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朱熹吸纳士友门徒参与著述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66
颗粒名称: 集思广益:朱熹吸纳士友门徒参与著述活动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3
页码: 520-522
摘要: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其著作丰富,在中国哲学史上罕有。有资料表明,朱熹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便开始著述活动,也就是说朱熹十八岁便开始著述活动。我们可以列出朱熹的著作年表:1147年撰《诸家礼考编》。1157年撰《孟子集说》 (佚),撰《诗集解》(佚)。1173年编撰《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伊洛渊源录》。1175年撰成《阴符经考异》,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1197年撰成《琴说》、《韩文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1198年分撰《书集传》。除早期所作《诗集解》被自我否定外,其大部分作品在不断修改中融入相应的著作中被保留下来。未散佚的作品,经后人整理成《朱子全书》,成为后人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著作

内容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其著作丰富,在中国哲学史上罕有。有资料表明,朱熹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便开始著述活动,也就是说朱熹十八岁便开始著述活动。我们可以列出朱熹的著作年表:1147年撰《诸家礼考编》。1157年撰《孟子集说》 (佚),撰《诗集解》(佚)。1160年编《牧斋净稿》。1162年撰《论语详说》,作《论语纂训序》。1163年编辑《论语要义》(佚)、《论语训蒙口义》(佚)。1164年汇编《困学恐闻》(佚)。1167年,编《东归乱稿》,辑《南岳唱和集》,撰《诗序辨说》。1170年编辑《家礼》。1172年编《论语精义》、《孟子精义》、《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西铭解义》。1173年编撰《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伊洛渊源录》。1174年编著《古今家祭礼》(佚)。1175年撰成《阴符经考异》,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1 177年撰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诗集传》、《周义本义》。1180年,撰《孟子要义》(佚)。1186—1187年撰成《易学启蒙》、《孝经刊误》、《小学》、《童蒙须知》、《蓍卦考误》。1189年改定《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大学或问》、《中庸或问》、《中庸辑略》。1190年撰成《楚辞叶韵》。1196年编《仪礼经传通解》,始撰《楚辞集注》、《辨证》、《后语》。1197年撰成《琴说》、《韩文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1198年分撰《书集传》。1198年撰成《楚辞集注》。除早期所作《诗集解》被自我否定外,其大部分作品在不断修改中融入相应的著作中被保留下来。未散佚的作品,经后人整理成《朱子全书》,成为后人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来源。
  朱熹除了撰述,还进行了编辑工作。如1159年,编《校定谢上蔡先生语录》;1164年,编《延平答问》;1168年,编《二程遗书》;1173年编《程氏外书》、助刘玶编辑《屏山集》;1175年,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1176年,编《婺源茶院朱氏世谱》;1180年,编辑《韦斋集》;1181年,编《南轩文集》;1183年,助赵汝愚编辑《国朝名臣奏议》;1190年,编《书古经》、《春秋经》(佚)等。
  在上述著作完成的全部过程中,朱熹本人是核心人物,完成主要的撰述任务,但朱熹还与友人吕祖谦、黄铢等人合作撰述,特别是让门生如蔡元定等人介入撰述、修改、刊印、发行活动,完成了儒家经典著作的诠释与传播。就上述的诸多著作而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朱熹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朱熹能够组织生徒参与著述,给门人准确理解导师思想和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最好训练机会,使朱子学的羽翼能够产生,在朱熹生前就能形成一个学术阵营,在朱熹离开人世之后,朱子学才能够后继有人,著述活动仍然得到延续,如蔡沈的《书集传》、黄榦的《丧礼》、陈淳的《北溪字义》、真德秀的《大学衍义》,以及诸多门人、后学编辑《朱子语录》、《朱子语类》、《朱子遗书》、《朱子文集》、《朱子全书》等。
  朱熹治学严谨,著述丰厚,其平生求书活动的事例,表明了求精求专的访购态度。求精舍泛的最大好处就是将有限资金用于精品图书的购买。这样做,是对读者负责,对研究者有利。在当今建设小型图书馆、资料室或进行专项研究,朱熹的求精舍泛之征购图书的思想,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其致力于著述活动,采取集思广益的态度,对浓厚学术氛围,引领后学参与文献建设,也起了典范的作用。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