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品丹青,探底蕴,富理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28
颗粒名称: 朱熹品丹青,探底蕴,富理趣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7
页码: 473-479
摘要: 朱熹能绘事,知绘画,但不多为,现在可确认者,大致有上述之内容。但朱熹于绘画艺术领域之评论,内容则多,载于《朱子全书》和《朱子语类》之中,概而言之,朱熹品丹青,能直探底蕴,且富有理性。检于外,一其中。这幅画是由长乐籍画家为朱熹而画的,悬挂于五夫紫阳楼内。目前尚未见有比之更早的朱熹画像。朱熹对这种漫画技法甚为欣赏,赠文表达出重神似的艺术思想,流露出喜欢在村野生活的自由心态。楼钥记其事,陈亮则作《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当年九月,朱熹欲外出访名山大川及隐君子,欲携其出访写生,因事未允。第三种是由超越官能欲望和功利目的的本体世界引发的兴趣,与精神、理想相关,被认为是高尚的情趣。
关键词: 朱熹 艺术领域 绘画

内容

朱熹能绘事,知绘画,但不多为,现在可确认者,大致有上述之内容。但朱熹于绘画艺术领域之评论,内容则多,载于《朱子全书》和《朱子语类》之中,概而言之,朱熹品丹青,能直探底蕴,且富有理性。
  (一)朱熹评题当代画作在乾道九年的某一天,蛰伏穷山著述讲学的朱熹自己临镜对照,发现容貌变化,于是作《写照铭》曰:“乾道九年,岁在癸巳,予年四十有四,而容发凋悴,遽已如此。然亦将修身以毕此生而已,无他念也。福唐口口元为予写照,因铭其上,以自戒云。”铭文曰:端尔躬,肃尔容。检于外,一其中。力于始,遂其终。操有要,保无穷。这幅画是由长乐籍画家为朱熹而画的,悬挂于五夫紫阳楼内。目前尚未见有比之更早的朱熹画像。但此像已佚。朱熹塑像福州人郭拱辰,写真则形神兼备,又善漫画。淳熙元年(1 174年)六月从邵武到五夫访问朱熹,登门受学,为朱熹画像。朱熹于当年九月作《送郭拱辰序》赠之:“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数,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朱熹对这种漫画技法甚为欣赏,赠文表达出重神似的艺术思想,流露出喜欢在村野生活的自由心态。楼钥记其事,陈亮则作《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当年九月,朱熹欲外出访名山大川及隐君子,欲携其出访写生,因事未允。
  南剑州剑浦人黄卓字先之、德美,绍熙二年始师事朱熹,有语录百余则。其博学工文,尤长于诗,又善画,庆元五年(1199年)参与聚星亭的绘画。朱熹作《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吕胜己能书善画,作有《蕃骑图》。淳熙二年(1175年)十一月,朱熹往邵武吊唁何镐时,访吕胜己,为其画配诗。
  淳熙三年,朱熹到婺源,见版画石竹,作《竹画诗》云: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朱熹的配画诗甚多,如王嘉叟所藏画二首;观黄德美两图二首;题可老所藏徐明叔画卷二首;题祝生画二首、题祝生画、观祝孝友画卷六言五言、题祝孝友枕屏小景;题画卷;题米元晖画;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观刘氏山馆壁画六言五言;壁间古画精绝未闻有赏音者等。
  如绍兴二十七年三月,朱熹往泉州九日山拜谒无可禅师,于石佛院作《题可老所藏徐明叔画卷二首》: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流云绕空山,绝壁上苍翠。应有采芝人,相期烟雨外。隐约渗透着淡淡蒙眬的禅趣。与一般画图配诗有别者,是朱熹为河图、洛书、先天图作跋。人称碧崖道士的临江閤皂山道士甘叔怀,字梦叔,与时儒杨万里、周必大、朱熹等人关系密切,往来酬唱。绍熙间,朱熹知漳州,与之讨论《楚辞叶韵》。庆元三年正月访朱熹于建阳考亭,请朱熹为河图、洛书、先天图作跋,正月十五归江西临江,将三图刻于閤皂山岩壁上,这无疑给道教名山增添一道风景。
  (二)朱熹赏析古代名画乾道三年(1 167年)冬,朱熹在长沙张栻书室中见到唐代阎立本所画武侯像,后为之作跋。乾道七年,朱熹在尤溪欣赏古画二妃图后作《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诗:又潇湘木落时,玉佩秋风起。日暮怅何之,寂寞寒江水。夫君行不归,日夕空凝伫。目断九嶷岑,回头泪如雨。
  二妃即尧的女儿娥皇、女英。舜承尧位,尧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长封后,次为妃。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山,娥皇、女英奔丧,泪染竹斑。娥皇女英悲恸,遂双双投湘水而死,成为湘水之神,称为湘夫人。朱熹以娥皇女英殉情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两位女神寂寞寒江,日夕凝伫,目断九嶷,怅望夫君的感人形象,歌颂了她们无限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实际上,仅局限于爱情方面理解皇英二人,是不够全面的,有诗曰: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侍亲。成为妇德高尚的化身,是天下女性学习的良好典范。(姐妹生前同侍一夫,是当时文明所允许。于此不加讨论) 朱熹《跋唐人暮雨牧牛图》曰:“予老于农圃,日亲犁耙。故虽不识画,而知此画之为真牛也。彼其前者,缺顾而徐行,后者骧首而腾赴。目光炯然。真若相语以雨,而相速以归者。览者未必知也。”①这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体味与辨识。
  陆探微为南朝吴郡人,宋明帝时宫廷画家。据传他是在中国画史上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是位杰出画家。朱熹曾收藏陆探微的《狮子》画,悬挂于壁,其小外孙黄辂见之甚是喜欢,于是朱熹给女婿黄榦书云:“辂孙不知记得外翁否?渠爱壁间狮子。今画一本与之。可背(通褙)起与看,勿令揉坏却也。此是陆探微画,《东坡集》中有赞。愿他似此狮子,奋起哮吼,令百兽脑裂也”。朱熹以百兽之王狮子的勇猛来警励人。
  吴道子(约686—758年),又名道玄,唐代阳翟人。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县尉,不久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曾随张旭、贺知章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画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大,被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赞其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朱熹与门人论其画,以其手法圆滑为妙,又跋其真迹数幅。其中有跋云:“吴笔之妙,冠绝古今。盖所谓不思不勉,而从容中道者,兹其所以为画圣欤!” 王维(699—759年)作画《袁安卧雪图》,画中有芭蕉。朱熹论云:“雪里芭蕉,他是会画雪。只是雪中无芭蕉。他自不合画了芭蕉。人却道他会画芭蕉,不知他是误画了芭蕉。”这是理性判论。
  苏轼(1037—1 101年)能作画,朱熹于庆元五年八月中秋后《跋张以道家藏东坡枯木怪石》曰:“苏公此纸,出于一时滑稽诙笑之余,初不经意。而其傲风霆阅古今之气,犹足以想见其人也。”《跋陈光泽家藏东坡竹石》云:“东坡老人英秀后凋之操,坚确不移之姿,竹君石友,庶几似之。百世之下,观此画者,尚可想见也。” 米芾(1051—1 107年)有画甚多,朱熹为其作作跋亦多。其中《跋米元章下蜀江山图》云:“当是此老胸中丘壑。最殊胜处,时一吐出,以寄真赏耳。” 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军,常到郡舍中的江东道院与爱莲堂观书画,题米芾之子米友仁的《潇湘图卷》、《跋冰解图》,且多刻名家真迹置于江东道院中。
  因此,朱熹赏析画卷,或从笔法技艺入手,或从画意表情入手,言“古人绘事,未必有今人花巧”。(《朱子语类》卷25)以求朴实为高。又有“一般人看画,只见得是画一般。识底人看,便见得他精神妙处。” 朱熹所论及的观画的不同结果,取决于人的审美情趣。人的情趣由低到高,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人的生理欲望而引起的情趣,与饮食男女相关,是个体性的,被认为是低级的。第二种是由社会功利目的引起的情趣,与政治道德相关,是社会性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情趣,被认为是高于个体性的情趣。第三种是由超越官能欲望和功利目的的本体世界引发的兴趣,与精神、理想相关,被认为是高尚的情趣。朱熹所言的“精神妙处”,便是儒家推崇之理趣,理趣就属于情趣的第三种,是高尚的情趣,具有超越性,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具有提升意义。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