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一分殊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93
颗粒名称: 2.理一分殊思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李侗传授理一分殊的思想给朱子,最早仍源于助其明儒佛之辨。朱子孙婿赵师夏在《延平答问跋》中引用朱子自述之语说:文公先生尝谓师夏曰:“余之始学,亦务为徿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而已,心疑而不服。同安官余,以延平之言反覆思之,则始知其不我欺矣。盖延平之言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②李侗所说的“异端”,指的是佛教。他之所以要用程门“理一分殊”之说来区分儒、释之异,是针对朱子此时以“天下之理一而已”来调和儒释的错误。李侗还特别留心引导朱子于“日用间著实理会”理一分殊。
关键词: 朱熹 学术 理学思想

内容

李侗传授理一分殊的思想给朱子,最早仍源于助其明儒佛之辨。朱子孙婿赵师夏在《延平答问跋》中引用朱子自述之语说:文公先生尝谓师夏曰:“余之始学,亦务为徿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而已,心疑而不服。同安官余,以延平之言反覆思之,则始知其不我欺矣。盖延平之言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②李侗所说的“异端”,指的是佛教。他之所以要用程门“理一分殊”之说来区分儒、释之异,是针对朱子此时以“天下之理一而已”来调和儒释的错误。
  李侗还特别留心引导朱子于“日用间著实理会”理一分殊。此亦见朱子的自述:某旧见李先生时,说得无限道理,也曾去学禅。李先生云:“汝恁地悬空理会得许多,而面前事却又理会不得!道亦无玄妙,只在日用间著实作工夫处理会,便自见得。①这种“在日用间著实作工夫”,指的是要在日用践履上下功夫,于“分殊”中体认“理一气李侗这一思想,朱子后来在传授给自己的门人时表述得更为透彻和明白:圣人未尝言理一,多只言分殊。盖能于分殊中事事物物,头头项项,理会得其当然,然后方知理本一贯。不知万殊各有一理,而徒言理一,不知理一在何处。圣人千言万语教人,学者终身从事,只是理会这个。要得事事物物,头头件件,各知其所当然,而得其所当然,只此便是理一矣。②从“事事物物,头头项项”即“分殊”中理会得各自的“一理,方能把握“本贯”于其中的“理一”,此说与朱子后来形成的“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以达“豁然贯通”的“格物致知”认识论和“格物穷理”的方法论一脉相承。其理论来源,则是李侗所传授的理一分殊。

附注

②〔宋〕赵师夏:《宋嘉定姑孰刻本延平答问跋》,《朱子全书》第13册,第354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一《程子门人•杨中立》,第2568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二十七《论语九-里仁篇下》,第677-678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