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奉旨驱车忙赈济 惩贪治腐士林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110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奉旨驱车忙赈济 惩贪治腐士林钦
其他题名: 朱熹在浙东任上的讲学活动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13
页码: 241-253
摘要: 淳熙八年闰三月,朱熹因在南康军修举荒政,民无流殍,政绩卓越,得到转官,改除直秘阁、提举江南西路茶盐常平公事。因要待次二年,朱熹便于当年四月十九日回到五夫家,九月改除为提举浙东茶盐常平公事。这是由于浙江境内发生特大水旱之灾,新任右相王淮看中朱熹的赈灾能力,举荐朱熹,令其前往浙东赈荒。作为朝廷命官,朱熹在浙东的主业是赈灾,副业则是讲学。朱熹在浙东赈灾活动的措施与影响淳熙八年四月十九日,朱熹从南康军卸任回到家,耳闻浙江发生严重水灾,随后又发生旱灾,就有坐立不安的感觉。十一月二十七日入朝,朱熹在延和殿上当面向孝宗皇帝直陈恳奏,详论救荒之策。
关键词: 朱熹 浙东 讲论活动

内容

淳熙八年闰三月,朱熹因在南康军修举荒政,民无流殍,政绩卓越,得到转官,改除直秘阁、提举江南西路茶盐常平公事。因要待次二年,朱熹便于当年四月十九日回到五夫家,九月改除为提举浙东茶盐常平公事。这是由于浙江境内发生特大水旱之灾,新任右相王淮看中朱熹的赈灾能力,举荐朱熹,令其前往浙东赈荒。
  作为朝廷命官,朱熹在浙东的主业是赈灾,副业则是讲学。因此,本文将分赈灾与教育两个部分讲述。朱熹在浙东赈灾活动的措施与影响淳熙八年四月十九日,朱熹从南康军卸任回到家,耳闻浙江发生严重水灾,随后又发生旱灾,就有坐立不安的感觉。他写信给好友吕祖谦:闻浙中水潦疾疫,死者甚众,闻之使人酸鼻。诸公直是放得下,可叹服也! 真正放心不下、欲救民于水火的是身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在朝廷十月二十八日诏命下达后,十一月二日便偕女婿黄榦起身入朝,从福建建宁崇安越过分水关,翁婿二人途经衢州、婺州、绍兴,一路观察、探询灾情,内心震撼不已。十一月二十七日入朝,朱熹在延和殿上当面向孝宗皇帝直陈恳奏,详论救荒之策。十二月初,朱熹以宣教郎、直秘阁领命带着南库三十万缗钱赴任,六日,就本路萧山县接任职事,然后在会稽提举司略做安顿,便往浙东七州四十余县查访灾伤。
  为了叙述方便,先按南宋版图罗列两浙东路各府、州、县如下: 绍兴府管辖山阴、会稽、萧山、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八县。
  明州府管辖鄞县、慈溪、奉化、象山四县。
  温州府管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四县。
  婺州管辖金华、兰溪、浦江、义乌、东阳、永康、武义七县。
  台州管辖临海、宁海、天台、仙居、黄岩五县。
  处州管辖丽水、缙云、松阳、遂昌、青田、庆元、龙泉七县。
  衢州管辖西安、龙游、常山、江山、开化五县。
  十二月六日,朱熹开始视事绍兴府管辖的山阴、会稽、萧山、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八个县,寻访民隐。朱熹巡历时所看到的是灾荒景象,他在《奏救荒事宜状》中描写道:“自秋来卖田拆屋,斫伐桑柘,鬻妻子,货耕牛,无所不至,不较价之甚贱,而以得售为幸。典质则库户无钱,举贷则上户无力,艺业者技无所用,营运者货无所售。鱼虾螺蚌久已竭泽,野菜草根取掘又尽。百万生齿,饥困支离,朝不保夕。其尤甚者,衣不盖形,面无人色,扶老携幼,号呼宛转,所在成群,见之使人酸辛,怵惕不忍。” 朱熹在黯淡的浙东度过了年关,从淳熙九年正月初四开始更大范围的巡历,由绍兴府山阴→嵊县→诸暨→婺州浦江→义乌→金华→武义→永康→兰溪→衢州龙游→西安→常山→开化→江山,检查灾情,然后返回会稽提举司(路径未明)汇总资料向朝廷汇报。随行的黄榦后来总结说:分画既定,按行所部,穷山长谷,靡所不到,拊问存恤,所活不可胜计。每出,皆乘单车,屏徒众,所历虽广,而人不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仓皇惊惧,常若使者压其境,至有自引去者,由是所部肃然。而尤以戢盗、捕蝗、兴水利为急。两个月内,朱熹深入民间,整肃吏治,凡有病民之政,悉加革除。
  淳熙九年七月,朱熹开始再次巡历,从绍兴府白塔院→会稽→上虞→嵊县→新昌→台州天台→宁海、临海→仙居→处州缙云,九月四日,由遂昌→衢州常山→(信州)玉山、上饶。九月十二日,朱熹接到改官新命,除直徽猷阁、除江西提刑,之后归建宁崇安。
  实际上,朱熹在浙东任上的时间是淳熙八年十二月至淳熙九年九月,前后有十个月,大部分时间在各地奔波。朱熹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大力救荒、兴修水利、弹劾贪官污吏,具有雷厉风行的道学家风格。
  1.实施救荒。朱熹在浙东救荒,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措施之一:奏请朝廷拨粮给钱;措施之二:奏请免税住催,蠲除税租、禁止苛扰。欲使老百姓得到实惠,渡过难关。
  2.兴修水利。朱熹于淳熙九年七月下旬由新昌入台州天台,是时久旱,后又大雨如注,朱熹视察灾情,向当地老人了解情况,商讨治水排涝抗旱之事,嘱咐随行官员着手修建水闸,故拨钱给台州、黄岩兴修水利,修建六个闸门。朱熹为民办实事,也是其在浙东抗灾的成功之举。
  3.惩恶治贪。这是朱熹在任内的一连串举动,奏劾绍兴府兵马都监贾佑之不抄札如实上报饥民,奏劾绍兴指挥密克勤偷盗官米,奏劾金华富豪朱熙绩不服赈粜,奏劾衢州守臣李峄不勤荒政不恤民隐,奏劾监户部赡军酒库张大声和龙游县丞孙孜检放旱灾不实,奏劾江山知县王执中坐视旱灾不救,奏劾宁海知县王辟纲不修荒政听任灾民流离逃亡,特别是六劾唐仲友,构成朱熹人生最闪亮的一环。朱熹以义理之标榜,以君子之居,刚正不阿,对小人严加痛斥,颇得罪了不少官吏。朝廷赋予朱熹奏劾权,却没有赋予惩处权,故其所奏劾者在强大的关系网中仍能得到庇护,而朱熹却为此惹得一身的麻烦。陈龟年、王淮、钱良臣皆在朝中身居要职,朱熹奏劾地方官吏由是乖忤了贵臣们。被学界普遍关注的是朱熹弹劾唐仲友的历史事件。唐仲友被朱熹奏劾,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违法收税,骚扰百姓;二是贪污官钱,偷盗公物;三是贪赃枉法,敲诈勒索;四是培养爪牙,为非作歹;五是纵容亲属,败坏政事;六是仗势经商,欺行霸市;七是蓄养亡命,伪造纸币;八是嫖宿娼妓,通同受贿。《宋史》记载: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交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仲友亦自辩,淮乃以熹章进呈,上令宰属看详,都司陈庸等乞令浙西提刑委清强官究实,仍令熹速往旱伤州郡相视。熹时留台未行,既奉诏,益上章论,前后六上,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在法治不如人治的南宋社会,朱熹的弹劾活动以朱熹、唐仲友两罢不用而宣告彻底失败,而朱熹由此赋闲长达数年。由此可见,高明的政治手腕完全可以左右混迹官场的人的命运。
  朱熹在浙东救荒,其荒政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民本主义。朱熹作为朝廷命官,雷厉风行,所作所为,既为民着想,也为国着想,故深得民心,也赢得孝宗的信赖。朱熹在任的十个月里,荒政措施部分得到实施,救活一路不少灾民,拨钱给各州县兴修水利,也造福了后人,其赈荒救灾是成功的。朱熹在浙东的讲学活动浙东是事功学派的天下,吕祖谦、陈亮和叶适是南宋时期事功学术的倡导者与践履者,上三人与朱熹同时代,故朱熹到浙东的讲学,实际上是与事功学派的交锋,在学术史、教育史上皆留下丰厚的财富。
  在浙东的十个月里,朱熹还是以道学家、教育家的身份出现在浙东的各个书院里。而这些书院,分布于朱熹巡查灾情的沿路上,因此,有必要对朱熹的行途作大致的了解。
  朱熹入都与赴任的路线:建宁府崇安→信州铅山→上饶→玉山→衢州常山→西安→严州建德→桐庐→富阳→杭州→绍兴府萧山→绍兴会稽提举司;时间为淳熙八年十一月二日至十二月初。
  朱熹第一次巡历路线:绍兴府山阴、会稽→嵊县→诸暨→婺州浦江→义乌→金华→武义→永康→兰溪→衢州龙游→西安→常山→开化→玉山;再由水陆归提举司。时间为淳熙九年正月、二月(大约两个月)。
  朱熹第二次巡历路线:绍兴府白塔院→会稽广孝乡→上虞→嵊县→新昌→七月二十一日入台州天台→宁海→(仙居)→八月二十二日入处州缙云→丽水→青田→松阳→九月四日入遂昌→九月十二日入衢州常山。时间为淳熙九年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二日(大约两个月)。
  根据多种文献记载整理,下列约有19所书院与朱熹有关,列表4如下:我们可以按朱熹巡历时间顺序作大致的叙述:淳熙八年至九年,朱熹任浙东提举。在设在绍兴府会稽县的提举司,朱熹既敷政又讲学,以倡多士,在此受学者有杨简、舒璘、项安世、楼钥等人。后来,三衢马天骥在卧龙山西岗建祠奉祀朱熹,其后九江吴革因请改为稽山书院,元吴衍撰记。明正德间,知县张焕改建于故址之西。嘉靖三年,知府南大吉增建明德堂、尊经阁,王守仁为作《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这便是稽山书院的由来与变革。
  淳熙九年正月十一日,朱熹巡历浦江,游县西北二里的泉亭,该亭因浚泉而建,建于宋政和三年。朱熹至此讲学,阐明正学。降至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知县王霖龙建“月泉书堂”,亦名“月泉精舍”,立祠以祀吕东莱、朱紫阳二先生,使学者瞻仰兴慕,肄业其中。元代,升为书院,名为月泉书院,置山长。元明两代,多次重修。
  淳熙九年正月,朱熹赈灾巡历过诸暨,在旧县署止宿,访义安精舍,延当地名士杨文修与谈名理及医学天文地理之书,次日尽兴去。后人因建精舍以祀朱子,易之名紫阳精舍。
  淳熙九年正月,朱熹巡历到婺州金华,于十七日到武义县明招山的吕祖谦之墓哭祭。与吕氏子弟和潘景愈、潘景度、朱塾、陈亮以及聘入潘氏塾馆的浙东学者进行讲论。武义明招堂是他们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朱熹与陈亮论辩之所,内容涉及时政、荒政、经学、历史等多方面,为日后双方义利、王霸之争的开端。
  陈亮是从永康方岩下的龙窟赶来武义明招山同朱熹见面,两人神往倾慕已久,自有相见恨晚之感。陈亮延请朱熹往游龙窟,吕祖俭相随巡历,三人一路讲论,在陈亮家中聚谈数日,探讨甚多,又入方岩山中游赏,在洞壁摩崖上,朱熹题字“兜率台”,陈亮手书“陈龙川、朱晦翁、吕子约尝同游”。
  永康方岩龙窟的五峰书院,是个阴凉僻静之所,也是文人读书著述的好处所,因寿山坑有鸡鸣、桃花、覆釜、瀑布、固厚五峰而得名。陈亮、朱熹、吕祖俭等名流曾在固厚峰下石洞书室中讲论。降至明嘉靖初,邑人应典因为祠以祀朱、吕、陈三贤,知县洪垣更为书院。
  淳熙九年二月,朱熹曾到东阳石洞书院讲学。石洞书院为邑人郭钦止于南宋绍兴十八年所建。郭钦止有五子,其子津、浩均为朱熹门人。朱熹向书院赠送自己所著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等书。后来郭津重修书院,并请朱熹为之撰记题匾。朱熹在《答郭希吕》的信中认为:“书院规模,且随事随力为之,却就事实上考察整理,方见次第,不须如此预先安排。记文匾榜,尤是外事,但此等意思即见浮浅外驰之验。若于学问全体上切己处用得功夫,即气象自当深厚宏阔矣。”未为此书院撰记,只题写了“洞门”、“月峡”、“流觞”,刻于石壁之上。
  在浙江开化县北有包山书院,原为乾道末邑人汪观国、汪杞兄弟所建“逍遥堂”、“听雨轩”,以课读子弟。汪观国二子汪湜、汪泓均从吕祖谦学。淳熙三年三月,朱熹偕蔡元定回婺源省亲,曾与吕祖谦相约于此,论辩讲学数日。此地也因朱、吕讲学而闻名,后来汪泓立书院以祀朱、吕二先生。后孙继荣请于朝,景炎元年,御赐匾额“包山书院”。而在淳熙九年二月,朱熹巡历各地,曾过开化县,或有旧地重游。
  淳熙九年七月,朱熹过上虞时,潘畤热情延请朱熹游观其亲自所建的月林书院。他们在此相与讲明性命之学。潘畤之子潘友文、潘友端、潘友恭及其孙潘邦仁等从学于朱熹。后来朱熹离任,曾推举有学行的潘友恭。朱熹还在上虞西溪湖滨讲学,后人立祠祀之。元至元年间,方枢密移祠于金罌山东,改建为泳泽书院,以纪念朱熹的教化之功。
  淳熙九年七月,朱熹在巡历途中转道到台州仙居县,拜访幽居于湖山的吴芾,在仙居希白堂讲论。在场者有吴芾、朱熹、吴津、吴洪、陈庸等。
  淳熙九年七月、八月,朱熹巡历至台州,曾至黄岩,入杜家村,与南湖二杜讲学。其地在县北六潭山,朱熹尝著书其麓,名为小樊川。时杜贯道、杜煜、杜知仁、池从周等从学于晦庵先生。后杜知仁侄孙杜范建“紫阳书院”,中有朱文公祠。降至清康熙三十五年,知县刘宽更其名为樊川书院。朱熹施教于台州,对杜氏家族影响很大,其后人杜范少从其祖烨、知仁游,为朱熹再传弟子,得朱熹之学,嘉定元年进士及第后登仕,官至右丞相,谥清献。元枢密副使刘本仁在浙江黄岩委羽山建文献书院,祀文公于此,而以杜清献配焉。
  淳熙九年,朱熹曾泊舟于浙江奉化龙津馆,率诸生讲学焉。后来人们于宋理宗景定初立龙津书院于此,以纪念朱熹教化之功。降至元至元十八年,龙津书院又改名文公书院。知州李炳移建于州之宝鹿山,山长任士林为记。 淳熙九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熹入缙云县境,因连续上疏弹劾唐仲友贪赃枉法,未报,即其所言“入处州缙云县界讫,累日以来,恭候威命,未有所闻”,于是到缙云县东仙都,在山中焦虑徘徊,以伺朝旨,并在此讲学。朱熹爱其山水似武夷,有言“于此藏修为宜”。游栖唐代诗人徐凝故居时,作诗《追和徐氏山居韵》,诗云: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势连环。解鞍磐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
  朱熹在缙云逗留时间较长,陈亮让门人徐木赶到缙云相从。徐木为婺州永康人,受学于陈亮,贫而好学,登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第。淳熙九年正月,浙东提举朱熹随同陈亮来永康时,曾登门访之,手书《家人》卦辞悬挂其厅壁。陈亮派其赶到缙云相从问学于朱熹,成为朱熹措置荒政的谋士之一,献策协助赈济。
  因朱熹游赏仙都山独峰,至嘉定中,邑人叶嗣昌便建独峰书院以祀朱子。咸淳七年,邑人潜说友即旧址扩新之。朱熹在淳熙九年八月到缙云县东美化乡讲学。嘉熙间,知县陈大猷、县尉陈实因建美化书院以祀朱子。独峰、美化两书院因年久均废,元大德间楼如浚在缙云五云山下建五云书院继祀朱子。明嘉靖四年,知县方润重建。
  淳熙九年八月底,朱熹因连续弹劾唐仲友而未能奏效,循行至青田县西七十里石门洞,登谢客堂讲论,触发了诗兴,作《汶上》诗,诗云:仕非其地宁无仕,此地还他德行人。彼以势邀吾自逝,丈夫无欲气常伸。
  诗中化裁了一个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有条大汶河流经齐鲁两国之间,齐国在汶水的北面,鲁国在汶水的南面。孔子的学生闵子骞不愿意接受季氏派他去做费邑的长官,要离开鲁国去汶水之北的齐国,以保持自己的名节。朱熹认为身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必然要走到他处以规避之。
  降至元至正中,廉访副使王俣始即谢客堂故址建石门书院,立祠以祀朱子。
  淳熙九年八月底或九月初,朱熹为修举赈荒事至松阳。时邑人叶震隐居县西二十里,教授于家塾,执所业见焉。晦翁与语而有契,为讲《论语》、《孟子》。降至咸淳间,叶氏后人叶再遇因即其家塾而扩充之,称明善书院,以祀朱子。
  淳熙九年九月十二日,朱熹与黄榦来到衢州常山,与应邀前来的吕祖俭、汪逵、潘景愈、潘景宪、叶适、朱塾等人聚会,议论荒政、朝政、弹劾唐仲友诸事,在学说上也展开讨论与交流。之后进入江西境界,在信州玉山、上饶等地与友朋、弟子相聚。
  此期的朱熹,主要以政府官员的身份在浙东各地巡视灾伤,以救灾为第一要务。但朱熹不忘自己肩负着教育与教化的历史使命,通过弹劾贪官污吏和向士子讲授义理,以达醇化社会风俗、砥砺士气。正因为朱熹在浙东的十月巡历和讲学,将儒家“修齐治平”之思想播撒到民心之中,以致后人相继建院立祠以缅怀先贤之德。
  朱熹两次巡历赈灾,从时间上看,自淳熙八年十二月至次年九月,大约有十个月的时间,其足迹几乎踏遍了浙江全境,在许多地方进行经世致用的讲学活动。这些讲学活动,大多以短期的讲座为主,有别于正常的书院教育模式,而向学者却有一定的数量。
  据朱子学家束景南教授在《朱子大传》里所说,大约有三十多位浙东学者问学于朱熹或从游于朱熹,如杨简、舒璘、孙应时、项安世、楼钥、谢雩、季光弼、潘友文、潘友端、潘友恭、潘邦仁、石子重、石斗文、王臣、徐木、吕皓、郭浩、郭津、陈庸、吴津、吴洪、黄宜、徐逸、林鼒、林鼐、杜烨、杜知仁、赵师渊、赵师夏、丁希亮、丁木及王光祖等人。这些人或从教,或从政,在宣扬朱熹理学思想、实施朱熹荒政思想方面皆有成效。这些人被记载于宋史或方志中,其背景资料已收入《朱子学关涉人物裒辑》一书,在此不加细说。

附注

①《勉斋集·朱子行状》。 ①乾隆《浙江通志》卷27。 ①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②乾隆《浙江通志》卷28。③《诸暨县志》卷27。④《朱子大传》,第498页。⑤高令印:《朱熹事迹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②乾隆《浙江通志·学校》卷28。 ①《朱子全书·举潘友恭自代状》。②乾隆《浙江通志》卷27。③《赤城新志》、乾隆《浙江通志》卷27、《朱熹事迹考》。④乾隆《浙江通志》卷27、《赤城新志》。⑤《紫阳朱氏建安谱》、《朱熹事迹考》。 ①《仙都志》、《缙云县志》卷8。②乾隆《浙江通志》卷27。③《缙云县志》、《金华府志》、乾隆《浙江通志》卷28。 ①乾隆《浙江通志·学校志》。②乾隆《浙江通志》卷29。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