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熹有关的玉山草堂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105
颗粒名称: 与朱熹有关的玉山草堂书院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5
页码: 223-227
摘要: 接下来,我们来考察朱熹与玉山有关的书院。就笔者所接触的文献,提到书院有草堂书院、怀玉书院与朱熹有关,但讲学时间却模糊不清。方志所载草堂书院在江西玉山县北怀玉山下,乃后人为了纪念朱熹与众门生游宿、讲学于怀玉山中,建了草堂书院。后人建青山绿树亭、源头活水亭,堂庑号舍具备。又言怀玉书院位于江西玉山县怀玉山金刚岭之阳。北宋杨亿曾建“怀玉精舍”于此。“淳熙间,朱子与陆九渊、汪应辰诸贤讲学其间,有司及门人拓建书院,置田以供四方来学者”。关于草堂书院、怀玉山书院的沿革,可参考历代《记文》。因此,朱熹在怀玉山草堂书院的讲学活动,最明确的时间应是淳熙九年重阳节,最不能忽略的是淳熙十五年夏间。
关键词: 朱熹 草堂书院 玉山

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考察朱熹与玉山有关的书院。就笔者所接触的文献,提到书院有草堂书院、怀玉书院(或曰怀玉山书院)与朱熹有关,但讲学时间却模糊不清。
  方志所载草堂书院在江西玉山县北怀玉山下,乃后人为了纪念朱熹与众门生游宿、讲学于怀玉山中,建了草堂书院。传朱子讲学于此,题山下酒舍一联云:泉飞白石堪为酒,灶傍青山不买柴。后人建青山绿树亭、源头活水亭,堂庑号舍具备。又言怀玉书院位于江西玉山县怀玉山金刚岭之阳。北宋杨亿曾建“怀玉精舍”于此。“淳熙间,朱子与陆九渊、汪应辰诸贤讲学其间,有司及门人拓建书院,置田以供四方来学者”。
  关于草堂书院、怀玉山书院的沿革,可参考历代《记文》。
  南唐之际,玉山县令杨文逸为应梦验,为刚出世的孙子杨亿选择读书之处,择怀玉山金刚峰下的法海寺一间房作为杨亿的读书处,后称之为杨亿精舍。杨亿文采横溢,十一岁中进士,后成为西昆体诗集大成者,一直为京官到老。南宋谏议大夫尹穑客居怀玉山时又选杨亿精舍作为书斋,号为“方斋”,后人乃立为书院。
  明代嘉靖年间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在《怀玉山书院记》中说:“金刚峰下为怀玉寺,稍南,为草堂书院,宋朱子讲学其中。”清乾隆江西布政使汤聘在《端明书院记》中说玉山县城端明书院与县北金刚峰朱子讲学之怀玉书院巍然并峙,“盖朱子即杨文公读书之处建书院以讲学,颜曰‘草堂’。后人更之,曰‘怀玉’”。清代学者蒋士铨在《怀玉山志》序中说:“书院本唐法海寺基,迨朱陆讲学于此,乃立为书院。”由法海寺→杨亿读书处→精舍→草堂、讲学其中→怀玉书院的综合表述可以看出,玉山草堂书院与怀玉山书院则为一也。也就是徐公喜先生所言“明清时的怀玉书院,实际上就是宋时的草堂书院”。那么“江西玉山县北怀玉山下”与“江西玉山县怀玉山金刚岭之阳”也就是同一个地点,惜乎,笔者游玉山三清山时未得拜谒之。
  方彦寿先生在《朱熹书院与门人考》中将怀玉书院列为朱熹讲学过的书院,并从《朱子全书》考察到朱熹曾与吕祖谦有“怀玉之约”。淳熙元年,朱熹在写给吕氏的信中说:“秋冬间无事,或可出入。甚思承教……闻怀玉山水甚胜,若会于彼,道里均矣。”但到了秋冬间,两人均因故不能践约前往。《答吕伯恭》书第三十六云:“怀玉之约迟以明年,无所不可。”淳熙二年的江西鹅湖之会后,“怀玉之约”仍未成行,故朱熹在《答吕伯恭》书第四十则云:“却悔前日不且挽留,或更自鹅湖追逐入怀玉深山坐数日也。”(徐公喜先生文章有“吾痛不得自鹅湖,遂入怀玉,深山静坐数月”,引文与此不同)也就是说,朱熹未能追随吕祖谦赴怀玉山,引以为憾。
  徐公喜先生在《朱熹<玉山讲义>的价值》一文中说朱熹未讲明讲学的地点,又说“当代学者束景南先生在《朱子大传》中也只是说朱熹应玉山县宰司马氏邀请为县庠诸生做了一次讲学。对于朱熹在何地作《玉山讲义》并没有具体的论断。从现有的史料看,朱熹应当是在怀玉山中的草堂书院。草堂书院因朱熹讲学于此而出名,但是并不是如同有的旧志所说为朱熹所建”。
  此说有两点欠妥,即“朱熹未讲明地点”和“束景南并没有具体的论断”。这在徐先生引用朱熹给林德久信中就说道:“昨在玉山学中,与诸生说话,司马宰令人录来。当时无人剧论,说得不痛快,归来偶与一朋友说,却说得详尽,因并两次所言,录以报之。”就将地点说明了,玉山学中,就是指玉山县学。朱熹在《讲义》开首便有“熹此来得观学校鼎新”,就明言县学。因此说,将地点认作怀玉山中的草堂书院,显然也就错了。
  徐先生否认草堂书院“旧志所说为朱熹所建”是正确的,但对“有司及门人拓建书院”一句却没有说明,忽略了光绪版《江西通志》所言朱熹门人对草堂的建设作用。
  明代嘉靖年间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在《怀玉山书院记》中说:“金刚峰下为怀玉寺,稍南,为草堂书院,宋朱子讲学其中。”没有指明朱熹讲学于草堂书院的具体时间,或为淳熙二年,或为淳熙九年,或为淳熙十五年,或为绍熙五年,未究其详。
  方彦寿认为光绪《江西通志》称朱熹与陆九渊、汪应辰曾讲学其间,证据不足,“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笔者认为,朱、陆、汪同时讲学于其中,显然缺少有力证据,鹅湖之会是在淳熙二年五月二十八、九日至六月八日之间举行的学术交流,会期约十天,之后,未见朱熹和陆九渊往玉山见汪应辰当面论学,朱熹写信给吕祖谦已经表达清楚,此后也无机会与陆九渊聚首面论于玉山。但不排除汪应辰、朱熹、陆九渊三人不同时期分别讲学于其中的可能。
  淳熙九年九月,朱熹卸任浙东提举,在众弟子的簇拥下由衢州常山来到信州玉山县留数日,凭吊汪应辰遗迹、流连怀玉山水,有玉山方面的徐文卿、徐焕、段钧、赵善期等人前来聚会。诗人赵蕃所作《成父书来,报朱先生过玉山,留南山一日,且有题名。余不及从杖履为恨,辄成鄙句,寄斯远、彦章,且示成父》和《段元衡出示与晦翁九日登紫霄峰诗及手帖及贾十八兄诗,既敬读之,得三绝句》,诗末有“晦翁比自浙东归,过玉山留数日”。赵蕃所言的南山,在玉山县西北怀玉山山脚下。依诗人章泉之说,可给出怀玉山中草堂书院与朱熹的关系。
  而淳熙十五年夏四月初四,朱熹到达玉山,至五月十七日方离开玉山,其间稽留四十余日,与众弟子及杨万里会见与讲论,亦有可能从容游览怀玉山、讲学于怀玉中。但绍熙五年朱熹只讲学于县庠,未见有登览怀玉山讲学的记载。
  因此,朱熹在怀玉山草堂书院的讲学活动,最明确的时间应是淳熙九年重阳节,最不能忽略的是淳熙十五年夏间。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