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朱熹仕宦期间的两次求书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64
颗粒名称: 集腋成裘:朱熹仕宦期间的两次求书活动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5
页码: 514-518
摘要: 南宋绍兴十八年春,朱熹十九岁时到京都杭州应试于礼部,得中王佐榜进士第五甲第九十名,宋高宗皇帝赐予同进士出身。绍兴二十一年,参加铨试,得授左迪功郎、泉州府同安县主簿。朱熹倡议整修学舍,亲自到县学训导诸生,讲授圣贤修己治人之道。朱熹感到县学可供诵读的书太少,就留心采集图书。绍兴二十五年春,朱熹前往福州办事,见大督府中所藏北宋治平年间出版的旧书,便请求郡守兼安抚使方滋拨给同安县学以充实学校图书资料室,得到准许,得书985卷。图书资料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项目,在朱熹最初仕宦期间就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许是朱熹在屏山下的刘氏六经堂读书时,受到其师刘子翚广集图书以供学者之需要的启发。
关键词: 朱熹 教育 求书活动

内容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朱熹十九岁时到京都杭州应试于礼部,得中王佐榜进士第五甲第九十名,宋高宗皇帝赐予同进士出身。绍兴二十一年,参加铨试,得授左迪功郎、泉州府同安县主簿。绍兴二十三年赴任,兼管县教事。为发展邑中教育,朱熹寻访名士宿儒,聘请进士徐应中和王宾出任县学教授,又请县中有名望的柯翰任学职,选拔数十名优秀弟子入学读书。朱熹倡议整修学舍,亲自到县学训导诸生,讲授圣贤修己治人之道。朱熹感到县学可供诵读的书太少,就留心采集图书。绍兴二十五年春,朱熹前往福州办事,见大督府中所藏北宋治平年间出版的旧书,便请求郡守兼安抚使方滋拨给同安县学以充实学校图书资料室,得到准许,得书985卷。朱熹又派员到民间募集旧书,得书200余卷,加上学校原有图书,共有千余卷,便在县学中建经史阁贮藏这些图书,实际上就是组建了一个图书资料库,供教学之用。图书资料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项目,在朱熹最初仕宦期间就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许是朱熹在屏山下的刘氏六经堂读书时,受到其师刘子翚广集图书以供学者之需要的启发。
  而朱熹的求书活动,在出任南康知军后又再次得到实施并掀起高潮。南宋孝宗淳熙五年,一直廉退自守、蛰伏于武夷山中精研理学的朱熹,由于朝臣的大力举荐,朝廷授朱熹知江西南康军,并一再催促其前往南康军就职。朱熹到任后,要“宣明教化,敦励风俗;兴办学校,整顿士风”。雷厉风行地开展工作,并于淳熙六年七月访得白鹿洞书院遗址,令军学教授杨大法、星子县令王仲杰负责修复工程。白鹿洞书院修复完工,朱熹自任洞主,亲自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亲自登坛讲课,大张旗鼓地宣扬儒家思想。朱熹考虑到白鹿洞书院刚修复,图书资料严重短缺,书院藏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便于淳熙七年三月,向江西、江东两路诸使臣广求书以藏,以备学者看读。他始终认为官方印刷出版的图书质量高于坊刻图书质量,故多从官方渠道访求图书,并亲自写信求书,派人向江西帅臣张子颜、江西提举陆游、江西转运副使钱佃、江东帅臣陈俊卿、江东转运判官王师愈、江东提举尤袤等政府要员求书。而诸多文官与当时名流也乐意资助朱熹的教育事业,多予襄助。后来朱熹将其写入《洞学榜》中:“本军庐山白鹿洞书院……承本路诸司及四方贤士大夫发到文籍收藏,应副学者看读……” 方滋,严州桐庐县人。以荫入仕,赵宋王朝南渡后,三为监司,七领节帅。曾官于福州长乐县,与朱松为契友,绍兴十二年朱松携朱熹曾访问之。绍兴二十四年以右朝奉大夫、直敷文阁知福州,次年应朱熹之请将府中官书拨给同安县学,支持朱熹兴教办学,且向朝廷举荐具有显著政绩的朱熹。
  陆游,越州山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故土,为秦桧所黜。桧死,始仕福州宁德簿,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隆兴元年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谪为通判镇江府。乾道六年,为夔州通判。淳熙五年底,由成都府安抚司调到福建任提举,走马上任到建宁,与方士繇相识,再由方引见,与朱熹初识,因学术、政治、诗歌方面与朱熹有共通性,从此理学泰斗与诗坛巨匠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诗礼往来。淳熙六年秋,改除江西提举,与南康知军朱熹书信往来讨论赈灾事宜。次年,获知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修复求书,给予倾力相助。
  钱佃,平江府常熟人,登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第,累迁吏、兵、工三部侍郎。淳熙七年,钱佃出为江西转运副使,知南康军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修复后致信求书,予以支持,并与朱熹大修荒政,取得好口碑。
  陈俊卿,兴化军莆田人。宋高宗绍兴八年名忝进士榜眼,授泉州观察推官,不附秦桧,改南剑州通判,继外任泉州南外敦宗院教授。朱熹于绍兴二十三年南下赴泉州同安主簿任时过莆田特访之。后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兼王府教授,曾为太子赵昚讲经。其为主战派代表人物。绍兴三十年弹劾主和派人物汤思退,次年,以兵部侍郎奏请起复张浚。绍兴三十二年为吏部侍郎,与汪应辰、凌景夏、陈康伯举荐朱熹。隆兴元年,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协助张浚北伐。次年,出知泉州。自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乾道元年正月,入朝为吏部侍郎,寻兼侍读、同修国史,与陈康伯共举朱熹。听用朱熹之说,力诋王茀之说,遭主和派宰辅钱端礼排挤,得罪赵眘,同年七月出知建宁府,至乾道三年离任。乾道三年十一月,除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击去近习龙大渊、曾觌,与刘珙共举朱熹、张栻。次年十月除右仆射。乾道六年六月,因与右相虞允文政见不合,为赵昚所不喜,以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为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乾道七年,支持朱熹在崇安县五夫里行社仓,留粮储库。乾道八年七月奉祠,九月因政绩进秩为银青光禄大夫进京为官,得罪权贵,以提举临安洞霄宫归乡隐居。淳熙二年三月,以观文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再知福州。淳熙四年七月奉祠,九月以福建安抚使告归,朱熹致信慰问,寄予重出之?望。淳熙五年九月,除江南东路安抚使,赴阙奏事,途经崇安,与朱熹相晤,专门讨论奏论近习之事,并向皇帝举荐朱熹。淳熙七年帅江东,支持南康知军朱熹求书建设图书资料库。
  王师愈,婺州金华县人,为杨龟山门人潘良贵的弟子,与吕祖谦、张栻游。与朱熹同登宋高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历任临江军学教授、长沙知县和严州、信州知府,后入朝为吏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出任饶州知府,转京西路、荆湖路转运判官。乾道三年在长沙始与朱熹交往,讲论学问,朱熹请张栻在其摹画阎立本手笔的武侯孔明像上作赞语,朱熹则作《跋武侯像赞》。淳熙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大力支持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修复的求书活动。
  尤袤,常州无锡县人,登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戊辰科进士第,历泰兴县令、著作郎、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给事中、礼部尚书,官至太常少卿,立朝敢言,守法不阿。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为南宋四大诗家,与朱熹有同年之谊,知交最深。淳熙七年提举江东,收到南康知军朱熹的求书信后,给予大力支持。
  朱熹在同安主簿与南康知军的任上,进行两次求书活动,所走路数几乎相同——向官方征集,而后一次的规模要比前一次大,牵动了朝廷,动用了江西路各地官学、江西和江东两路行政官员,因此成效远比前一次大。文献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记载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求书的结果,但硕儒的征集图书的举动得到众多官员的响应,自然收获不菲,为白鹿洞书院再振雄风奠定了基础。朱熹的征集图书活动,能得到多数读书人的支持,可以反映出读书人对图书的热爱。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