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两岸写“五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25
颗粒名称: 放眼两岸写“五缘”
其他题名: 记严利人委员
分类号: K828
页数: 3
页码: 1666-16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严利人是一位福建新闻战线的资深新闻工作者,出版了《海峡缘》等著作。他对闽台渊源有深入研究和探索,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并积极参与对台宣传工作。他的报道和作品展示了漳浦的投资环境和文化特色,对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漳浦县 严利人 人物

内容

县政协委员严利人新近出版了一本30多万字的著作《海峡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朱清为之作序。序言中说:“久闻《海峡缘》作者严利人先生,乃福建新闻战线资深一才,并是基层外宣工作一好手。读了《海峡缘》,感知他对事物研究深入且勤于思考,政治敏锐性强,深谙写作规律。其撰写的诸多外宣文章紧密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具强烈时代感和探索精神,给人以启迪;又富文采文理,把重大题材写出生活气息,把平常事情写得鲜亮夺目,很是吸引人。我以为,对福建新闻工作者和外宣工作者来说,《海峡缘》实是可读之书、应读之书。”“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收录《海峡缘》书中的诸多详述闽台渊源文章,对现今两岸民众深入了解彼此间“五缘”(即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关系,大有裨益。作者居闽南一隅——漳浦小城,却能放眼两岸,纵观寰宇,从不同的视角,采撷大量看似平常然而又具典型性的事例,将闽台两地原本一体、骨肉血亲不能割舍的理据娓娓道来,难能可贵,足现慧觉。读《海峡缘》,必增强两岸同胞共同建设海峡经济区、共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之正气感和使命感。”赞赏与感佩之情溢于言表。
  无独有偶,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王仲莘在阅读《海峡缘》之后发表了相同的看法。他精心写作了长篇评论文章《我们需要这样的“淘金者”——读严利人新著〈海峡缘〉》。评论这样写道:“漳浦,又叫“金浦”,或“金漳浦”。何乔远的《闽书》上说:‘旧有金名焉,谚谓之金漳浦。’为何叫金漳浦?因为漳浦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山多海阔,气候宜人,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自古至今,漳浦人都以此引为自豪。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黄金是勤劳智慧的漳浦人,是海峡两岸密不可分的‘五缘’关系。记得邓颖超大姐在谈到对台工作时,就曾经说过‘遍地是黄金’。她所说的黄金,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缘’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峡缘》也可以叫作‘淘金集’,而严利人本人就是海峡两岸关系的‘淘金者’。”“严利人作为两岸关系的‘淘金者’,他的经验对于新闻界来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加强对台宣传,要把以‘五缘’、‘六求’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新闻搞上去,需要向严利人学习;要发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也需要向严利人学习。”他的文章从对外宣传的高度使我们对严利人的新闻通讯有了新的认识。
  严利人,1945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1970年初分配漳浦,1978年起进入县委报道组从事新闻工作,1987年被评聘为记者,1992年被评聘为主任记者,是漳州市第一个具有高级职称资质的县级新闻工作者。至今已在全国、省、市新闻媒体及海外报刊发表新闻作品七千多篇次。出版《金浦潮》、《金浦漫笔》、《天福之路》、《海峡缘》等著作。先后荣获全国侨刊乡讯优秀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福建日报最佳通讯员、漳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被漳州市委、市政府列为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0年、1996年两次当选为福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2001年当选为漳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历任县委报道委组组长、金浦乡讯报主编、金浦报总编、县委办公室主任科员。现为漳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漳浦县政协委员、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漳浦是个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是漳州市的第一大县,是闽南重点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居地。对台对外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活跃。特别是台湾有漳浦籍同胞200万人,这无疑是振兴漳浦的一支重要力量。严利人抓往这个特点大做文章,逐步打响了对外宣传的品牌。
  新闻靠事实说话,对外宣传要抓住重点人物进行跟踪采访报道,才更有说服力。1993年,台商李瑞河回故乡漳浦投资创办天福企业,严利人在采访中与他相识相知,成为了朋友。强烈地感受到他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他的创业精神、经营理念、直爽的性格、争创第一的信念给作为记者的他留下深刻印象。在长达10年以上的跟踪采访中,他采写了有关天福100多篇文章,分别在人民日报、中新社、台声杂志、两岸关系、福建日报、厦门日报、闽南日报等传媒上发表。2004年将有关文章集辑成书,取名为《天福之路——一名记者对一位台商追踪采访的纪实文集》,正式出版,这是对外宣传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妈祖文化在两岸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情缘,在台湾人心中,妈祖就代表着“根”,代表着故乡。严利人以乌石千年妈祖巡台归来以及举办首届乌石妈祖文化节为契机,采写了新闻、通讯、图片等系列报道,中新社播发了《乌石妈祖巡台归来》、《台胞的旧镇情缘》,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刊发了消息,两岸关系杂志、人民网等发表了《乌石妈祖传奇》长篇通讯。台胞张辑熙先生回乡与他叙谈时,说到解放前他与新婚妻子从厦门乘飞机赴台度蜜月,后留台工作。想不到如今返乡却要在澳门、香港转机,盼望三通的心情溢于言表。严利人感到这个题材很好,立即进行采访,写成了通讯《何时重圆直飞梦》,被美国《侨报》等媒体刊用,张先生十分高兴,说是讲出了他的心里话,大量复印带回台湾分发。由于严利人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抓住“五缘”、“六求”作文章,所以他采写的新闻受到很多新闻媒体,特别是涉外媒体的欢迎。20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他97篇文章,平均每年5篇,这在县级新闻单位是很罕见的。长期以来,他还是中国新闻社的重点通讯员,每年被中新社采用的稿件在10篇以上。近6年来,在福建省对外宣传好新闻评比中,他的稿件有5篇获得大奖,是全省获得此项奖最多的作者之一。
  严利人在新闻报道中,不但在突出特色中下功夫,而且在深入实际上下功夫,在改进新闻写作中下苦心。他深入实际,充分掌握材料,丰富新闻题材,提高了新闻产量和质量。他按照对外宣传的要求,在新闻写作方面精心构思,力求出新。他写的新闻不仅适合大陆读者的需要,也适合台湾读者和海外读者的需要。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注重事实说话,不搞政治说教。如介绍漳浦的投资环境,最好是让台商自己说,《漳浦引资新事》、《一见钟情“嫁”金浦》等报道,都是由台商自己现身说法,介绍漳浦的投资环境,很有说服力;宣传一个中国,最好的办法也是让台胞自己说,如《两岸一家是没法改变的事实》,台湾同胞到漳浦威惠庙进香团领队曾先生的一席话,把两岸的血缘关系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谁都无法反驳。二是把人民作为新闻的主体,多写人的活动,从各个方面表现人的创造和吸引力,如《台商的年夜饭》、《两岸人瑞翰墨缘》、《编外招商局长》等,就是这方面的佳作。三是文字短小精悍,不落俗套。所以他虽然生活在东南沿海小小的一隅,仍然有写不完的题材,不断地写下了一篇篇新闻通讯。
  莫道桑梓晚,为霞尚满天。严利人把他乡当故乡,对金漳浦爱得那么深沉,宣传得那么出力,在记者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他如今虽年逾六旬,仍然甘当苦力,笔耕不辍。作为一名记者,他坚持不懈地奋斗在新闻战线上,缘自于热爱、缘自于执著、缘自于责任。我们还不时地在中央、省、市各级报刊上看到他的报道文章,近一年来,中国新闻社向全球刊发他的新闻通讯有10多篇,其中有:《闽南宋城赵家堡在台“克隆”成功》、《政界名人谢东闵亲历台湾光复》、《两岸合作创双赢》、《“天福”获驰名商标》、《台商李瑞河为连战回闽寻根牵线》、《漳浦县建好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两岸同胞谋福址》、《江丙坤参观台资天福集团》、《台商的机会在大陆》、《闽台赵氏联手修编(赵家堡族谱〉》、《台湾农民创业的乐园》、《漳浦旧镇兴办乌石妈祖文化节》等,在对外宣传中突出了主旋律,为党的新闻事业继续作出自己的奉献。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严利人
相关人物
朱清
相关人物
王仲莘
相关人物
何乔远
相关人物
金漳浦
相关人物
邓颖超
相关人物
李瑞河
相关人物
张辑熙
相关人物
谢东闵
相关人物
江丙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