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游学与吟咏性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300
颗粒名称: 4.游学与吟咏性情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6-37
摘要: 儒学祖师孔子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经典名言。故子路等三子言志,不为所许,而曾点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却得到他的赞许。⑤山水之间寄托着先圣先贤的哲学思考,当朱子把“天理流行,随处充满”⑥的思想与游山观水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旅游与讲学也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如《西铭解义》一书,最初的写作起因,就与朱子率门人登云谷山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朱熹 游学 性情

内容

儒学祖师孔子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经典名言。故子路等三子言志,不为所许,而曾点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却得到他的赞许。朱子认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⑤山水之间寄托着先圣先贤的哲学思考,当朱子把“天理流行,随处充满”⑥的思想与游山观水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旅游与讲学也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朱子在寒泉精舍讲学,附近风景最佳处有武夷山、百丈山和庐峰云谷等地。乾道、淳熙间,朱子经常率门人在这几处游学。如乾道六年(1170),与建阳丘子服同游庐峰;淳熙二年(1175)七月率门人从五夫岀发同登云谷;淳熙五年(1178)七月与廖德明、刘淳叟、方仕繇、刘彦集等登天湖,并与蔡元定等相约在云谷讲学。朱子后来在武夷精舍、白鹿洞书院、沧洲精舍等处讲学,旅游与讲学相结合这种形式始终不废。
  朱子携门人游学,一是通过游学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性情;二是通过登山临水,相互唱和往来,感受大自然中蕴涵的哲理,让世俗中沽名钓誉的词章之学一变而为师友门人相互唱和、增进同门之谊,及阐发其理学思想的利器。如《草庐》一诗:青山绕蓬庐,白云障幽户。
  卒岁聊自娱,时人莫留顾。①寥寥二十字,却向门人阐发了这样一条哲理:传道卫统、阐发义理的事业注定是寂寞和充满艰难的,与沽名钓誉的“时人”无缘。
  诗文之外,一些专著的写作也与游学有关。如《西铭解义》一书,最初的写作起因,就与朱子率门人登云谷山有密切关系。他曾对门人说:向要到云谷,自下上山,半途大雨,通身皆湿,得到地头,因思着:“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时季通及某人同在那里。某因各人解此两句,自亦作两句解。后来看,也自说得着,所以迤遮便作《西铭》等解。②朱子与其门人在登山临水的游学过程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对张载在《西铭》中所提倡的“民胞物与”的思想有了某种深切的感悟和升华,从而促使其开始写作《西铭解义》一书。

附注

⑤〔宋〕朱熹:《论语集注》卷三《雍也》,《四书章句集注》第90页。 ⑥〔宋〕朱熹:《论语集注》卷六《先进》,《四书章句集注》第131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云谷二十六咏·草庐》,《朱子全书》第20册,第440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五《性理二·性情心意等名义》,第84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