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68
颗粒名称: 儒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4
页码: 526-529
摘要: 儒学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的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教育,始终肩负起中华文明绵延不衰的重任,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教育。炎黄子孙忘不了、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核心是经典古籍。这种高尚的教育,唯中华民族能代代相传。胡安国、朱熹与蔡沈是两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们都是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宋史》分别为之立传,孔庙中有他们的牌位,足见他们生平的学术建树不凡。特别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是流传很广、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
关键词: 儒学 教育 朱熹

内容

儒学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的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教育,始终肩负起中华文明绵延不衰的重任,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教育。炎黄子孙忘不了、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核心是经典古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缩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美德的再现,数千年来传诵不绝,对个人的塑造、对民族的强大,无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凡接受儒学教育的人,读过中华经典著作的人,都会明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会明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与人为善”; “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白个人自身修养,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连成一体,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完整地结合在一起。这种高尚的教育,唯中华民族能代代相传。 胡安国、朱熹与蔡沈是两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们都是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宋史》分别为之立传,孔庙中有他们的牌位,足见他们生平的学术建树不凡。就经学而言,他们的著作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是流传很广、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
  朱熹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通过大量的教育活动,宣扬理学,通过理学著作所蕴涵的思想菁华,教化人民,使接受教育的人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醇化人们的思想,提高民族凝聚力,达到以德治国、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朱熹以儒家经典著作为教材,要求学生先读“四书”,再读“六经”,以明了圣人的著述之意。后世将朱熹及其弟子的解经著作连同“四书”、“六经”原著作为官办学校及私人书院的教材,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文化的经典教育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即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著名学者吴宓语)接受儒家经典著作教育,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人不计其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南宋以来,经过元、明、清,朱熹的著作不因岁月流逝而改变其重要性,这些著作具有人文关怀的灿烂精神,在今日读来,尤其觉得重要。
  这些文献的传播,在历史上也曾经过波折,特别是南宋的庆元党禁,朱熹被政治击倒,其学术思想遭到禁锢,其著作遭禁止传播,好在为时不长,有识之士奋力呼吁,使《四书章句集注》等理学著作,晦而复明,登堂入室,成为官学教材。
  朱熹门人刘爚,绍兴二十八年与弟刘炳到崇安五夫紫阳楼拜师学习,绍兴三十一年入郡学。乾道六年正月,与弟续学于建阳寒泉精舍。次年兄弟同问学于五夫。乾道七年年底,得朱熹向吕祖谦推荐,其兄弟往婺州金华受学。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及第,曾官山阴县主簿、汀州连城令、知闽县,庆元中通判潭州。嘉定二年,被召入朝议事,任吏部郎中,除浙西提刑,四年,调任国子监司业。嘉定四年四月,上殿奏乞开伪学禁,以正士学本原,并请刊行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学宫教材,并将朱熹手订的《白鹿洞学规》颁示国子监和太学,从而为朱熹的学说由民间走向官学铺平了道路。而在民间,有大批的朱熹门人在各地传播理学思想。
  南宋后期的理宗赵昀,是一位比其祖上开明的重理之君,在接受众大臣的合理建议下,于宝庆三年(1227年)下诏将朱熹集注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著作和《仪礼经传通解》列为官学新教材,以体现其“励志讲学”的思想。这是朱熹经学成为官方教育思想的开端。
  元朝取代南宋王朝后,朱熹之学不但没有被统治集团打压、削弱,反而逐步向北传播到燕赵之地,从民间到朝廷,仍是重视理学。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制定科举条目,规定四书五经以程朱注解为主。考题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出,并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衡量的标准。延祐二年(1315年)正式开科取士,通过科举,把朱熹经学贯彻到教育之中。
  明太祖朱元璋在坐定江山后,重用理学家许衡之子许元,以备顾问,让其掌管教育,出入东宫垂十年。朱元璋带头研读大儒朱熹的著作,要求大臣、士子研读《四书五经》,这无疑使众多文士将其视为瑰宝。当时的官学体系(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教学的核心仍然是尊孔读经。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下诏编纂以朱子学为主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科举考试以“四书” “五经”取士,程颐的《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诗集传》,蔡沈的《书集传》,再度成为士子的必读课本。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