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堂讲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318
颗粒名称: (1)升堂讲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52-53
摘要: 由于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传授、指导为辅,因此,升堂讲学只是根据情况偶尔为之。门人王过记沧洲精舍每天的教学生活:先生每日早起,子弟在书院,皆先著衫到影堂前击板,俟先生出。从《朱文公文集》来考察,朱子在各地学校、书院均有升堂讲学,并留下部分讲义。如在考亭沧洲有《沧洲精舍谕学者》《又谕学者》等。被朱子称为“会说”的升堂讲学,主要是为避免官学“师之所讲,有不待弟子之问;而弟子之听于师,又非其心之所疑”的弊病。因此,他在书院实行的“会说”制度,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目的。这与他要求学生自学,先须熟读本文,后参以集注,其原则是一致的。
关键词: 朱熹 教学方法 升堂讲学

内容

由于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传授、指导为辅,因此,升堂讲学只是根据情况偶尔为之。门人王过记沧洲精舍每天的教学生活:先生每日早起,子弟在书院,皆先著衫到影堂前击板,俟先生出。
  既启门,先生升堂,率子弟以次列拜炷香,又拜而退。子弟一人诣土地之祠炷香而拜。随侍登阁,拜先圣像,方坐书院,受早揖,饮汤少坐,或有请问而去。⑤每日例行的参拜孔圣,学生向先生请安之后,接着就是“或有请问”,即有疑难问题,学生向老师求教。之后各自散去,继续自学自己的功课。可见,先生升堂讲学不是每天的必修课。
  从《朱文公文集》来考察,朱子在各地学校、书院均有升堂讲学,并留下部分讲义。如在考亭沧洲有《沧洲精舍谕学者》《又谕学者》等。
  从其内容来看,升堂讲学所授主要是为学之要,即涉及学习目的、方法等大的方面的问题,而较少涉及具体的某部教材的枝节问题。如《沧洲精舍谕学者》向门人传授了书院教学最重要的方法——自学,自学的内容和自学的要点,即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存养玩索,着实行履。《又谕学者》则着重阐述了立志的重要性,勉励诸生要贪道义而不要贪利禄,要做好人而不要作贵人。“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①因此,立志对每一位从学者而言,都是首要的、头等的大事。
  从其方法来看,升堂讲学是以“答疑解惑”为主,而非满堂灌。先生根据学生所提疑难问题予以解答,如《论语课会说》,就是朱子根据学生在学习《论语》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解答,此即“会说”的意思,也就是升堂答疑解惑。
  被朱子称为“会说”的升堂讲学,主要是为避免官学“师之所讲,有不待弟子之问;而弟子之听于师,又非其心之所疑”的弊病。教与学之间缺乏交流,难免造成二者之间的脱节,教非所疑,疑非所释,故“圣人之绪言余旨所以不白于后世,而后世之风流习尚所以不及于古人也”②。因此,他在书院实行的“会说”制度,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目的。他要求学生能“退而考诸日用,有疑焉则问,问之弗得,弗措也”③。这与他要求学生自学,先须熟读本文,后参以集注,其原则是一致的。

附注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七《朱子四·内任》,第2674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又谕学者》,《朱子全书》第24册,第3594页。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论语课会说》,《朱子全书》第24册,第3585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论语课会说》,《朱子全书》第24册,第3584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