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140
颗粒名称: 一、重视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想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3
页码: 291-293
摘要: 朱熹把教育分为“并明确地提出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不习之于小学,特因小学已成之功,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的成就是在小学教育基础上的发展”朱熹还特别强调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培养好的习性和思想,后虽谗说摇惑而不能入也,古之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修身、齐家、治国,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打下知识、思想、道德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皆入小学接受。
关键词: 朱熹 小学教育 家庭教育

内容

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并明确地提出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他说:“自古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学无大小,固有不同,然其道则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及其长也,不进于大学,则无以察乎义理,措诸事业,而为小学之成功也”。又说:“自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这就说明了“小学”和“大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学习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的成就是在小学教育基础上的发展。朱熹还特别强调小学生年龄较小,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可塑性大,容易培养好的习性和思想。他说:“盖人之幼也,心未有所主,则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使其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者,后虽谗说摇惑而不能入也。”“古之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知长,化与心成,而无扦格不胜之患矣。”可见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经过良好的教育,打下知识、思想、道德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年龄较小,智能未开,抽象思维未发展,只能“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即日常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之事。朱熹还认为,人生八岁,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接受“小学”基础教育。只有人人都通过这种基础教育,人们的总体素质水平才能提高,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繁荣富强。由此可见,朱熹十分强调“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文化知识与道德习惯同时长进,教化作用与思想同时形成。这是他对教育内容、教育功能的独到见解与远见卓识。朱熹把这种普及基础教育当作关系到人类素质的优化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看待,是有积极意义的。
  朱熹不仅重视小学教育,而且很注意儿童的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对子女有很大影响,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说:“盖闻君子之学,以诚其身,非直为观听之美而已。古之君子以是行之其身,而推之以教其子弟,莫不由此,此其风俗所以淳厚,而德业所以崇高也。……新学小生,自为儿童时,习见其父兄之诲如此,因恬不以为愧,而安受其空虚无实之名,内以傲其父兄,外以骄其闾里,终身不知自力,以至卒就小人之归者,未必不由此也。故今劝谕县之父兄,有爱其子弟之心者,其为求明师良友,使之究义理之指归,而习为孝悌驯谨之行,以诚其身而己。”这就要求父母应教育子女认识到,读书是为究义理、为孝悌,以诚其身,不是单纯为科举,追名逐利。朱熹重视对家庭伦理教育,还体现在他的《朱子家训》中,这里就不赘述。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