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书集传六卷(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438
颗粒名称: 29.书集传六卷(存)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32
摘要: 初撰于庆元四年。朱子作《二典》《禹谟》《金滕》《召诰》《洛诰》《武成》数篇。其余次年悉口授蔡沈,由蔡沈整理补充。朱子逝世后十年,即嘉定二年,蔡沈不负师望,完成了该书的写作。书中吸收了其先师朱子,其学友潘时举、李方子、李相祖、陈埴、林夔孙、谢诚之、黄榦等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各卷中又区别今文古文,注明“今文古今皆有”者28篇,“今文无,古文有”者25篇,故曰“集传”。元皇庆间,本书与朱子的《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的《春秋传》等并列为官书,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从其渊源而论,本书应视为朱子与蔡沈同撰。
关键词: 朱熹 著述 书集传

内容

初撰于庆元四年(1198)。朱子作《二典》《禹谟》《金滕》《召诰》《洛诰》《武成》数篇。其余次年悉口授蔡沈,由蔡沈整理补充。朱子逝世后十年,即嘉定二年(1209),蔡沈不负师望,完成了该书的写作。书中吸收了其先师朱子,其学友潘时举、李方子、李相祖、陈埴、林夔孙、谢诚之、黄榦等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各卷中又区别今文古文,注明“今文古今皆有”者28篇,“今文无,古文有”者25篇,故曰“集传”。
  本书继承了朱子的理学传统,在解说中,摒弃汉唐以来的烦琐考据,而注重以浅明的文字解经,立足于义理,即封建伦理三纲五常的阐发,以此达到告诫“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①的目的。
  元皇庆间(1312—1313),本书与朱子的《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的《春秋传》等并列为官书,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从其渊源而论,本书应视为朱子与蔡沈同撰。如宋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卷五上著录说:“晦庵先生文公订正,而武夷蔡沈集传也。”此书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宋淳祐十年(1250)吕遇龙上饶郡学刻本,书名即题作《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六卷后附《书传问答》一卷。中国国家图书馆存。

附注

得①〔宋〕蔡沈:《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宋淳祐十年(1250)吕遇龙上饶郡学刻本。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