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抚州临川的讲学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089
颗粒名称: 朱熹在抚州临川的讲学活动
分类号: I222.7
页数: 2
页码: 176-177
摘要: 著名学者束景南先生在《朱子大传》中言,临川、清江和宜春三地是朱熹同江西学者讲论的三个中心,此言当有所据。朱熹西入湖湘及返程东归,皆取道临川。朱熹的门人黄义刚和黄义勇兄弟也是抚州临川人,二人恳请恩师暂停脚步,到书院给士子们讲论义理。临川士子先后受学于朱熹者不在少数,如俞庭椿、黄日新、陈芝、甘节、黄义刚、黄义勇、吴琮、吴玭等皆为朱门弟子。这就意味着朱熹的学说传播,将由民间走入朝廷,被官方所承认。这里顺便说说,朱熹逝世之后,朱陆后学的纷争并未停息。陆九渊门人章节夫,与同门张孝直齐名,尝集朱熹、陆九渊辞旨异同而疏解之,名为《修和管见》,以调和朱陆学派纷争。确可谓薪火相传之成功。
关键词: 朱熹 抚州临川 讲学

内容

著名学者束景南先生在《朱子大传》中言,临川、清江和宜春三地是朱熹同江西学者讲论的三个中心,此言当有所据。
  朱熹西入湖湘及返程东归,皆取道临川。绍熙五年八月回途,二十七日再到临川,朱熹为曾季狸《艇斋师友尺牍》作跋。临川是个人才辈出之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就是临川人。朱熹的门人黄义刚和黄义勇兄弟也是抚州临川人,二人恳请恩师暂停脚步,到书院给士子们讲论义理。
  临川士子先后受学于朱熹者不在少数,如俞庭椿、黄日新、陈芝、甘节、黄义刚、黄义勇、吴琮、吴玭等皆为朱门弟子。俞庭椿,早年师事陆九渊,淳熙间曾到崇安武夷精舍问学于朱熹。黄日新于淳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携程迥之信,往见朱熹,示其积多年之力所著的《通鉴韵语》书稿,朱熹作《跋通鉴韵语》文,对其勤奋耕作、提倡为己之学作出肯定。陈芝于绍熙三年、庆元四年两度到建阳考亭从学,记有朱熹之语。拜辞,晦翁赠以《近思录》,曰:“公事母,可检‘乾母之蛊’看,便自见得那道理。”甘节于绍熙四年,问学于建阳考亭精舍,为高弟。黄义刚与黄义勇兄弟,于绍熙四年入闽到建阳考亭沧洲精舍问学,与朱熹讨论浑仪与天象问题。吴琮与吴玭兄弟,于绍熙五年夏秋间问学于长沙、岳麓书院,论太极动静不确,记录师言。 朱熹还推荐孝宗乾道间进士严思义,为淳熙八年卒于官的谢源作《邵武县丞谢君墓碣铭》。故朱熹在临川人心目中还是有威望的。朱熹到抚州临川时接到诏书,朝廷又将朱熹改官,命其入朝奏事,赴经筵开讲,实际上就是要朱熹去做个帝王师。这就意味着朱熹的学说传播,将由民间走入朝廷,被官方所承认。于是,朱熹不取由临川→金溪→资溪→光泽→邵武→建阳的路径,而是改道由临川走东乡,由贵溪走弋阳,九月初到信州上饶,再上杭州入朝面圣。朱熹在临川逗留不长,其讲学具体内容,以及朱熹如何收拾绍熙四年陆九渊逝世后的陆氏学派的残局问题,则有待进一步考补。
  这里顺便说说,朱熹逝世之后,朱陆后学的纷争并未停息。陆九渊门人章节夫,与同门张孝直齐名,尝集朱熹、陆九渊辞旨异同而疏解之,名为《修和管见》,以调和朱陆学派纷争。而朱熹高弟及女婿黄榦于嘉定间曾来临川担任县令,并在此收得何基为徒,亲传朱熹理学,何基日后则成为“北山学派”开创者,传播朱子理学。确可谓薪火相传之成功。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