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安排——入学、离学与远程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328
颗粒名称: (四)教学安排——入学、离学与远程教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63-66
摘要: 由于书院是以成人教育为主,故没有实行严格的固定学期制。门人求学,根据自己的职业、家庭以及时间是否许可等具体情况作出自己的安排,且从学时间长短不一,书院采用的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故在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采用上均需随机而行。可分为入学、离学与远程教学三种情况。对入学者,了解其学业情况、专长和兴趣,以安排其相应的课程。同时,对万人杰喜与“众说相反”的毛病予以指正。从这些问疑书札看,内容广泛涉及传统儒学、朱子理学的各个层面。因此,对朱子这部分书信,既可看成是书院远程函授教育的原始信札,也是研究朱子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 朱熹 教学 教学安排

内容

由于书院是以成人教育为主,故没有实行严格的固定学期制。门人求学,根据自己的职业、家庭以及时间是否许可等具体情况作出自己的安排,且从学时间长短不一,书院采用的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②的原则,故在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采用上均需随机而行。可分为入学、离学与远程教学三种情况。
  对入学者,了解其学业情况、专长和兴趣,以安排其相应的课程。
  如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籍门人刘砥来学,朱子问:“曾做甚工夫?”回答说最近在读《大学章句》,但还不知从何处下手。朱子告诫其“须先操存涵养,然后看文字,方始有浃洽处”③,若只在字里行间求索,不从自己心里下功夫,体察涵养,则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庆元三年(1197)三月,正值“伪学之禁”风声正紧之时,江西门人曾祖道来到考亭。朱子询问其学业,了解了他曾先后从学过刘清之和陆九渊,知其“道问学”的功夫不够扎实,看书太快,不求甚解,因劝其在熟读精思及修身穷理上下功夫。④除了对初入学者有耐心询问,精心安排外,对相隔一段时间,再次来书院问学的门人也要向其了解学业进展的情况。如曾多次从学朱子的兴国门人万人杰去后复来,见面,朱子即问其“别后工夫”如何,人杰回答,回去后谨按先生的教诲和安排,“知先生之道,断然不可易。近看《中庸》,见得道理只从下面做起,愈见愈实”⑤。于是,朱子又将时学故意将“道”说得高妙深奥,使人无法理会的弊端作了一番批评,指出“二程说经义,直是平常,多与旧说相似”,并不以标新立异欺世,只是“意味不同”而已。①同时,对万人杰喜与“众说相反”的毛病予以指正。
  类似于万人杰这样再次问学的,如莆田门人郑可学,江西南城门人包扬、临海门人潘时举等,均有“再见,请教”②,或“久不相见,不知年来做得甚工夫”③、“子善别后做甚工夫”④的询问。
  对暂时离学者,根据其在书院学习的具体情况,安排其离学后继续学习的课程,以保持其学习的延续性。如曾祖道拜别,朱子告诫他:归去各做工夫,他时相见,却好商量也。某所解《语》《孟》和训诂注下面,要人精粗本末,字字为咀嚼过。此书,某自三十岁便下工夫,到而今改犹未了,不是草草看者,且归子细。⑤就是命其回家后,认真学习《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若有疑处,日后可问。
  兴国门人吴必大从书院暂归,拜别时,朱子对他说:“所当讲者,亦略备矣。更宜爱惜光阴,以副愿望。”又说:“别后正好自做工夫,趱积下。一旦相见,庶可举出商量,胜如旋来理会。”⑥同卷记黄?、吴必人与万人杰告辞,朱子询问别后欲读何书,告以欲先读《易》后学《诗》。朱子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认为应改为先读《诗》,后学《易》;并告以学《诗》的方法,不要被《毛诗序》中“以史证诗”的“旧说粘定”,“不可于名物上寻义理”,《诗》之外,“《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自依次序循环看”,史书如《资治通鉴》等“亦不可不看”。⑦以上诸人之外,临别请教的门人还有余大雅、潘时举、杨道夫、石洪庆、暧渊、丘玉甫、林叔和、廖德明、徐元明、魏椿、辅广等。《朱子语类》中分别记载了朱子对他们别后,勿荒废学业,继续努力的期盼。由此表明学员因故暂时离学,并非学业的中断,而是书院学习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对外地暂时不能前来面授的门人,要求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写信前来问疑,以便进行远程函授教育。
  如门人辅广在考亭面学三月,辞归之日,朱子对他说:“有疑更问。”辅广回答:“今亦未有疑。自此做工夫去,须有疑,却得拜书请问。”①南康门人黄灏(字商伯)离学后,曾多次来信问疑,朱子对其问《丧礼》,曾连续复函三通。朱子《答黄商伯》对其问《大学》《中庸章句》中相关的几个疑难问题一一作了函复。②漳州朱飞卿来书请问持敬、穷理、诗传等,朱子一一予以答复。从《答朱飞卿》书看,朱飞卿问疑原文亦载,即一段学生问疑之后,就是一段先生的回答,应是当时朱子直接在问卷中的批示。③顺昌廖德明是先后曾从学于朱子创建的四所书院的门人之一,《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有《答廖子晦》书十八通,内容均为问疑。其中在书一、书二、书三、书五、书十四、书十五、书十八中,廖德明的问疑原文具录,内容也是一问一答,是古代书院典型的远程函授教育的原始资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书十一,这是一通长卷,内容为李唐臣问《伊川易传》之疑。可分为五段,一、三两段为唐臣所问,二、四两段是德明答疑,第五段为朱子总评。李唐臣可能是廖德明在广东讲学之时招收的弟子,廖德明在答疑之后仍觉未安,故将长卷呈寄朱子,再作批注。故此长卷,是由师生三代人共同完成的,这在朱子所有的函授信件中,是一个罕见的特例。
  从《朱文公文集》全面考察,朱子撰写的书信写给门人的有一千六百多通。在从学考亭的二百一十五位门人中,朱子与他们有书信往来的有九十七人。其中数量最多的如蔡元定、黄榦等多达一百多通;其余多则十几通,少则一二通不等。内容除了时政、学术讨论、专题研究、往复论辩、图书校勘、师友问候之外,还有两百多通是为门人答疑解惑的内容。这些书信,或为长卷,或为短札。其中有十几通长卷文字多达数千言,甚至近万言。如《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七《答陈安卿》书一至书三,卷六十《答潘子善》书六,卷六十一《答欧阳希逊》书二,卷六十二《答李敬子余国秀》,卷六十三《答郭子从》书一、《答胡伯量》书一;《朱文公续集》卷九《答刘韬仲问目》、卷十《答李继善问目》等。
  这部分答疑书札,有的学生问疑原文具在,有的虽无原文,而以“来书云”或“来喻”概括来信所示之疑,而后解答。此即朱子《答林德久》所言“所示疑义,各附鄙说于其后”①,《答黎季忱》“示及两卷,各已批注封还”②之意。从这些问疑书札看,内容广泛涉及传统儒学、朱子理学的各个层面。因此,对朱子这部分书信,既可看成是书院远程函授教育的原始信札,也是研究朱子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附注

①〔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卷十一,《朱子全书》第13册,第271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六《朱子三·外任》,第2655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九《朱子十六·训门人七》,第2871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朱子十三·训门人四》,第2799页。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五《朱子十二·训门人三》,第2769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五《朱子十二·训门人三》,第2770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八《朱子十五·训门人六》,第2839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九《朱子十六·训门人七》,第2869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朱子十一·训门人二》,第2761页。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朱子十三·训门人四》,第2799页。 ⑥〔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训门人五》,第2811页。 ⑦〔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训门人五》,第2812—2813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三《朱子十·训门人一》,第2747页。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答黄商伯》,《朱子全书》第22册,第2128—2133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答朱飞卿》,《朱子全书》第22册,第2673—2675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一《答林德久》,《朱子全书》第23册,第2937页。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二《答黎季忱》,《朱子全书》第23册,第3006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