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六经堂——屏山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030
颗粒名称: 刘氏六经堂——屏山书院
分类号: G649.299;B244.7
页数: 2
页码: 34-35
摘要: 赋闲的刘子羽牵头,延聘当时的饱学之士共同授课。亦接纳亲友的后代、乡人子弟。刘子翚作《示六经堂学者》:时习之说,于绍兴十三年下半年来到五夫依傍父亲之友刘子羽,刘子羽则为朱熹母子筑室(后称紫阳楼)于屏山下、潭溪之上,并由刘子羽、刘子翚、刘勉之、胡宪共同经理其家事。与刘珙、刘瑺、刘玶、刘懋、黄子衡、黄铢、魏掞之、方耒、李从礼、欧阳光祖等人为伍(这个名单有七个姓,在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先生的教导下立志苦读,恭听经学塾师传授经史,学做程文和诗赋,朱熹经过四年的苦读。
关键词: 朱熹 崇安 教育活动

内容

在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的府前村,在丛林拥翠的纱帽山山麓,居住着一个声名赫赫的刘姓大家族,其缘于刘翔之子刘庸卜居于此。为了让族中子弟能就近读书,刘家创建一所私塾,先后由刘太素、刘民先等人充教职。至南宋绍兴十四年,赋闲的刘子羽牵头,由刘子翚操作,将私塾扩建,易名为六经堂,由子翚执掌,延聘当时的饱学之士共同授课。六经堂相对开放,招收生员对象,超过刘氏子弟的范畴,亦接纳亲友的后代、乡人子弟。刘子翚作《示六经堂学者》:汝心之休,处此如游;汝心之流,处此如囚。此堂何有?维经与史。隐索周施,于兹备矣。诵书琅琅,其神乃扬。杂虑横心,圣言则忘。讲书默默,精义乃得。借聪于人,终焉必惑。视彼迅晷,若弗云来。今汝不勉,则何有哉?时习之说,反身之乐。赡忽茫茫,匪伊情度。① 失怙的朱熹,于绍兴十三年下半年来到五夫依傍父亲之友刘子羽,刘子羽则为朱熹母子筑室(后称紫阳楼)于屏山下、潭溪之上,并由刘子羽、刘子翚、刘勉之、胡宪共同经理其家事。朱熹到五夫,很快就加入六经堂的受学者的行列中,与刘珙、刘瑺、刘玶、刘懋、黄子衡、黄铢、魏掞之、方耒、李从礼、欧阳光祖等人为伍(这个名单有七个姓,似乎可以看出六经堂已相对开放,接纳亲朋好友的子弟),在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先生的教导下立志苦读,恭听经学塾师传授经史,学做程文和诗赋,法帖临摹,为科举入仕做准备。
  退出官场的刘子翚,亲自监督诸生认真读书,并选择前朝名公巨著作为练习程文的范本,摘出书中重点,要求反复记诵,而不是一般泛观浏览。朱熹经过四年的苦读,顺利地中了乡举,又中了进士,成为六经堂培养出来的、继刘珙之后的又一个进士。
  绍兴间执掌刘氏六经堂者,为刘子翚。
  刘子翚(1101—1147年),为建州崇安县五夫刘韐之季子,字彦冲,号文平,以所居之地屏山为号,又以体弱多病取号病翁。其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在五夫受学于著名学者胡安国。宣和二年游太学,为举业,又服膺二程之学,其理学思想多取于胡瑗、程颐、胡安国。宣和四年二十二岁时随父亲戎马征战,抗击外夷,后以荫补承务郎,担任真定幕府录事官。以父死难,痛不欲生,守孝三年。南宋建炎二年,调任福建路兴化军通判。绍兴二年八月任满归里,以右宣教郎主管武夷山冲佑观,隐居于五夫里屏山下,筑六经堂,开门授徒,聘请刘勉之、胡宪等主讲,十余年间培养出刘珙、朱熹、魏掞之、欧阳光祖等数人。
  六经堂既是成就朱熹的主要场所,又是后来朱熹亲自给纷纷来五夫求学者上课的重要场所。朱熹还给六经堂各处室冠名,经常到此缅怀父执及先师。

附注

①刘子翚:《屏山集》卷6,四库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①南宋理宗淳祐二年即1242年钦建为屏山书院。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