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别辅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321
颗粒名称: (2)个别辅导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53-57
摘要: 个别辅导是对学生各自不同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对学生而言,是问疑,对先生而论,则是答疑,这是朱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这里,就朱子在个别辅导中的几个特点作一番探讨。讲论经典,高略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体。表明朱子平日教导学生,谆谆善诱,孜孜不倦,以此开启门人的理解力、创造力。某向来看《大学》,犹病于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读书或贪多求快,不求甚解,或心猿意马,心不在焉,这是许多学员的通病。对此,朱子不是采取一般的正面批评、指责,而是采用自己早年是如何克服这些缺点的经历、体会劝诫门人,使门人尤感亲切,从而在求学中得以逐渐改正。
关键词: 朱熹 教学方法 个别辅导

内容

个别辅导是对学生各自不同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对学生而言,是问疑,对先生而论,则是答疑,这是朱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其要点,将在下文专门讨论。这里,就朱子在个别辅导中的几个特点作一番探讨。一是谆谆善诱。门人叶贺孙记朱子在对黄先之进行个别辅导时,有“数日谆谆”①的记载。黄榦《朱文公行状》则称:从游之士,迭诵所习,以质其疑。意有未谕,则委曲告之而未尝倦;问有未切,则反复戒之而未尝隐。务学笃则喜见于言,进道难则忧形于色。讲论经典,高略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②表明朱子平日教导学生,谆谆善诱,孜孜不倦,以此开启门人的理解力、创造力。他经常以自身经历、体会劝诫门人,为学须专心。如:后生家好著些工夫,子细看文字。某向来看《大学》,犹病于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③某旧时看文字,一向看去,一看数卷,全不曾得子细;于义理之文亦然,极为病。今日看《中庸》,只看一段子。④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尝记少年时在同安,夜闻钟鼓声,听其一声未绝,而此心已自走作,因此警惧,乃知为学须是专心致志。⑤读书或贪多求快,不求甚解,或心猿意马,心不在焉,这是许多学员的通病。对此,朱子不是采取一般的正面批评、指责,而是采用自己早年是如何克服这些缺点的经历、体会劝诫门人,使门人尤感亲切,从而在求学中得以逐渐改正。
  他还把自己早年学习《孟子》的体会告诉门人:《孟子》若读得无统,也是费力。某从十七八岁读至二十岁,只逐句去理会,更不通透。二十岁已后,方知不可恁地读。元来许多长段,都自首尾相照管,脉络相贯串,只恁地熟读,自见得意思。从此看《孟子》,觉得意思极通快,亦因悟作文之法。①所谓“无统”,即没有系统地读,仅逐字逐句地领会,这样就无法把握各段之间相互贯穿的文意。而通过系统地把握之后熟读精思,既可领略全书的儒学思想精粹,又因之学得“作文之法”,可谓一举多得。朱子把自己的体会传授给门人,就是要门人避免走类似的弯路。
  二是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生活知识作比喻来开导门人。如他常以撑上水船来激励门人努力向学:为学正如撑上水船,方平稳处,尽行不妨。及到滩脊急流之中,舟人来这上一篙,不可放缓。直须着力撑上,不得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②说为学贵在坚持,不可间断,以自己手臂疼痛,需不停地按摩止痛来类比:某若臂痛,常以手擦之,其痛遂止。若或时擦,或时不擦,无缘见效,即此便是做工夫之法。③比喻形象、生动,以至门人余正叔认为“擦臂之喻最有味”。又如,阐明温故知新的道理,以农夫耕田为喻。他说:子融、才卿是许多文字看过。今更巡一遍,所谓“温故”;再巡一遍,又须较见得分晓。如人有多田地,须自照管,曾耕得不曾耕得;若有荒废处,须用耕垦。④朱子在讲学中,还善于以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概念。如体用关系:体是这个道理,用是他用处。如耳听目视,自然如此,是理也;开眼看物,着耳听声,便是用。①譬如此扇子,有骨,有柄,用纸糊,此则体也;人摇之,则用也。②耳为体,听为用,目为体,视为用,扇为体,摇为用,这样的比喻就将本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了。
  又如他对门人讲解《大学》开篇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他说“在明明德”等三句:是大纲,做工夫全在此三句内。下面知止五句是说效验如此。上面是服药,下面是说药之效验。正如说服到几日效如此,又服到几日效又如此。看来不须说效亦得,服到日子满时,自然有效。③一个“服药”与“药效”的比喻,将大学三纲及其作用解说得明白无误且情趣盎然。曾先后从学于武夷精舍和考亭沧洲精舍的丹阳学子窦从周曾这样评价朱子的讲学效果:“读《大学章句》《或问》,虽大义明白,然不似听先生之教亲切。”④朱子还常以人的呼吸来解说动静关系。“一动一静,循环无端,所以谓‘动极复静,静极复动’。如人嘘吸:若嘘而不吸,则须绝;吸而不嘘,亦必壅滞著不得。嘘者,所以为吸之基。”⑤说仁爱之关系,认为“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处”⑥。
  以人之两足比喻居敬与穷理:“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譬如人之两足,左足行,则右足止;右足行,则左足止。”⑦三是引导门人善于使用比较的方法。
  比较,是为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讲学中,朱子曾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门人,要善于使用这个方法。绍熙四年(1193),他对门人林学蒙说:凡看文字,诸家说异同处最可观。某旧日看文字,专看异同处。如谢上蔡之说如彼,杨龟山之说如此,何者为得?何者为失?所以为得者是如何?所以为失者是如何?①谓如甲说如此,且挦扯住甲,穷尽其词;乙说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词。两家之说既尽,又参考而穷究之,必有一真是者出矣。②要使用比较的方法,又有一个积累的功夫,没有对历代儒学大师精辟见解的采集和吸收,比较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他又对门人说:寻常与学者说做工夫甚迟钝,但积累得多,自有贯通处。且如《论》《孟》,须从头看,以正文为正,却看诸家说状得正文之意如何。
  且自平易处作工夫,触类有得,则于难处自见得意思。③所谓“诸家说状得正文之意”,就是历代儒家学者对经典的各自阐发。所以,通过比较、鉴别,扬长避短,择善而从,这不仅是朱子读书的重要方法,也是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附注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九《朱子十六·训门人七》,第2876页。 ②〔宋〕黄榦:《勉斋集朝奉大夫华文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朱子全书》第27册,第563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四《朱子一·自论为学工夫》,第2611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四《朱子一·自论为学工夫》,第2611页。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四《朱子一·自论为学工夫》,第2618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五《朱子二·论自注书》,第2630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八《学二·总论为学之方》,第137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一《朱子十八·训门人九》,第2948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朱子十一·训门人二》,第2753—2754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仁义礼智等名义》,第101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仁义礼智等名义》,第102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五《大学二·经下》,第308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朱子十一·训门人二》,第2768页。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二《学六·持守》,第219页。 ⑥〔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仁义礼智等名义》,第118页。 ⑦〔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学三·论知行》,第150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四《朱子一·自论为学工夫》,第2615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一《学五·读书法下》,第192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训门人五》,第2807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