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10000438 |
颗粒名称: | 29.书集传六卷(存) |
分类号: | B244.7 |
页数: | 1 |
页码: | 232 |
摘要: | 初撰于庆元四年。朱子作《二典》《禹谟》《金滕》《召诰》《洛诰》《武成》数篇。其余次年悉口授蔡沈,由蔡沈整理补充。朱子逝世后十年,即嘉定二年,蔡沈不负师望,完成了该书的写作。书中吸收了其先师朱子,其学友潘时举、李方子、李相祖、陈埴、林夔孙、谢诚之、黄榦等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各卷中又区别今文古文,注明“今文古今皆有”者28篇,“今文无,古文有”者25篇,故曰“集传”。元皇庆间,本书与朱子的《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的《春秋传》等并列为官书,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从其渊源而论,本书应视为朱子与蔡沈同撰。 |
关键词: | 朱熹 著述 书集传 |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