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片阳光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48
颗粒名称: 同在一片阳光下
其他题名: 东山县残疾人事业概况
分类号: D669.69
页数: 5
页码: 58-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山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政府组织力量、制定政策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情况,以及残疾人的就业、教育、康复、文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 东山县 残疾人事业

内容

18万人口的东山县,残疾人占4.25%,约8100人。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在一片阳光下,但不管从哪一方面说,残疾人要比健全人困难得多,也容易被忽略。然而,做为人,他们跟健全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理解、扶助与信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山县民政局在救济扶助残疾人、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早在1958年就创办了第一家福利企业——东山县民政纸箱厂。但是,残疾人事业从单纯政府行为的民政工作,转化为全社会参与的专项社会事业,却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
  1990年4月,经东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东山县残疾人联合会,并召开东山县首届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当时中共东山县委常委、县武装部政委沈松池任大会主席团主席,县人大主任沈淮彬任名誉副主席。大会产生了东山县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负责大会闭会期间的事务工作。林文钦当选为理事会理事长。1994年,又成立东山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当时的副县长任委员会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林炎福、县民政局长沈汉平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林文钦兼任办公室主任。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负责残疾人事业的具体工作。
  东山县各级党政,把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纳入法制轨道。几年来积极贯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工作方针和《基层残疾人工作要则》,宣传、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根据残疾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东山县人民政府对本县残疾人实行优惠待遇的若干规定》、《东山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和基金制度实施方案》等等,大力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步伐。每年助残日、春节期间,县五套领导班子成员、各有关部门与乡镇党政领导人都深入福利企业、残疾人家庭看望、慰问,了解残疾人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心坎里。
  县人大把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作为“三五”普法教育的内容,以法制委牵头,组织财政、司法、监察、审计、工商、税务、人事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执法大检查,有力地促进《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财政局每年拔出一定专款支持残疾人的“三项康复”工作。工商税务部门为部分福利企业或残疾人工商个体户办理减免税手续。县司法局开展残疾人保障法的咨询服务,派出宣传车于城乡巡回宣传保障法,并派出律师任残疾人福利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县劳动局帮助残联对就业前的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一些医院每逢助残日就派出医务人员上街为残疾人义诊,并送医送药到福利工厂。东山社会对残疾人事业日益关心与支持。
  县残联成立以来,积极做好残联组织建设,在残疾人劳动就业、三项康复、教育与文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民众解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全县七个乡镇及两个福利企业的残联或残协的组建,初步形成上下一致的工作体系与网络。村或居委会残协组建工作也正在进行。乡镇的残联与民政办合署办公,并有活动场所、规章制度和专项活动经费。体系与网络的形成,从组织上为东山县残疾人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几年来,县残联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4009户次,颁发残疾证件3100多件,发放慰问品1021件,慰问及救济款7万元,发放衣物12000件。还先后两次组织发动全县性扶残助残募捐活动,共为残疾人事业筹集33万余元。县残联是“半官半民”性质的事业团体,是联系残疾人、社会和政府之间的纽带,承担着政府委托,行使“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妥善处理残疾人的升学、就业、投诉、婚姻、救济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县乡两级残联共接待来访332人次,处理来信39件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残疾人的劳动就业问题,是残疾人事业的重点。东山县根据全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八五”实施方案,执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方针,打开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新局面。全县已有残疾人福利企业18家,职工553人,其中安置残疾人181人。全县已有2个行政单位、2个事业单位、18个企业单位按规定的比例,吸纳68名残疾人就业。县乡两级残联协助386名残疾人办理了个体从业申请手续,并在经营场地、信息、技术、信贷、税收等方面帮助理顺关系。努力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和自食其力创造条件。
  东山县十分重视残疾人的特殊教育与康复工作。创办了县聋哑儿童培训班,在西埔小学特设了弱智班。全县约有2000多名残疾学生分别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县第二医院和县中医院设立了以白内障复明手术和儿麻矫治手术为主的康复中心。先后聘请厦门市开元区、上海市杨浦区的眼、骨科专家教授到东山,为患者施行康复手术,收到良好的效果。县第二医院率先引进推广“人工晶体植入”的新技术,使300多个失明者重见光明。县中医院为25名儿麻患者施行矫治手术,使其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恢复。通过康复工作,增强了残疾人的生活勇气和自信心。
  文艺与体育,最能体现残疾人的精神风貌。东山县残疾人在各级党政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文体方面曾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1987年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伤残人运动会上,东山优秀游泳选手许建喜夺得二枚金牌。1991年8月在福州举行的福建省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许建喜又获得游泳项目的二金二银,并与队友陈鑫利、张祖兴一起夺得五金二银和一个第四名的好成绩,三人所得积分居漳州队之首。同年5月,残疾人林少昌,在平和县举办的“灵通杯”中国象棋邀请赛上,荣获个人总分第一名。1992年全省残疾人游泳比赛在福州举行,许建喜再次获得一金三银的好成绩。1996年,残疾人李贵顺,在福建省残疾人运动会上,又夺得100米仰泳金牌、100米自由泳和50米仰泳2枚银牌。残疾人董荣树于1991年4月,在台北市教师会馆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深受台胞欢迎。1993年3月,他的作品再次参加台湾“中华大汉四海同心书画联展”,作品被选录专辑。1996年5月,董荣树与残疾人李石清、朱财荣,共拿出十五幅作品参加漳州市首届残疾人书画展,得到很好的评价,作品均被市博物馆珍藏。同年,董荣树赴京参加96年中国文化学术研修会,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中心聘为“特邀书画师”。他现为漳州市残疾人书画协会副会长。1992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县残联与县文联舞蹈协会联办“平等、参与、携手、奋进”联欢会,共有15个单位的60多名健残人表演了24个文艺节目。今年初,县残联又在文化部门配合下,组织了两个节目,参加漳州市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荣获组织奖、创作奖、演员奖,两个节目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残疾人事业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与做好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几年来,县残联与宣传文化部门合作,围绕每个助残活动主题,动用广播、电视、座谈会、标语、专栏、调查研究、走访看望、联谊共建、踩街游行、信息报、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广泛地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模范残疾人和扶残助残单位的先进事迹,唤起全社会的理解与关注。今年5月的助残日,县残联又与县文联、县电视台联合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同在一片阳光下》,在市、县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
  东山县残疾人事业,方兴未艾。这种功德无量、充满人道与爱心的伟大而高尚的事业,一定能随着东山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进步,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1997年7月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水调歌头·香港回归感赋、七律·欢呼香港回归、临江仙·迎香港九七回归、七律·庆香港回归、东山建县始末、八十年的路、1950年后到东山岛视察的中央和省领导人、纪念东山建县八十周年诗词一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立群
责任者
沈松池
相关人物
沈淮彬
相关人物
林文钦
相关人物
许建喜
相关人物
林少昌
相关人物
李贵顺
相关人物
董荣树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