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中庸》之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332
颗粒名称: 1.论《中庸》之义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70-72
摘要: 束景南认为,朱张之论《中庸》主要是论“性”。乾、坤本是《易经》的乾卦和坤卦。然此所言“乾、坤”并非论《易》,而是泛指认识宇宙哲理,故有“先知”“践履”之说,张栻喜用“太极”言性,朱子受其影响,也认为太极是未发之性,是心之本体。因其未发,故言“要眇难名论”。胡宏对北宋周敦颐的评价极高,认为“周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学”“其功盖在孔孟之间”。朱子后来在整理《通书》,撰写《周子太极通书后序》中几乎原封不动地引用胡宏的这一大段话。其来源,应始于与张栻的此次交流,及其所提供的文本资料。
关键词: 朱熹 哲学思想 中庸

内容

明人李默《紫阳文公先生年谱》载:“是时范念德侍行,尝言二先生论《中庸》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④束景南认为,朱张之论《中庸》主要是论“性”。“湖湘派以‘性’为无对之本体,同朱熹性无不善说相异。故二人讨论‘《中庸》之义’三日夜不能合之焦点在性论而非在未发已发说上。”①确实,由于此前朱张二人的书信往来中“中和之说”已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故其争论的焦点应不在“已发”“未发”,然亦并非全然不曾涉及。朱子曾说:旧在湖南理会乾、坤。乾是先知,坤是践履;上是“知至”,下是“终之”,却不思今只理会个知,未审到何年月方理会“终之”也。是时觉得无安居处,常恁地忙。又理会动静,以为理是静,吾身上出来便是动,却不知未发念虑时静,应物时动;静而理感亦有动,动时理安亦有静。②这段话说明二人一是曾“理会乾坤”,二是曾“理会动静”。朱子有诗云: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③乾、坤本是《易经》的乾卦和坤卦。然此所言“乾、坤”并非论《易》,而是泛指认识宇宙哲理,故有“先知”“践履”之说,张栻喜用“太极”言性,朱子受其影响,也认为太极是未发之性,是心之本体。因其未发,故言“要眇难名论”。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考异》亦认为:“诗所云太极,则指未发而言也。”④说明其时朱子尚停留在以太极言性的阶段,与其后来以太极言理,创太极—理的本体论尚有一段距离。而其对太极的最初认识,应该说是受张栻的启发。而张栻又得之于其师胡宏。胡宏对北宋周敦颐的评价极高,认为“周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学”“其功盖在孔孟之间”。他说:人见其书之约也,而不知其道之大也;人见其文之质也,而不知其义之精也;人见其言之淡也,而不知其味之长也。……人有真能立伊尹之志,修颜回之学,然后知《通书》之言包括至大,而圣门之事业无穷矣。⑤朱子后来在整理《通书》,撰写《周子太极通书后序》中几乎原封不动地引用胡宏的这一大段话。其来源,应始于与张栻的此次交流,及其所提供的文本资料。
  “理会动静”一段,是说在岳麓之会上,二人曾就“动静”问题作过交流和探讨。当时朱子认为心是已发,是动;性即理,是静,此亦湖湘学派以未发言性,以已发言心的观点。

附注

④〔清〕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一,《朱子全书》第27册,第201页。 ①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第374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四《朱子一·自论为学工夫》,第2618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其二)》,《朱子全书》第20册,第387页。 ④〔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考异》卷一,《朱子全书》第27册,第429页。 ⑤〔宋〕胡宏:《周子通书序》,《胡宏集》,第161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