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断的薪火相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130
颗粒名称: 八、不断的薪火相传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3
页码: 276-278
摘要: 如门人林用中、黄榦、刘爚、胡安之、陈埴、李燔、陈宓、黄义勇、张洽、林学蒙、蔡念诚、邓绹、辅广、赵师端、钟震、黎贵臣、吴雄、刘清之、陈文蔚、袭盖卿、蔡沈等,以及大批再传弟子如真德秀、蔡模、王柏、赵复等,朱熹生平对教育的一贯重视,朱熹与门人论胡瑗之学甚盛,认为乃因由门徒受学后都去做官,实际上就是借鉴了胡氏的教育活动没有培养后续的教师的失败之举。朱熹远比教育家胡瑗高明了许多,朱熹的门人黄榦在福州设馆讲学,使后生辈稍知以读书修己为务,朱熹把教育看成是件大事而不断培养后续力量。
关键词: 朱熹 门人 培养人才

内容

有文献记载的朱熹门人有四百八十八人,他们或从政,或从教,或政教相兼,主动承担起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也使朱熹的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如门人林用中、黄榦、刘爚、胡安之、陈埴、李燔、陈宓、黄义勇、张洽、林学蒙、蔡念诚、邓绹、辅广、赵师端、钟震、黎贵臣、吴雄、刘清之、陈文蔚、袭盖卿、蔡沈等,以及大批再传弟子如真德秀、蔡模、王柏、赵复等,皆有从事办学和教育活动。朱熹生平对教育的一贯重视,直接影响了门人的志向。朱熹与门人论胡瑗之学甚盛,又惋惜其学无传,认为乃因由门徒受学后都去做官,死后便已。实际上就是借鉴了胡氏的教育活动没有培养后续的教师的失败之举。就这一方面而言,朱熹远比教育家胡瑗高明了许多,他抓住了人才培养的根本。而朱熹的门人受其正面影响,大都能从现实出发,主动承担起接引后学的历史重任,耕耘于教坛,将书院教育推广到闽浙赣皖湘川等,使程朱理学不断向前迈进。
  在庆元党禁期间,朱熹的门人黄榦在福州设馆讲学,庆元五年在新河开斋学,朱熹感到欣慰,遣孙朱钜、朱钧往学,有书信询问到学者数量、资质情况,但反复强调立定规矩,接引后人,相互勉励,交相磨切,使后生辈稍知以读书修己为务,少变前日浅陋儇浮之习,非细事也。朱熹把教育看成是件大事而不断培养后续力量,诸门生安于乡野,勇于承担起教育的重任,真正体现了薪火相传。
  综上所述,朱熹作为教育家是全面的,而其历史地位的反映,我想用古今帝王对其崇敬来表述会更具代表意义。
  宋理宗赵昀平时喜欢诵读朱熹的著作,且有感慨。宝庆三年三月庚戌,工部侍郎朱在,言人主学问之要,帝曰: “卿先卿《中庸序》言之甚详。”朱在又言:“先臣《四书》印本,所在不同。”帝回顾,宣谕曰:“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清康熙皇帝玄烨读朱熹的著作,感慨更多,有言“读书五十载,只认得朱子一生居心行事”。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说朱熹“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御纂朱子全书·序言》)更“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且亲笔御书“学达性天”称颂朱熹,垂示后人。
  降至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对朱熹也是敬佩的。早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就对朱熹主张抗金图存、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甚为赞扬推崇,对朱子理学思想也相当钦佩。可以说朱子理学思想的精华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终身以书为伴的毛泽东,曾认真研读过朱子书籍,并评点《四书集注》、《楚辞集注》以及《朱子语类》。毛泽东与萧子升信中谈朱熹著作的体会,与罗章龙岳麓山赫曦台凭吊咏叹朱熹与张栻,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与张治中论朱熹祖籍,到庐山开会重提朱熹的治政与功绩,还指示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宋版的《楚辞集注》,1972年将朱熹所著的《楚辞集注》作为贵重礼物赠送给应邀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为教育家的朱熹地位之隆。
  (本文发表于《教书育人》2008年第七期,标题、文字略有改动)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