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功不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074
颗粒名称: 教化功不灭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2
页码: 124-125
摘要: 来到漳州任知州的朱熹,朱熹改革弊政,劝谕息讼,特别是朱熹崇尚儒教、摈斥释老,使郡民由“崇儒”使得地处僻壤的社俗民风也趋向严整”朱熹离任后,祀颂其德政,就表明朱熹施政,《漳州府志·民俗》中就有,讼狱衰息,称其教化之功,在朱熹离开漳州之后。其门人陈淳谨尊师训”于庆元元年、三年先后向郡守赵伯逷、傅伯成上章反映当地民俗风情。降至清代有漳浦人蔡世远也在敷布朱熹思想,继续教化民众,朱熹在漳州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传给下一代,清代有蔡世远、庄亨阳、王履亨、王化等,而历代漳州科举鼎盛。
关键词: 漳州 朱熹 教育影响

内容

来到漳州任知州的朱熹,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虽然在任时间不长,为官临漳只有一年,但其个人魅力、政治才能、教育影响,对漳州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朱熹改革弊政,倡导教育,端正风俗,禁止停棺,劝谕息讼,劝谕女道还俗,奏免无名赋税等,这些措施,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朱熹崇尚儒教、摈斥释老,大力倡导教育,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使郡民由“好佛”而“崇儒”,由“嬉顽”而“习礼”,使得地处僻壤的社俗民风也趋向严整。朱熹离任后,漳州父老于芝山之阳建祠,祀颂其德政,就表明朱熹施政,惠及于民。《漳州府志·民俗》中就有“宋紫阳朱子来守是邦,抚养训诲,正以礼法,冠婚丧祭,有所遵循,于是民安于职业,士重乎节谊,男女远嫌,名分昭著,争斗不施,讼狱衰息。”称其教化之功。
  在朱熹离开漳州之后,其门人陈淳谨尊师训,于庆元元年、三年先后向郡守赵伯逷、傅伯成上章反映当地民俗风情,论民俗、淫戏、淫祀,请得令行禁止,以正风化。降至清代有漳浦人蔡世远也在敷布朱熹思想,继续教化民众,醇化民俗。
  可以说,朱熹在漳州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传给下一代,并代代相传,如宋代有陈淳等人,元代有王吉才,明代有陈真晟、蔡烈、周瑛、林雍,清代有蔡世远、庄亨阳、王履亨、王化等,都是博学多才,颇具影响的朱学学者。而历代漳州科举鼎盛,漳州士子屡提到“漳民独蒙大儒周岁之泽”,把朱熹知漳看做漳州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南宋之后,漳州文化发达,便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朱熹的教化之功可谓大矣。
  就是名在罪籍五十年的高登,也因朱熹上书奏请而得到朝廷的褒录。高登乃漳州漳浦县人,少游太学,值靖康之祸,尝与陈东诣阙上书,力陈蔡京、梁师成、李彦、王黼、童贯、朱勔六贼之罪,且言金人不可和,遭到当权者打击,流放容州,囚禁蒙冤屈死他乡。朱熹知漳州期间,从其家人得知死之原委,提出为其平反,绍熙二年二月上《乞褒录高登状》,并建议朝廷褒扬其忠节,以率后人。当年七月,诏故容州编管人高登复元官,乃赠承务郎。此举也唤醒人们的良知,要伸张正义。
  以是,在漳州龙溪、长泰、平和、漳浦、海澄、诏安等地皆立朱子祠,供奉朱熹,以缅怀其对士民的教化之功。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