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惩恶治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114
颗粒名称: 3.惩恶治贪
分类号: TV62;B244.7
页数: 2
页码: 243-244
摘要: 奏劾绍兴府兵马都监贾佑之不抄札如实上报饥民,奏劾绍兴指挥密克勤偷盗官米,奏劾金华富豪朱熙绩不服赈粜,奏劾衢州守臣李峄不勤荒政不恤民隐,奏劾监户部赡军酒库张大声和龙游县丞孙孜检放旱灾不实,奏劾江山知县王执中坐视旱灾不救,奏劾宁海知县王辟纲不修荒政听任灾民流离逃亡,朱熹以义理之标榜,对小人严加痛斥,颇得罪了不少官吏。朝廷赋予朱熹奏劾权,而朱熹却为此惹得一身的麻烦。陈龟年、王淮、钱良臣皆在朝中身居要职,朱熹奏劾地方官吏由是乖忤了贵臣们。被学界普遍关注的是朱熹弹劾唐仲友的历史事件。唐仲友被朱熹奏劾。
关键词: 朱熹 奏劾 贪官污吏

内容

这是朱熹在任内的一连串举动,奏劾绍兴府兵马都监贾佑之不抄札如实上报饥民,奏劾绍兴指挥密克勤偷盗官米,奏劾金华富豪朱熙绩不服赈粜,奏劾衢州守臣李峄不勤荒政不恤民隐,奏劾监户部赡军酒库张大声和龙游县丞孙孜检放旱灾不实,奏劾江山知县王执中坐视旱灾不救,奏劾宁海知县王辟纲不修荒政听任灾民流离逃亡,特别是六劾唐仲友,构成朱熹人生最闪亮的一环。朱熹以义理之标榜,以君子之居,刚正不阿,对小人严加痛斥,颇得罪了不少官吏。朝廷赋予朱熹奏劾权,却没有赋予惩处权,故其所奏劾者在强大的关系网中仍能得到庇护,而朱熹却为此惹得一身的麻烦。陈龟年、王淮、钱良臣皆在朝中身居要职,朱熹奏劾地方官吏由是乖忤了贵臣们。被学界普遍关注的是朱熹弹劾唐仲友的历史事件。唐仲友被朱熹奏劾,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违法收税,骚扰百姓;二是贪污官钱,偷盗公物;三是贪赃枉法,敲诈勒索;四是培养爪牙,为非作歹;五是纵容亲属,败坏政事;六是仗势经商,欺行霸市;七是蓄养亡命,伪造纸币;八是嫖宿娼妓,通同受贿。《宋史》记载: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交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仲友亦自辩,淮乃以熹章进呈,上令宰属看详,都司陈庸等乞令浙西提刑委清强官究实,仍令熹速往旱伤州郡相视。熹时留台未行,既奉诏,益上章论,前后六上,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在法治不如人治的南宋社会,朱熹的弹劾活动以朱熹、唐仲友两罢不用而宣告彻底失败,而朱熹由此赋闲长达数年。由此可见,高明的政治手腕完全可以左右混迹官场的人的命运。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