾有单刻本行世。据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卷五上载,宋本后有庐山胡冰叙。今宋本久佚,单刻本有明崇祯程一础拙斋刻本外,清刻以丛书本居多。

附注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八十二《孝经》,第2141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六《孝经刊误》,《朱子全书》第23册,第3204—3213页。 ②〔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孝经类》,第71页。 ③〔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二百二十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