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军清江、新喻的讲学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087
颗粒名称: 临江军清江、新喻的讲学活动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3
页码: 172-174
摘要: 六十五岁的朱熹再辞湖南安抚使,四月上旬离开建阳考亭竹林精舍,绍熙四年入闽到建阳考亭沧洲精舍问学,同杨至等人随朱熹入湖南赴长沙任。朱熹卸任东归时在侧。庆元三年至五年十一月又续学于考亭,绍熙二年续学于漳州。渊等人随朱熹赴长沙任入湖南。庆元间在建阳考亭续学。朱熹称其讲论精细。朱熹生平两次经由江西之境而西行入湘,临川、清江和宜春三地成为朱熹同江西学者讲论的三个中心。朱熹偕同弟子路过临江军新喻县,请朱熹作序刊行。始于淳熙间朱熹与郭雍进行象数揲蓍论战时,当时朱熹在南康军任上。
关键词: 朱熹 讲学 南宋绍熙五年

内容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六十五岁的朱熹再辞湖南安抚使,不获朝廷批准,决定抱老出山,为君王效力,四月上旬离开建阳考亭竹林精舍,在弟子黄义刚、杨至等人的陪同下向湖南进发。此次行走的路径是:福建建宁府建阳县考亭→邵武军邵武县→光泽→江西建昌军资溪→抚州东乡→临川→隆兴府丰城→临江军清江→新喻→袁州分宜→宜春→萍乡→湖南潭州澧陵→储州→湘潭→长沙。其于五月三日到达长沙城,在途车马舟楫行走约有一个月时间。
  先来介绍随行弟子的资料: 黄义刚,字毅然,抚州临川人。绍熙四年入闽到建阳考亭沧洲精舍问学,与朱熹讨论浑仪与天象问题。次年,同杨至等人随朱熹入湖南赴长沙任。朱熹卸任东归时在侧。庆元三年至五年十一月又续学于考亭,议论尤有根据,叙所闻作《先师德言》。
  杨至,字至之,泉州府晋江人。为朱熹门生,以文学名于时,与李唐咨皆文采发越,灿烂可观,蔡元定以女妻之。淳熙间,在武夷精舍就学,绍熙二年续学于漳州。绍熙五年四月,同黄义刚、?渊等人随朱熹赴长沙任入湖南。庆元间在建阳考亭续学。朱熹称其讲论精细。辑《晦翁语录》,撰有《圣人至教图》、《天道至德图》等。 朱熹生平两次经由江西之境而西行入湘,第一次是在乾道三年八月(1167年)访张栻,进行学术交流。第二次是继乾道三年之后的再度西行,横贯江西中部,经过江西五州数县。与首次过境不同,本次在途期间,朱熹广泛接触江西学者,临川、清江和宜春三地成为朱熹同江西学者讲论的三个中心。
  绍熙五年四月二十日前后,朱熹偕同弟子路过临江军新喻县,访艮斋先生谢谔,两人相见倾心讲论,谈论时政、诗学。谢谔留饮,并出示其师郭雍所著医术、历书,请朱熹作序刊行。
  谢谔(1121—1194年),字昌国,号艮斋,临江军新喻人。学本程颐,师事郭雍,得其宗旨,训诱后学,孜孜不倦。登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第,摄乐安尉,有能声。改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皆有惠政。擢监察御史,向朝廷进呈其所创《义役法》,得允,诏行于诸路,民以为便。光宗赵惇即位,谢谔献十箴,又论当节宴饮、去妄费等。
  朱熹与谢谔的相识,始于淳熙间朱熹与郭雍进行象数揲蓍论战时,当时朱熹在南康军任上。淳熙十二年十月五日,谢谔请朱熹作《跋谢艮斋所作静斋铭》。淳熙十五年六月,谢谔与朱熹在都下相见,同年九月,谢谔官左谏议大夫,荐举朱熹。随后谢谔迁御史中丞、权兵部侍郎,再改权工部尚书。即请求奉祠职淳熙十六年五月,谢谔遭留正提拔的一批人的排挤而离朝,请祠,提举太平兴国宫,归居新喻竹坡。
  谢谔重躬行,经学、史学、文学三者贯通,与江西诗派声息相通。其教弟子数百人,弟子遍布三湘二浙,在赣湘浙文士中影响力很大。其为人和易宽厚、朴直,全无一点富贵气。其自甘淡泊,读书吟哦,与杨万里相知、酬唱,与朱熹交厚。
  由于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朱熹与谢谔的会见,后来人们特地建亭以纪念朱熹与谢谔的聚会,在亭上作《二老图》,杨长孺有诗:“侍讲朱颜映白发,尚书野服接通衢。德星聚处人争看,画作两翁相见图。”实际上,当时听说大儒朱熹的到访,谢谔的门徒及其后学还是前来就教。
  当绍熙五年八月十四日朱熹在返程经过临江军时,杨万里遣其子杨长孺从吉水赶来相见,问朱熹入朝匡君布道之所为,朱熹要将自己数十年钻研儒家思想之所得“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温故知新,敦厚崇礼”作为“帝王之学”传授给新帝。朱熹在临江军坐待朝命,静观时局,逗留数日,至八月二十日后方离此东行。在清江一带,生性喜好山水的朱熹未暇登游神往的道教名山——閤皂山。据此后不久的庆元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朱熹云:“余顷岁数往来江西,饱闻閤皂之胜,每以不能一往游焉为恨。今观苍玉诗卷,则亦不待身到脚历,而小院回廊,风篁雪竹,已了了在眼中矣。”但朱熹却不失时宜地向当地士子讲学,随行者得以聆听高谈妙论。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