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受学于朱熹的同安籍门人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028
颗粒名称: 五、受学于朱熹的同安籍门人资料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3
页码: 29-31
摘要: 根据《朱子全书》、《宋元学案》、《同安县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闽学源流》、《紫阳朱氏建安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文献记载,到县学拜朱熹为师学习,朱熹授以圣贤书,朱熹离任之后的绍兴二十八年。许升随朱熹到崇安五夫继续求学,朱熹作《许升字序》、《存斋记》勉励之、嘉许之,朱熹《答许顺之》信中有新作《方塘诗》,朱熹与林用中至泉州,也是朱熹宣传儒学、创建理学的得力助手,绍兴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间在同安受学于朱熹。致书朱熹问格物致知等问题,朱熹作《答陈齐仲》复其所问。
关键词: 朱熹 同安 门人

内容

根据《朱子全书》、《宋元学案》、《同安县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闽学源流》、《紫阳朱氏建安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文献记载,将朱熹的门人资料整理如下:许升于绍兴二十三年十三岁时,到县学拜朱熹为师学习,学习用功,专心致志,深得喜欢。朱熹授以圣贤书,常至其家“访求名士”。朱熹离任之后的绍兴二十八年,许升随朱熹到崇安五夫继续求学,覃思研精,学力大究,九月卒业归家,朱熹作《许升字序》、《存斋记》勉励之、嘉许之。其后遍交四方之士,论道肆业。许升为人恬淡静退,无物欲之累。隆兴至乾道初,参与朱熹的儒佛争论。
  乾道二年秋末,朱熹《答许顺之》信中有新作《方塘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淳熙元年,许升到建阳寒泉精舍续学。淳熙十年十月,朱熹与林用中至泉州,其多从游,是朱熹得意门生,也是朱熹宣传儒学、创建理学的得力助手,有紫阳始教之高弟的美称。
  许升在家乡办存斋书堂,广招学士,培养人才,雕琢成器。其曾尊师旨意,校订《程氏语录》。著有《孟子说》、《礼记文解》、《易解》等。淳熙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许升卒,朱熹作《祭许顺之文》。
  朱熹门人陈齐仲,泉州同安人。绍兴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间在同安受学于朱熹。乾道二年,致书朱熹问格物致知等问题,朱熹作《答陈齐仲》复其所问。后参与修订朱熹的《孟子集解》。
  朱熹门人杨宋卿,泉州府同安人。县学诸生,专攻诗赋。绍兴二十四年问学于同安县学,后与朱熹讨论诗学,朱熹有《答杨宋卿》书。
  林峦,泉州晋江人。绍兴二十三年为同安县学诸生,拜朱熹为师学习,成为朱熹门人。其能推所闻以讲学闾里。乾道四年参与校订《二程遗书》。曾与朱熹书信往来,朱熹作《答林峦书》二通,劝其不要刻意辞章,回到经学义理的正路上。
  戴迈,泉州府同安县人。绍兴间为同安县学诸生,与陈齐仲趣向文辞,皆可观。朱熹有《答戴迈》书复之,勉其自得。
  当然,当时受学于朱熹的人远不止这些,大多数人由于后期个人的发展没有特别之处,埋名于芸芸众生之中。但朱熹在同安的教育,还是让受学者受益的。朱熹主县学期间为诸生提了三十三道《策问》,其中反复请“二三子”回答问题,似乎难倒了多数学生,只有少数颖慧的学生能摆脱旧习,被引导走上儒家修行的道路。虽然未见县学诸生有骄人的成就,但朱熹在同安主管学事的数年间所提倡的讲学风气,对同安及其周边地区的教育确实起了表率的作用。
  朱熹仕于泉南,担任同安县主簿期间分管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翻修校舍,增建书楼,延请教师,招纳学生,添置图书,树立榜样,亲自讲学,定期考核,使县学成为士子向往之所,也成为醇化社会风气之源。同安的成功之举,奠定了朱熹日后成为教育家的基础。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