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学与讲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97
颗粒名称: 1.论学与讲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2-34
摘要: 由于门人不多,精舍讲学地点狭窄,故像后期在考亭沧洲精舍那样,升堂讲学的机会较少,而主要以论学为主。其主要表现为,在与其他学派的论战中,将对方、己方的学术观点,论辩焦点、过程告诉门人,有时也让门人直接参加。这样,既在论学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理学体系,又在论学中提高了门人的学术思想水平。这一年,正好是朱子对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所著《知言》提出批评之时。性情构成体用关系,而性心则不构成体用关系。此外,对《知言》的性无善恶,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等论点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杨方之外,何镐、冯允中、连嵩卿等一批邵武弟子,也是此次论学的受益者。
关键词: 朱熹 讲学 论学

内容

由于门人不多,精舍讲学地点狭窄,故像后期在考亭沧洲精舍那样,升堂讲学的机会较少,而主要以论学为主。其主要表现为,在与其他学派的论战中,将对方、己方的学术观点,论辩焦点、过程告诉门人,有时也让门人直接参加。这样,既在论学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理学体系,又在论学中提高了门人的学术思想水平。
  如门人杨方,是乾道六年(1170)从学于寒泉的门人。这一年,正好是朱子对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所著《知言》提出批评之时。其所撰《胡子知言疑义》表面上看,是朱子与张栻、吕祖谦三人共同商讨的结果,实际上,正是朱子在与胡宏的传人张栻等,通过反复论辩后,促使其逐渐转向,并取得一致认识后所形成的一篇著名的论文。其要点是,对《知言》提岀的心以成性、性心体用等观点质疑,主张以心统性情或心主性情取代“心以成性”说;不赞成心性体用说,认为以心为用不妥,用是情,不是心。性情构成体用关系,而性心则不构成体用关系。此外,对《知言》的性无善恶,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等论点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论学中,朱子把胡氏《知言》的主要症结告诉门人杨方,“《知言》疑义,大端有八:性无善恶,心为已发,仁以用言,心以用尽,不事涵养,先务知识,气象迫狭,语论过高”③。在《朱子语类》中,还有杨方录朱子批评《知言》和湖湘学派的言论多条,内容涉及论辩双方的主要观点。杨方之外,何镐、冯允中、连嵩卿等一批邵武弟子,也是此次论学的受益者。杨方录有“何丞辨五峰‘理性’”一条,就是当时问学所录。门人范念德,因在外地为官,朱子亦将《知言》之辩写信告知:《知言》中议论多病,近疏所疑,与敬夫、伯恭议论,小有往复。文多未能录寄,亦惧颇有摭椅前辈之嫌。大抵如“心以成性,相为体用”“性无善恶,心无死生”“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先识仁体,然后敬有所施”“先志于大,然后从事于小”,如本天道变化,为世俗酬酢,及论游、夏问孝之类。此类极多。又其辞意多迫急,少宽裕,良由务以智力探取,全无涵养之功,所以至此,可以为戒。①论学的第二层含义是,在与同门弟子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中,使其明辨是非,从而引导他们在学术思想上回到理学阵营上来。
  门人李伯谏,受佛学影响很深。朱子约同蔡元定,数次与其论辩禅学之误。如在给范念德的一封信中,朱子记述了这一过程:伯谏前日过此,季通亦来会,相与剧论儒佛之异。因问伯谏:“‘天命之谓性’,此句为实邪,为空邪?”渠以为实。熹云:“如此则作空见者误矣。且今欲穷实理,亦何赖于前日之空见哉?”又为季通指近事譬喻,渠遂释然,似肯放下旧学。②朱子还就李伯谏沉溺禅学的一系列观点一一作了批喻。在给李伯谏的一封信中朱子就李氏的十六个错误观点一一予以指正。③与李伯谏相似,崇安籍弟子吴楫亦为释氏所累,分不清儒学与佛学的区别何在,朱子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论述。他写信给吴楫说:来书云,儒、释之道,本同末异。熹谓本同则末必不异,末异则本必不同,正如二木是一种之根,无缘却生两种之实。④他还写诗告诫吴楫:未必瞿昙有两心,莫将此意搅儒林。
  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①奉劝吴楫不要沉溺于禅学之中,从而干扰了儒家的学说,人生的乐趣应到孔孟儒家经典中去找寻。

附注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程子门人•胡康侯》,第2582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范伯崇》,《朱子全书》第22册,第1787页。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范伯崇》,《朱子全书》第22册,第1785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答李伯谏》,《朱子全书》第22册,第1952页。 ④〔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答吴公济》,《朱子全书》第22册,第1960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其二)》,《朱子全书》第20册,第432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